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95章 军营探秘,百战之师
换源:


       第二天,当崇祯从宿醉中醒来时,只觉得头痛欲裂。

昨夜田间酒宴上的种种场景,如同碎片一般,在他脑海中闪回。他隐约记得,自己似乎和那个李睿,称兄道弟,甚至……还要拜把子?

一时间,饶是这位天子,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红晕。

“荒唐!简直是荒唐!”他低声自语,却又忍不住,回味起那种无拘无束、酣畅淋漓的感觉。

“老爷,您醒了?”王承恩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醒酒汤,走了进来,“这是李大人一早派人送来的,说是他亲自熬的,最是解酒。”

崇祯接过,喝了一口,只觉得一股暖流顺喉而下,头痛之感,顿时缓解了不少。

他心中,对那个年轻人的观感,愈发复杂起来。

既有君王对能臣的欣赏,又有长辈对晚辈的喜爱,甚至还有一丝平辈知己间的惺惺相惜。

“李将军人呢?”他问道。

“回老爷,李大人天不亮,就去军营操练了。”王承恩回答道,“他说,今日要亲自检验一下新兵的训练成果,就不来打扰老爷您休息了。”

“操练?”

崇祯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酒醒之后,他那颗属于帝王的心,再次开始运转。辽西的民生和经济,他已经亲眼见证了。但这一切的根基,都建立在一支强大的军队之上。

那支能在一夜之间,全歼三千蒙古铁骑的“镇辽营”,究竟是何等模样?

那个能一炮轰碎巨石的“赤龙”,在常规的操演中,又将展现出何等威力?

他心中的好奇,如同猫爪一般,挠得他心痒难耐。

“王承恩,”他当即做出了决定,“去,告诉李将军的管事。就说我黄某人,既然要与李将军做大生意,这货物的安全,自然是第一位的。我想亲眼去看一看,贵部的‘护卫’,究竟有何等实力,也好让我这个做生意的,放一百个心。”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

半个时辰后,崇祯和朱媺娖一行人,在王老三的亲自引领下,来到了位于宁远城外的“镇辽营”大营。

还未进入营门,一股冲天的杀伐之气,便扑面而来!

“杀!杀!杀!”

整齐划一、充满了力量感的呐喊声,如同滚滚的惊雷,从营地深处的校场上传来,让大地都为之微微震颤。

崇祯的心,也随之,猛烈地跳动起来。

他走上专门为“贵客”搭建的观礼高台,向着校场望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宽阔的校场之上,数千名士兵,正分成了数十个方阵,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操练。

左侧,是步兵方阵。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正在进行着最枯燥,却也最关键的队列训练。

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数千人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是一个人一般!那股子令行禁止、不动如山的沉稳气势,让崇祯想起了史书中,关于“陷阵营”和“背嵬军”的描述。

右侧,是弓弩手的靶场。数百名士兵,手持着那种结构精巧的连发手弩,正在进行着速射训练。“咻咻咻”的破空声不绝于耳,百步之外的箭靶,几乎是在瞬间,就被射成了刺猬!其射速之快,密度之高,足以让任何一支骑兵,在冲锋的路上,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最让崇祯感到震撼的,是校场中央,那片被单独隔离开来的区域。

那里,十二门造型狰狞的“赤龙”炮,一字排开。

李睿,正亲自站在炮阵之前,对着一群年轻的炮手,大声地讲解着什么。

“都给我记住了!弹道学,是一门最严谨的学问!风速、湿度、距离、角度,任何一个微小的变量,都会影响到炮弹最终的落点!”

“你们要学的,不是做一个只会点火的莽夫!而是要成为一个,能用算术和几何,来决定敌人生死的,炮兵!”

弹道学?算术?几何?炮兵?

这些新鲜而又充满了力量感的词汇,听得高台上的崇祯,是云里雾里,却又心神激荡!

他看到,那些年轻的炮手们,人手一本小册子,正聚精会神地,记录着李睿所讲的每一个要点。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主帅的崇拜。

“预备——放!”

随着李睿一声令下,十二门“赤龙”炮,并未齐射,而是以一种奇特的、三门一组的轮射方式,开始进行实弹演练!

“轰!轰!轰!”

第一组三门火炮,率先怒吼!

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地,覆盖了五百步外的一片模拟阵地!

而就在它们开火的瞬间,第二组的三门火炮,已经完成了装填和瞄准!

“轰!轰!轰!”

炮声再起!

紧接着,是第三组,第四组……

炮声,如同永不停歇的惊雷,在校场上空,连绵不绝地炸响!形成了一道几乎没有间断的、持续性的火力压制!

崇祯看得目瞪口呆!

他终于明白,那些蒙古人,是怎么败的了!

在这种永不停歇的、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炮火洗地面前,任何血肉之躯,都显得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已经不是战争了!

这,是工业时代,对农业时代的,单方面屠杀!

“黄……黄老爷,”一旁的王老三,看着崇祯那张震惊到失色的脸,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的笑容,瓮声瓮气地解释道,“这是我们大人发明的‘三段轮射’战术。他说,这样可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好……好一个‘三段轮射’……”崇祯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

他转过头,目光复杂地,看着那个正站在炮火与硝烟之中,从容不迫地,指挥着这场“毁灭交响乐”的年轻人。

这一刻,李睿在他心中的形象,再次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能臣,一个知己。

他,更像是一柄,由上天亲手锻造的,足以斩断世间一切枷锁的……

绝世之剑!

而自己,这位大明的皇帝,能否成为那个,手握利剑,重开盛世的……

执剑人?

崇祯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他知道,自己这次辽东之行,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他不仅要和李睿做生意。

他要的,是这个人!是他麾下的这支无敌之师!是他脑海里,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要将这一切,都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他重振大明,扫平内忧外患的,最强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