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让你给世子伴读,你怎么登基了? > 第七十九章重入族学
换源:


       一下子从一无所有,到挣脱束缚,脱离了贫苦的东乡村。

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小房间,成为人们口中说的神童。

自己也即将进入王府族学念书,也终于算是,步入了一个新的阶层。

临睡之前,周延脑海中思绪纷乱,相信这些,嘴角的笑意微微蔓延。

随后,他躺回床上,一盒上眼睛便立刻进入了梦乡。

崭新的生活呀,我来了!

接下来,就是他开始念书的日子里。

还是在汝阳一顶一的学校念书。

搁到现代的话,那他上的可是贵族学校啊!

嘿嘿,这辈子也是有了。

翌日,鸡鸣。

屋外的天刚亮,玉兰街道外头便响起了打更的声音。

木杵敲击着铜锣,一下,两下,三下。

梆梆作响。

没多久,街道两旁的屋子,便纷纷有人打开了木门,点燃了灯。

孙氏月份越发大了,再过两个月就要临盆了。

所以现在的她,时不时的要起来走动一下,免得到时候难产。

老钱氏听到她起来了,便也麻溜儿的起床洗漱,连带着赵氏一起。

渐渐的,天边泛起一抹红光。

老钱氏与赵氏一块儿,裹上厚厚的冬衣,推开了院门往外走去。

街道外边响起几声叫卖。

有热乎乎的包子和烧饼,还有小馄饨和面条摊子。

肉铺和粮店门口倒是人多。老远看过去就发现人头攒动。

大冬天的,人说一句话都要冒寒气,可肉铺上的肉,却还是热乎的。

无他,早上起来现杀的,猪肉身上还有余温呢。

老钱氏高兴的牙不见眼,轮到自己买肉的时候,很是痛快地买了两斤。

家里人多,还有个孕妇。

多吃点肉怎么了。

她们在往前逛,除了茶点摊,早茶铺子,还有各种果子、卤菜等等。

家里有不少王府送的时兴的瓜果蔬菜,还有米面粮油。

够家里吃好一阵子。

所以,老钱氏不打算买。

她们这次赶早市,为的就是买点肉,以及家中的早食。

搬家太匆忙,城里又不比在乡下,做早食的事还没张罗起来。

于是,二人便想着来街上买点。

汝阳县城的早食丰富多样,想吃什么都有。

穷点儿的就包子馒头稀饭就着点儿豆浆喝了,有点钱的便喜欢围着那些面摊转悠。

而更有钱的诸如王府之类的人物,他们吃东西除了王府早食以外,还会特地跑出来买。

又或者坐马车上学的路上,自己往那茶楼、酒楼一坐,便有人端上来新鲜可口的早食、糕点等等。

二人逛着繁华的街道,一路笑的嘴角都僵了。

没多久,二人偶遇一家茶馆,里边儿有个说评书的大爷,嘴里念着的,正是《西行记》的书名!

诶哟,这不是乖孙孙写的那本书吗?

老钱氏听得心花怒放,与有荣焉。

可因着买的早食怕冷了,二人也不好呆太久,驻足片刻,把该买的东西配完了以后,便回了家。

她提了一笼热乎乎的大肉包子,还买了一些炸油饼、冰糖糕、油炸豆腐等等。

家里几个孩子,嗷嗷待哺。

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那叫一个多。

一顿早饭的钱,算下来也足足有三十文嘞!

这城里的用度还真是吓人啊!

二人紧着往家里赶,半路听见有人吆喝卖羊奶。

老钱氏有些眼巴巴:“咱们家里几个孩子,从小到大也没吃过什么好的,延哥儿、谦哥儿、秋姐儿都瘦巴巴的,往后咱们还是每日给他们一人喝一碗羊奶,长长身体吧。”

赵氏笑的合不拢嘴:“娘,刚刚您还说吃个早饭花不少钱呢。这会儿怎么又要买羊奶了?”

老钱氏无奈:“孩子还小,如今咱们家也是好起来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不过这样花钱没有节制,家里就是再有积蓄,迟早也会败掉,看来延哥儿说的做生意,还是得提前弄好了。

这些事,长辈自然不会跟晚辈提起。

于是,等二人到家的时候,老钱氏便笑眯眯地叫来孙子孙女:“乖孙孙们、乖孙女,快起床吃早饭啦!”

“阿奶给你们买了热乎乎的肉包子,还有冰糖糕、羊奶哟。”

然而,她的一番热闹,却没有人说话。

这是因为,时辰还早,几个孩子还瘫在床上睡觉呢。

老钱氏也不恼,笑着将早点拿进屋子里,挨个儿的叫醒。

周延伸了伸懒腰,看着老钱氏拿着的肉包子在他面前晃悠,馋的肚子一阵轰鸣。

他坐起身来,打了个呵欠,满是困倦馋人:“阿奶,这也太香了。”

老钱氏怜爱的摸了摸他的头:“傻孩子,快起床洗漱用早饭了,再晚了就误了上午的时辰了。”

周延便听话的从床上爬起来,洗漱擦脸穿衣。

天气有些冷,但是不妨碍他心里热乎乎的。

从今天开始,他就彻底成为一名古代小学生了!

周延起来以后,周谦、秋姐儿二人也忙一骨碌爬了起来。

当热乎乎的包子进到嘴里的时候,三人皆是满眼放光。

脸上更是无比的满足。

好吃呀!太香了吧!肉馅里混了满满的汁水,一口下去实在是太好吃了!

用过早食,周家兄弟周子康、周仲达二人便各自送各自的儿子去往族学。

老钱氏倚靠在门槛上,叮嘱道:“你们几个好好念书,放学了早些回来,莫要在路上贪玩,让家里人担心。”

“好嘞阿奶。”

“娘你放心吧!”

众人一块儿往族学中赶,各自手中提着一个小篮子,装了些家里种的蔬菜、瓜果,挑了些王府以及另外几家送来的坚果、饼子等等。

尽管王府答应给让周延入族学念书,还答应给他每个月十两银的补贴。

可该交给先生的束脩不能省。

一来这是礼节,二来以示对先生的敬意。

日出过后,悠哉走在去学堂的路上,寒冬的路上,仍泛着一股寒气。

周家父子几人走出玉兰街,拐出街口又走了两条巷子,便到了青园街。

刚到街口,远远瞧见王府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两座雄狮威风凛凛。

门口,赵衡的马车早已经候在外边,他就这么站在台阶之上,翘首以盼。

待看清周延的身影后,他立刻飞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