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色的铁水在预制的沙模中奔流,散发出的高温让周围的空气都发生了扭曲。屯田所的汉子们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撼与敬畏,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哪里是炼铁,这分明是神仙点石成金的法术!
李睿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既有被热浪炙烤的,也有因为紧张而渗出的。高炉炼铁,理论他懂,但实际操作却是第一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失败,甚至引发爆炸。
幸运的是,一切顺利。
他紧盯着那流淌的铁水,凭借着神农空间赋予他的敏锐感知,他能“看”到铁水中那些翻腾的杂质,正在高温下被一点点分离、燃烧。
“快!鼓风机不要停!加大风力!”李睿对着负责鼓风的汉子们大吼。
汉子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但听到命令,立刻咬紧牙关,将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巨大的木制风箱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更加强劲的气流被压入炉膛,让炉火烧得更加旺盛。
铁水的光芒,由金红逐渐向着更纯净的亮白色转变。
当最后一滴铁水流尽,李睿立刻指挥众人用湿泥封住出铁口。他看着沙模中那些逐渐冷却、凝固的铁锭,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这第一炉,成了!
虽然只是最粗糙的生铁,但相比于大明朝普遍使用的炒钢法,这种高炉液态冶炼的效率,高了何止十倍!
夜色已深,但无人有睡意。众人围着那些尚在散发着余温的铁锭,像是看着刚出生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与喜悦。
“大人,这就是钢吗?”王老三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想去摸一下,又被烫得赶紧缩了回来。
“还不是。”李睿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这叫生铁,性子脆,一敲就碎。想要它变成能做兵器的钢,还得再加一道工序。”
第二天,李睿没有急着进行下一步,而是让所有人都好好休息。他自己则围着那些冷却下来的铁锭,仔细地检查着。
这些铁锭表面粗糙,但分量十足,质地也远比他想象的要好。这得益于充足的精炭和高效的鼓风,让炉温始终保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准。
休息了一天后,李睿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炒钢。
他让人用高炉炼出的生铁,在屯田所中央搭建了一个小型的锻造台。没有铁匠铺里那种精良的锻锤,他就让人用最硬的青石做了个简易的石砧,又用一块最大的铁锭,嵌上木柄,做成了一柄粗重无比的锻锤。
李睿亲自掌钳,王老三这个全所力气最大的人,则赤着膀子,负责掌锤。
一块生铁被投入重新点燃的炉火中,烧得通红。
“起!”李睿低喝一声,用铁钳将烧红的铁块夹出,稳稳地放在石砧上。
“砸!”
王老三怒吼一声,抡圆了那柄沉重的石心铁锤,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砸了下去!
“当!!”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火星四溅!
那烧红的铁块在巨力的捶打下,迸射出无数黑色的铁屑,那是铁中的杂质。
“继续!”
“当!”“当!”“当!”
沉重而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在屯田所里回荡。王老三每砸一下,都用尽全力,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脊背流下,在炙热的空气中蒸腾起白色的水汽。
李睿则全神贯注,不断地翻动着铁块,让它受力均匀。他的手很稳,眼神更是专注到了极点。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且消耗体力的工作。一块拳头大的生铁,在反复的加热和锻打中,体积一点点变小,颜色也愈发纯净。
周围的军户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们能感受到那股原始而纯粹的力量感,更能感受到李睿和王老三身上那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
不知过了多久,当那块生铁已经被锻打得只有原来一半大小时,李睿终于喊了停。
他夹起那块已经变成长条形的钢坯,它的表面已经变得光滑致密,在火光下隐隐泛着青光。
“淬火!”
李睿低喝一声,将滚烫的钢坯猛地刺入旁边早已备好的一大桶灵泉水中。
“嗤啦——!”
一声刺耳的锐响,大量的水蒸气瞬间升腾而起,弥漫开来。
当水汽散尽,李睿缓缓地从水中取出了那柄长条。
它已经不再是火红色,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带着幽幽寒光的青黑色。
李睿拿起一块之前砸下的青石料,将新成的钢条边缘在上面轻轻一划。
只听“咔”的一声轻响,坚硬的青石,竟像是豆腐一样,被轻易地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所有人都看呆了。
王老三更是丢下锤子,冲上来拿起那柄尚有余温的钢条,翻来覆去地看,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神兵……这才是真正的神兵啊!”他喃喃自语。
李睿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从这第一块百炼钢开始,他麾下士卒的腰刀,将比敌人更锋利;他们的盔甲,将比敌人更坚固;他们的长枪,将能轻易地刺穿鞑子的皮甲。
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这一点点的优势,就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