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从寒门士子到人臣之巅 > 第三十二章 你们连六岁孩童都不如
换源:


       王夫子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重重一拍讲台,怒道:“混账!都是一群糊涂虫!”

“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今天,这个问题要是没人能答得上来,你们所有人,中午都不准吃饭!”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什么?

全体不准吃饭?!

周文兴这个小吃货一听没饭吃,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张胖脸皱成了苦瓜,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就在众人垂头丧气,暗自叫苦不迭的时候。

一个清脆的童音,忽然在寂静的学堂里响起。

“夫子,学生……想试一试。”

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那个主动站起身的小小身影上。

周文举!

这声音不大,但在一片沉默的学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声音的来源——那个那个主动站起身的小小身影上。

六岁小屁孩周文举?!

他主动要回答夫子的问题?

开什么玩笑!

连李伟这种学霸,还有那么多学长都答不上来,他一个刚进中班,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能懂什么?

站在墙角的李伟,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他倒要看看,这个小混蛋能说出什么花来!

等会儿答不上来,被夫子狠狠训斥一顿,那才叫丢人丢到家了!

周文兴也是一脸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他虽然知道弟弟会作诗,很聪明,但……但这可是《尚书》和《论语》啊!

连他这个读了几年书的都搞不明白,弟弟怎么可能懂?

他急得直想给周文举使眼色,让他快坐下,别逞能。

讲台上的王夫子,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

他看着那个主动站起身,小脸上满是平静的周文举,心中暗自点头。

不管他到底能不能答上来,光是这份不畏人言,敢于尝试的勇气,就比学堂里这些畏畏缩缩的废物强了百倍!

“哦?你想试一试?”王夫子脸上紧绷的线条柔和了些许,“好,你说说看。”

得到允许后,周文举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特有的,带着几分天真的童音,侃侃而谈。

“夫子,《盘庚》之‘纲’,乃法度,是治国之表。”

“而《论语》之‘本’,是仁德,是为人之基。”

“商王盘庚迁都,看似是为避水患,实则是为了整顿吏治,革除王室奢靡之风,这便是‘立本’。”

“有了这个‘本’,国家的法度纲纪才能‘有条而不紊’。”

“所以,学生以为,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无论治国还是为人,都必须先抓住根本。”

“根基若不稳,一切外在的条条框框,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

周文举侃侃而谈,声音清脆,逻辑清晰。

他将深奥的经义,用最简单的道理来类比,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

一番话说完,整个学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他这番精妙绝伦的见解,给震得目瞪口呆。

那些原本还等着看笑话的学生,此刻一个个张大了嘴巴,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站在墙角的李伟,更是脸色煞白,如遭雷击。

这怎么可能?

周文举这个小屁孩,竟然能将两部毫不相干的经典,如此完美地联系在一起,对圣人经典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这……这真的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想到的吗?

李伟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作响,他引以为傲的学问,在周文举这番见解面前,简直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幼稚可笑,不值一提!

讲台上,王夫子的反应,比任何人都要剧烈。

他一开始还只是静静地听着,后来,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当周文举说完最后一个字时,王夫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因为动作太猛,甚至带倒了身后的椅子。

“说得好!”

他看着周文举,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狂喜,就像是发现了一块绝世璞玉!

“老夫研读经书数十载,竟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想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他看向周文举的目光,已经完全变了。

那不再是长辈看晚辈,老师看学生。

那是一种看到了同道,甚至是看到了更高明之人的敬佩和欣赏!

众目睽睽之下,王夫子深吸一口气,竟对着周文举,郑重其事地拱手作揖。

“周文举,在老夫看来,你乃百年难遇之奇才!我能教你,实乃三生有幸!”

轰!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学生,脑子都炸了。

堂堂县学教谕,举人出身的王夫子,竟然……竟然对一个六岁的孩童行此大礼!

简直骇人听闻!

还有,王夫子竟然用上了“三生有幸”这个词!

要知道,王夫子在清溪县是出了名的严苛方正,这些年来,门下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其中不乏考中秀才、举人的青年才俊。

可何曾听他说过,教导哪个学生是他的荣幸?

这评价,也太高了!

学堂里的学生们,一个个都跟被雷劈了似的,呆呆地看着那个站在场中,身形瘦小,却仿佛在发光的周文举。

怪物!

这家伙就是个怪物!

这是此刻,所有人心中唯一的念头。

站在墙角的李伟,更是面如死灰,身体摇摇欲坠。

完了!

他所谓的“县学第一才子”的名号,在周文举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和王夫子这句“三生有幸”的评价面前,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从今天起,清溪县学的神童,只有一个,那就是周文举!

而他李伟,只会成为衬托这颗新星冉冉升起的垫脚石,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背景板!

嫉妒、怨恨、不甘……

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

凭什么!凭什么一个六岁的庶子,能有如此才华和运气!

王夫子激动过后,目光一转,落在了李伟和其他罚站的学生身上,脸色瞬间又冷了下来。

“你们都好好看看!”他用戒尺指着周文举,厉声训斥道,“文举他才六岁!你们呢?一个个都比他年长!”

“读的书比他多,吃的米比他多!结果呢?”

“见识、悟性,连一个六岁的孩子都不如!”

“尤其是你,李伟!”王夫子重点点名,“你平日里自视甚高,总以为自己学问冠绝同窗,可今日一问,便原形毕露!”

“你那点学问,不过是些记问之学,拾人牙慧,何足道哉!”

“圣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们一个个,都犯了‘学而不思’的大毛病!”

“整日里就知道死记硬背,却从不用心去体悟其中真意!”

“如此读书,与那书虫何异?!”

王夫子越说越气,一番话骂得李伟等人头都抬不起来,个个灰头土脸,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