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田地你抢的,我中科举你跪什么? > 第094章 这是天大的信任!
换源:


       “胡部堂!”

陆明渊心中一凛。

这可是当今大乾王朝,权柄最重,也最负盛名的封疆大吏之一!

自己的文章,竟然惊动了这等人物?

赵夫子重重地点了点头,神情无比严肃。

“明渊,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的那篇文章,不仅仅是写得好,更是说到了胡部堂的心坎里!得到了他的赏识!”

“有这份赏识在,你未来的青云之路,已然铺开了一半!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赵夫子一连说了两个“前途无量”,语气中的感慨与激动,让整个屋子的空气都仿佛沸腾了起来。

然而,夸赞之后,他的神情却又猛地一肃,那份激动与喜悦尽数敛去,化作了一抹深沉的凝重。

“明渊。”

“学生在。”

“去,把房门和窗户都关上。”

赵夫子的声音压低了许多。

“为师有些要紧的话,要与你单独说。”

陆明渊心中一动,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起身,依言将房门和窗户一一关好。

随着最后一扇窗户合上,屋内的光线顿时暗了下来,只剩下书案上的一盏油灯。

陆明渊重新坐回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赵夫子,等待着他的下文。

赵夫子深吸了一口气,凑近了一些,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如同耳语。

“明渊,我之前与你说过,要为你寻一位真正的名师,此事,如今有眉目了。”

陆明渊的呼吸微微一滞。

只听赵夫子一字一顿地说道:“为师为你寻的这位老师,乃是当今的……江苏巡抚,林瀚文,林大人!”

江苏巡抚!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陆明渊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那可是从二品的封疆大吏,真正执掌一省军政大权,跺一跺脚,整个江南都要为之震动的人物!

赵夫子,一个偏远村落的教书先生,如何能与这等人物扯上关系?

似乎是看出了陆明渊的震惊与疑惑,赵夫子苦笑了一声,眼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之色。

“说来话长,我与林大人……算是有些渊源。此事你知晓便可,不必深究。”

他没有细说,话锋一转,神情再次变得无比严肃。

“昨日,我收到了林大人的亲笔来信。信中说,他过几日,因有公务,要来一趟杭州府。”

“除去公务之外,他还会顺道来咱们江陵县一趟,祭拜先祖。”

“祭拜先祖?”

陆明渊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不错。”

赵夫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芒。

“林大人这一脉,祖籍便在咱们江陵县,与县城里的林家,算是同宗同源。只是后来分了出去,自立门户,如今早已是云泥之别了。”

他顿了顿,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陆明渊的脸上,声音愈发低沉。

“这次林大人前来江陵县,除了祭祖,更重要的,便是要亲眼见一见你,他未来的……弟子。”

“过几日,林大人会亲自考教你的学问。明渊,此乃千载难逢的机缘!若是能入了林大人的门墙,拜他为师,你的未来,才算是真正的一飞冲天!”

“这一关,你若是能过,鲤鱼化龙,便在眼前!若是过不了……”

赵夫子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沉重的意味,却已不言而喻。

他看着眼前这个神情已经恢复平静的少年,郑重其事地说道。

“明渊,这几日,你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将你毕生所学,好生梳理一遍,静下心来,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或许是你科举之路上,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江苏巡抚,林瀚文。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官职,它代表着大乾王朝文官体系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

是无数读书人皓首穷经一生都难以企及的云端。

而现在,这片遥不可及的云,竟要飘到自己的头顶,为自己遮风挡雨,引路前行。

这份机缘,重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更明白,这份机缘背后,赵夫子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一个偏远村落的教书先生,与一位权倾一省的封疆大吏。

即便曾有同窗之谊,可这几十年的岁月流逝,官场沉浮,早已将彼此的人生轨迹分割得天差地别。

这份情谊,用一次,便少一次,薄一分。

赵夫子却将这或许是他此生最珍贵的人情,毫不犹豫地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恩情,亦重逾千斤。

陆明渊心中百感交集,所有的震惊、感激、动容,最终都化作了一个无比郑重的动作。

他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长衫,然后退后一步,撩起衣摆,双膝重重地跪在了冰凉的青砖地上。

“咚!”

一声闷响,他俯下身,将额头结结实实地磕在了地面上。

没有言语,也无需言语。

这一拜,拜的是师恩如山,拜的是再造之情。

赵夫子没有去扶。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坦然地受了这一礼。

因为他知道,自己受得起。

为了眼前这个孩子,他几乎赌上了自己后半生的安稳与故人的情分。

这一拜,是陆明渊的态度,也是他肩起这份重担的承诺。

直到陆明渊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坚定,赵夫子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走上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将他搀扶了起来。

“痴儿,你这是做什么。”

赵夫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的沙哑。

“你我师徒一场,我既引你上了这条路,便有责任为你多铺一块垫脚的青石。”

他扶着陆明渊重新坐下,浑浊的眼中泛起回忆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青葱岁月。

“我与瀚文兄,当年在京城的国子监,曾是同窗,更是……知己。”

赵夫子轻声道,“那时节,我二人常于月下对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都以为凭着胸中墨水,能为这大乾,为这天下,做一番事业。只可惜……造化弄人。”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萧索与落寞,但很快便被一抹释然所取代。

“后来我因故离京,他则一路青云直上。这情分,虽几十年未见,却始终在。只是,人走茶凉,世事皆是如此。”

“我这次修书于他,请他收你为徒,确是……耗尽了这最后一点同窗之谊了。”

赵夫子看着陆明渊,神情变得无比严肃。

“瀚文兄此生,从未收过任何弟子。”

‘你若能入他门墙,便是他的开山大弟子,也是他唯一的关门弟子。”

“这意味着什么,你可明白?”

陆明渊心中一凛,郑重点头。

唯一的弟子,这分量太重了。

这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承,更是人脉、资源,乃至政治衣钵的托付!

这是天大的信任,也是天大的考验!

“所以,”

赵夫子的声音愈发凝重。

“他必须要亲眼看一看你,考一考你。不光是考你的才学,更是要看你的人品心性。”

“你的人品,为师信得过。”

赵夫子拍了拍陆明渊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当初,你为了让你陆家明文能有更好的前程,甘愿放弃学业,回家拿起锄头,在田间地头熬了数年。”

“这份为亲人牺牲的担当,我已在信中为你做了担保。我相信,瀚文兄也定会欣赏你这一点。”

“剩下的,便是你的才学了。”

赵夫子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明渊,你无需紧张,也无需藏拙,那份策论,他来杭州府一定会看过。”

“只要你能拿出真才实学,让他看到你的价值与潜力,他便一定会收下你!”

听着赵夫子推心置腹的话语,陆明渊只觉得一股热流在胸中激荡。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

向前一步,便是海阔天空;退后一步,或许此生便困于这江陵县的一隅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再次对赵夫子深深一揖。

“先生放心。”

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稳与决绝。

“学生定不负先生厚望,也绝不会让未来的老师失望!”

“好!”

赵夫子看着眼前少年挺拔如松的身影,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我相信你,也相信我自己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