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从寒门士子到人臣之巅 > 第六十章 捧杀之策
换源:


       “捧杀?”王成眉头一挑。

“没错!”幕僚的笑容越发得意,“那小子不是号称神童,文曲星下凡吗?”

“好啊!那咱们就顺着他的名声,把他捧得更高一点,捧到天上去!”

“等到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期待的时候,我们再找一个真正有分量,有学问的人,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从天上,狠狠地拽下来,摔个粉身碎骨!”

“到时候,‘神童’变成‘骗子’,‘祥瑞’变成‘笑话’,他之前积累的所有名望,都会变成压死他的稻草!”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县令,就是天王老子,也保不住他!”

王成听着幕僚的计策,眼睛越来越亮。

“好!好一个捧杀之计!真是妙啊!”他一拍大腿,脸上的怒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病态的兴奋。

“你快说说,具体该怎么做?”

幕僚嘿嘿一笑,继续说道:“大小姐的信里不是提了么,再过几日,就是周家老太君的六十大寿。”

“届时,清溪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那位陈县令,肯定都会到场。”

“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我们现在,就去省城提督学院,找一个贪财又好名的教授,花重金,把他请到清溪县去,跟我们一起给周老太君贺寿。”

“寿宴之上,老爷您就负责出面,把那个周文举往死里夸,就说他是百年不遇的奇才,是全省学子未来高中状元的唯一希望!把他捧得越高越好!”

“等气氛到了,您再‘谦虚’地表示,自己人微言轻,怕是夸大其词了。”

“正好,今天有幸请来了省城提督学院的名师大儒,不如,就请这位大儒,当众考校一下这位神童,看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到了那个时候……”幕僚的脸上露出一抹阴险笑容,“咱们那位收了钱的教授,该怎么做,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哈哈哈!”王成听完,忍不住仰天大笑,笑声中满是快意。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在寿宴之上,万众瞩目之下,周文举被那个省城来的教授,驳斥得体无完肤,面如死灰,最后羞愧得无地自容的场景。

而自己的妹妹王氏,则会扬眉吐气,重新夺回她主母的威严!

“好!就这么办!”王成一拍桌子,对幕僚吩咐道。

“你马上去打听一下,提督学院里,哪个教授最符合我们的要求!”

“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能办成这件事,本老爷重重有赏!”

“老爷放心,我早就物色好了一个人选!”幕僚胸有成竹地笑道。

“哦?是谁?”

“提督学院的钱德全,钱教授!”

“此人学问虽然一般,但在省城里名气不小,最重要的是,他贪财如命,又极好面子。”

“只要银子给到位,让他去踩一个六岁的‘神童’,来彰显他自己的学问高深,他绝对乐意至极!”

“好!钱德全!”王成点了点头,“就他了!你现在就去办!务必在明日之内,把事情给我敲定!”

“是!老爷!”

幕僚领命而去,雅间里,只剩下王成一人。

他端起一壶酒,自斟自饮,脸上挂着冰冷的笑容。

“周文举……小畜生,你给我等着!”

“我倒要看看,你一个黄口小儿,怎么跟我王家斗!”

……

宁安,提督学政衙门。

官署之内,气氛肃穆。

从二品提督学政孙宗贤,正坐在公案后,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公文。

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瘦,留着一部打理得一丝不苟的黑色长须,一双眼睛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作为皇帝钦派到地方的京官,孙宗贤在江北省的地位,几乎与总督、巡抚平行,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他掌管着全省的学校政令、科举考试,所有学官的升迁贬黜,都在他一念之间。

“大人,云陵府学正何文清,与清溪县教谕王敬之,在门外求见,说有十万火急的要务,必须面呈大人。”一名属官快步走入,恭敬禀报。

“哦?”孙宗贤停下笔,抬起头,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

府学学正和县教谕,越级上报,还敢说“十万火急”?

要么是出了天大的乱子,要么,就是有什么天大的好事。

“让他们进来。”孙宗贤淡淡说道,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高官气势。

很快,何文清与王夫子两人,就被带了进来。

一见到端坐于公案之后的孙宗贤,两人立刻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他们不敢怠慢,连忙跪下行大礼。

“下官何文清(王敬之),参见提督大人!”

“起来吧。”孙宗宗贤挥了挥手,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何学正,你不在云陵府待着,带着你手下的教谕,火急火燎地跑到本官这里来,所为何事?”

何文清站起身,深吸一口气。

然后从袖中,恭恭敬敬地取出了那卷《师说》,双手呈上。

“启禀大人,下官此来,是为大人献上一策。”

“一策,可助我江北省于今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春闱中,拔得头筹!”

何文清的说法非常聪明。

他没有提祥瑞,没有提神童,而是直指孙宗贤最关心的核心利益——科举成绩。

果然,孙宗贤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兴趣。

“哦?说来听听。”

“大人,请看此物。”何文清将卷轴,呈给了孙宗贤身边的属官。

属官接过,小心翼翼地在孙宗贤面前展开。

孙宗贤的目光,落在了那篇馆阁体上。

只看了一眼,他那古井无波的脸上,就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动容。

他没有说话,而是伸出手,将卷轴拿到了自己面前,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起来。

房间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何文清与王夫子两人,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过了许久,孙宗贤才缓缓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震惊。

“这字体,叫什么名字?”

何文清心中一喜,知道第一步成功了,连忙回道:“回大人,此字体名为‘馆阁体’,乃是清溪县学一名学子所创。”

“馆阁体……”孙宗贤喃喃自语,随即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馆阁体!”

“清晰,工整,规范,严谨!”

“若是用此字体誊写考卷,卷面一目了然,考官批阅,何其省力!”

“此法,堪称科举利器!”

他身为提督学政,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如果江北省的所有举人,都在即将到来的京城会试中,使用这种字体。

那么他们的卷子,将会在成千上万份卷子中,脱颖而出。

在文章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份赏心悦目的卷面,足以影响考官的最终判断。

这对江北省进京赶考的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