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好圣孙,替咱监国! > 第34章 鱼鳞册,清丈土地
换源:


       朱雄英的话,让李善长彻底明白,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他收起心中的万般思绪,只得顺着朱雄英的话,思索起推行的具体细节。

朱雄英见李善长神色凝重,知他已然听了进去,便继续说道:“韩国公,第一步,需清丈土地,重造册籍。”

说到这里。

朱雄英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书,拿了出来。

这是他自己制造的,关于一条鞭法的内容很是详尽文书。

上面也写的很明白,罗列着条条纲目,清清楚楚。

“如今户部所用的《鱼鳞册》,已是积弊甚深。”

“勋贵借势、富商勾结,多有隐匿田产,或将肥沃之土谎报为贫瘠之地。而百姓无力耕种,弃田而走,也使得册籍上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朱雄英看向李善长:“不先将这些乱象理清,后面的改革便无从谈起。故而,这一步,便是要正本清源,以正我大明赋税之基。”

朱雄英将文书递给李善长,李善长脸色微顿,然后查看起来。

这。

写的还真明白啊。

这是明摆着,让他和大族们开战了。

李善长这边阅读着的同时,朱雄英的声音,则继续响起:

“首先,户部需派员督查六县,户部当派遣精明干练之官吏,前往六县,按统一标准,240步为一亩,重新丈量每一寸土地。此举要做到丝毫不差,不得有半分偏私。”

李善长心绪涌动。

不得有半分偏私?

这这这。

就这么一句话,就让他心中沉重起来。

有的时候,话说起来简简单单,嘴巴一张一闭就差不多了。

但。

很多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问题很大。

就比如这件事情,要执行起来,将会面临多大的阻力。

那些地方上的豪强,怎会甘心让自己的土地被重新丈量?

朱雄英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语气依旧平淡:“其次,需将土地分等,核定实际亩数。以应天府的上元县为例,那里的水田,便可按其肥沃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如此一来,朝廷征税,便能做到公平,而不是一概而论,让百姓吃亏,让豪强占便宜。”

他停顿了一下,给李善长消化的时间。

“最后,便是登记土地归属,制作新册。每一块被丈量过的土地,都必须清清楚楚地注明其归属。是属于百姓的‘民田’,是属于勋贵的‘勋田’,还是属于官府的‘学田’,都要一一载入新册。”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这本全新的《鱼鳞册》,将作为我大明朝征收赋税的唯一凭证,任何旧有的册籍,都将作废。”

整个清丈土地的计划,朱雄英已经思索了很久了。

因此这个时候说起来,自然是有条不紊。

同时。

按照他的想法,推行一条鞭法,也势必会使得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

朱元璋在旁静静的听着。

心中很是意外。

自己这个孙儿确实了不得,能说出来这些话,这已然不是一个八岁孩童能有的见识,就仿佛更像是一个久经政事的老手,所能想出的缜密计划。

随着朱雄英将计划的每一步都说清楚后。

李善长的心中却愈发沉重。

这么说吧。

不管是谁,都清楚这件事情的难度了,这特么的...清查土地,重造册籍,听起来都吓人啊,按照这么做,每一条都将触及到无数勋贵、豪绅、官吏的切身利益,这这这,这还让不让我李善长活了,按照这么做的话,不啻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想了想,李善长将目光转向御座,看向正静静旁听的朱元璋,这个时候他只能求求朱元璋了,这种事情可千万别交给他啊。

李善长的眼神中,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请求,那意思再明显不过,甚至就差直接把话说出来了。

这阻力太大。

臣恐怕无力回天啊!

恳请皇上一定要三思啊。

朱元璋自然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聪明,不然也不可能从农民成为当今的皇帝,看着李善长的眼神,朱元璋自然读懂了他的目光。

不过。

这个时候,他朱元璋怎么可能说什么,这种事情只能交给李善长,最终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随即。

朱元璋他缓缓地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卷轴,交由一名内侍,内侍恭敬地将卷轴呈到李善长面前。

“百室,”朱元璋的声音平淡,“朕既将此事交予你,便不会让你空手而归。此为圣旨,你且收好。”

不可能单独让李善长行驶这件事情,他也清楚其中阻力。

所以皇权必须要给李善长一定的支持。

李善长接过卷轴。

不知道为什么。

他感觉,这份圣旨,沉甸甸的分量让他都拿不住啊。

这可不是好东西啊。

换谁,都不是要。

但不管李善长心中怎么想,虽说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让他心中一凛,但他还是不得不展开卷轴,李善长的目光扫过上面的字迹,身躯微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勤,唯恐社稷不稳,民生凋敝。然大明初定,积弊甚多,尤以土地兼并为甚。豪强占田,富贾匿产,致使赋税失公,百姓流离,此乃动摇国本之大患。

今有皇长孙朱雄英,献一条鞭法之策,以清丈田亩,重整赋役,此乃利国利民之善举,当雷厉风行,不容有失。然此法关乎甚巨,非得力之臣不能行之。

故特命韩国公李善长,全权督办应天府六县之清丈事宜。凡所到之处,官员军民,皆须听从李善长号令,不得有任何阻挠。李善长可便宜行事,有不从者,以抗旨论处,不必请旨,立斩不赦。

朕将此权,尽付于你。任何与此法相悖之言行,皆为逆行,朕必严惩不贷。

钦此。

圣旨上的每一句话,都很有份量。

这给李善长的感觉。

就都如同利刃一般。

李善长心中无言。

陛下这是彻彻底底的斩断了他李善长所有的退路啊。

现在,也只能照办了。

但其实,李善长心中虽然不愿意,可此刻却很满足,这不只是一道圣旨,更是朱元璋对他绝对的信任和授权,这说明在满朝文武中,陛下最信任的就是他啊。

有了这道圣旨,李善长在处理此事时,便等同于皇帝亲至,任何胆敢阻拦之人,都将面临朱元璋的雷霆之怒,陛下这么信任他,他自然要鞠躬尽瘁,也不看看之前的胡惟庸,胡惟庸就是不被陛下所信任,最终家都被抄了!

李善长叹了口气。

最终,将圣旨地收起。

随即。

他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拜了下去。

然后李善长就离开了乾清宫,开始清量土地。

朱雄英这边,也就不准备在留在这里了,他还需要立刻回到东宫一趟,看看自己的国运值到账了没有,随即他从乾清宫向朱元璋告退。

后者点了点头。

朱元璋虽然现在不上朝了,但他还是很认真的关注着国家的大事小情,更是将大量注意力投向了案头的奏章,开始处理起来。

朱雄英这边,刚刚回到东宫,就立刻屏退左右。

然后径直走进卧房,盘坐于床榻之上。

他没有急着休息,而是静下心神。

眼前便浮现出一道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虚拟光幕。

光幕上,大明国运面板六个大字熠熠生辉,其下则罗列着一系列任务清单,以及完成任务后可获得的国运值。

朱雄英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已经点亮的任务。

目前,很多积弊都算是解决了。

这算是双方背负的好事,他能获得国运值,王朝也能奠定大量的稳固基石。

目前,他已经解决了四则小型积弊。

[大明朝粮食产量过低]:解决奖励,3500国运值。

这段时间他献上土豆、红薯二种高产作物种子,并制定了一套详尽的推广方略,然后朝廷方面又开始教授百姓如何用温床催芽法培育薯苗,如何用草木灰拌种防虫,更设立农师一职,由经验丰富的老农亲自下乡示范。

这么说吧,看似仅仅是一则小型积弊,但就因为这一件事情,就能彻底改变大明朝数千年来靠天吃饭的困境,让百姓在旱涝之年亦能有粮可食,从根本上解决饥荒之忧。

[大明宝钞滥发滥印]:解决奖励,4000国运值。

[大明朝民间私印假钞现象存在]:解决奖励,4000国运值。

[大明宝钞防伪技术存在弊端]:解决奖励,4000国运值。

这三则积弊端,其实相当于项货币积弊视为一体。

自己不仅献上新型宝钞的制造之法,然后将其其防伪技术的革新。

新宝钞的纸张由特殊工艺制成,纤维交织,触感独特,难以仿制。票面图案精细入微,墨色多变,并辅以独一无二的编号。这些技术上的提升,使得民间私印假钞之举难以得逞。

然后自己又提议以新钞换旧钞,逐步回收市面上的废钞,恢复百姓对宝钞的信任,以此稳固大明的经济命脉,杜绝货币根基的溃烂。

民间私自制造宝钞的各个罪犯老巢,他已经命令锦衣卫开始陆续的打击了,相信很快也就能出结果。

每次解决一道小型积弊,若是解决成功的话,账面都会浮现出绿色表示,朱雄英看着这四项任务后面亮起的绿色标记,目光闪烁。

他现在总共拥有 15500点国运值,足以兑换很多好东西了。

不过现在倒是还有一则他准备解决的积弊,没有处理。

朱雄英的目光落在了一道,被自己提前标注好的任务上。

[大明宝船技术制造落后]:解决奖励,8000国运值。

解决方法:尚待解决。

这个任务的奖励高达8000国运值,是所有任务中最高的一项,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

宝船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这个时代最为重要。

尽管大明朝拥有庞大的水师,但其宝船的技术,其实已然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发展。

大明宝船依旧沿袭着内河漕运的平底船体设计,虽然体型巨大,但抗风浪能力不足,远洋航行时风险极大。其船体结构、船帆配置、龙骨强度都存在诸多弊端。

朱雄英的记忆中,其他大陆的文明,此刻已经渐渐崛起了。

那些欧洲的小国,其航海技术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他们的船只虽小,却拥有更坚固的船体、更灵活的船帆系统以及更先进的航海仪器。同时这些国家正逐步掌握远洋航行的秘密,开始探索新的贸易航线,寻找新的土地。

如果大明止步不前,固步自封,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那些坚船利炮出现在大明的海岸线时,一切都将为时已晚。

落后的宝船技术不仅意味着无法远航,更意味着无法有效保护自身的海岸线。

那这个任务看着就有些重要了。

这不只是一个任务。

最终。

这件事情能不能成,那可太大了,会关乎大明能否走向海洋。

甚至。

夸张点说,最终能否将全球的财富与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关键一步。

这可以算是一场战争了。

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运之争。

必须尽快解决这个积弊。

大明的宝船,合该成为这片大海上最强大的存在。

人总要有个梦想,朱雄英甚至想让大明的旗帜,插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思索间,朱雄英立刻打开了国运面板中的国运商城,准备兑换各种好东西。

奇异的声音响起,这个时候,有光幕在眼前浮现,其上光华流转,琳琅满目的各种物品一一罗列。

这些物品的名称,大多简练古朴,但其下的介绍,却蕴含着各种功能。

他的目光从上至下扫视,心头微微震动。

《续命养元汤》:

作用:采用天地灵材为引,辅以古法秘制而成,可根治先天不足,滋养衰竭脏腑,彻底消除病根。

售价:2500国运值。

《精炼火药配方及三段击法》:

作用:包含可大幅提升火药威力的独家配方,并附带一套步兵协同作战的精妙战术——三段击。可使火器部队的火力不间断,极大增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售价:2500国运值。

《大明律修订本》:

作用:一部经过后世修正、更为完备的律法总纲。可弥补现行《大明律》中的漏洞与不足,使司法更为公正严明,有效减少官吏贪腐与枉法之举,肃清吏治。

“都是好东西,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给皇祖母兑换肺痨药汤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