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该热火朝天的编筐工棚却冷冷清清。青山村的妇女们拎着篾刀和工具,被拦在了工棚外面。
"凭啥不让我们进?“李大娘气愤地说,”这工棚是两村一起搭的,我们也有份!"
赵家村的几个妇女堵在门口,为首的赵二嫂双手叉腰:"我们村里闹鸡瘟,现在不让外村人进来,这是为大家好!"
"放屁!“青山村的张家嫂子忍不住了,"编竹筐跟鸡瘟有啥关系?你们就是故意刁难!"
"就是不让进,咋地?"赵二嫂寸步不让,"要怪就怪你们村的林书明,搞什么养鸡,现在倒好,害得我们村的鸡都死光了!"
"胡说八道!"七姐林秀娟也在人群里,"鸡瘟是你们自己没养好,关我们老八什么事?"
正吵得不可开交,赵大海带着几个赵家村的男人走了过来。
"吵什么吵?"赵大海阴阳怪气地说,“青山村的,都回去吧。从今天起,工棚不让你们用了。"
"赵大海,你凭什么?”大姐林秀兰急忙赶过来,“我们有协议的,两村合作编竹筐,你不能说变就变!"
赵大海冷笑一声:”协议?那是之前的事了。现在情况变了,我们村要防疫,外人一律不准进。"
"可是第三批订单还有十天就要交货了!"大姐急得声音都颤抖了,"现在才完成一半,你这样做,不是害大家都没钱赚吗?"
"没钱赚是你们的事。"赵大海的二弟赵大江在旁边帮腔,"反正我们赵家村不缺这点钱。"
"就是,“赵大河也跟着起哄,”要不是看在之前的面子上,连竹子都不卖给你们!"
提到竹子,大姐的脸色更难看了。昨天她去赵家村买竹子,对方硬是涨了三倍的价格,还限量供应。
"赵大海,做人不能这样。“大姐努力压着火气,”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做得这么绝?"
"绝?"赵大海走近一步,盯着大姐,"林秀兰,你还有脸说?当初你从我们赵家出来的时候,可是一点情面都没留!"
"那是你们赵家对不起我姐!"六姐忍不住插嘴。
"闭嘴!"赵大海恶狠狠地瞪着六姐,"没你说话的份!"
眼看局势要失控,大姐赶紧拉住六姐:“六妹,你先回去。"
她转向赵大海,语气软了下来:”大海,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最要紧的是完成订单,这对两个村都有好处。"
"好处?“赵大海冷笑,"我们赵家村现在不稀罕这点好处。倒是你们青山村,要是完不成订单,可是要赔违约金的吧?"
大姐的心一沉。确实,如果完不成五百个竹筐的订单,按照合同要赔一百块的违约金。这对青山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看着大姐为难的样子,赵大海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要不这样,林秀兰,咱们单独谈谈?"
大姐犹豫了一下,跟着赵大海走到一边。
"你想怎么样?”大姐低声问。
赵大海盯着她,眼神里透着一股邪气:“很简单,你跟我回家。"
"什么?"大姐震惊地瞪大眼睛。
"你听清楚了。"赵大海压低声音,"你跟我回赵家,竹子的事我来摆平,保证你们能完成订单。"
"你做梦!"大姐气得浑身发抖。
"别急着拒绝。"赵大海阴险地笑着,"这么多年了,你也没给我生个一儿半女。现在回来,正好给我当牛做马,弥补这些年的损失。"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赵大海脸上。
"你敢打我?“赵大海捂着脸,眼中冒火。
就在这时,林书明急匆匆赶到:”出什么事了?"
看到大姐眼眶通红,再看看赵大海那副凶相,林书明立刻明白了几分。
"赵大海,你对我姐做了什么?"林书明上前一步,拳头已经握紧。
"没什么,就是谈点生意。"赵大海揉着脸,"你姐脾气太大,谈不拢。"
"谈生意?"林书明冷笑,"我看你是皮痒了吧?上次的教训忘了?"
"林书明,你别太嚣张!“赵大海恼羞成怒,”这里是两村交界,不是你们青山村!"
"那又怎样?“林书明二话不说,一拳就打在赵大海肚子上。
"哎哟!”赵大海弯下腰,疼得脸都扭曲了。
"老八弟们,上!“赵大江和赵大河见状,立刻冲上来。
林书明早有准备,一个侧身躲过赵大江的拳头,顺势一脚踢在他膝盖上。赵大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赵大河从背后偷袭,被林书明一个过肩摔,重重摔在地上。
"还有谁?”林书明环视四周。
最小的赵大山想上又不敢,在旁边干着急。
"住手!都住手!"这时,两村的人都围了过来。
李大柱第一个站出来:"赵家的,你们想干啥?以多欺少?"
张铁牛也撸起袖子:"要打架是吧?来啊!"
青山村的几个壮劳力都站在林书明身后,虎视眈眈地看着赵家兄弟。
就连小顺子都拿着锄头跑过来:“谁敢动林叔叔,先过我这关!"
"还有我!"铁蛋也举着扁担。
看到青山村人这么团结,赵家村的人反而有些迟疑了。
赵大海挣扎着站起来,恶狠狠地说,"林书明,你给我等着!从今天起,一根竹子都别想从我们村买到!"
"不卖就不卖!"林书明毫不示弱,"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们赵家村有竹子!"
"哼,十天时间,我看你们上哪儿找竹子去!"赵大海撂下狠话,"到时候完不成订单,赔了违约金,我看你们青山村怎么办!"
说完,他带着兄弟们灰溜溜地走了。
人群渐渐散去,大姐愧疚地看着林书明:"老八,都是我不好,要是我刚才答应他......"
"姐,你说什么呢!"林书明打断她,"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让你回赵家受罪!"
"可是订单怎么办?“大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还有两百多个竹筐没编,没有竹子,拿什么编?"
林书明沉默了。确实,这是个大问题。青山村自己的竹林被烧了,新竹子还没长出来。周边其他村子的竹林都不多,而且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太高。
"老八,要不我们去县里买?"七姐提议。
"县里的竹子更贵。"林书明摇头,"而且量也不够。"
正发愁时,王支书走过来:"老八,刚才的事我都听说了。赵家村太过分了!"
"王支书,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林书明说,"得想办法解决竹子的问题。"
王支书想了想:"东山村好像有片竹林,就是路太远,来回要一天。"
"一天时间太长了,看看还有其他办法没。"林书明下定决心,"明天我就去东山村。"
"而且东山村的竹子质量不如赵家村的。"大姐担心地说。
"质量差点没关系,咱们手艺好,一样能编出好筐。"林书明安慰道,"大姐,你先组织人把现有的竹子用完,能编多少是多少。"
晚上,林书明把家里人都叫到一起商量。
"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林书明说,"赵家村断了竹子供应,我们必须另想办法。"
"要不去更远的地方买?"四姐提议。
"或者用别的材料代替?"七姐说。
"都不行。"林书明摇头,"客户要的是竹筐,不能用别的。而且时间太紧,去远处买来不及。"
五姐咳嗽了两声,虚弱地说,"老八,我倒是有个想法。"
"五姐,你说。"
"村后那片烧毁的竹林,虽然大竹子都烧了,但边缘地带应该还有些幸存的。"五姐说,"而且山沟里可能也有野生的竹子,只是比较分散。"
林书明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还有,"五姐继续说,“北山那边,靠近水源的地方,我记得小时候见过一片野竹林。虽然不大,但应该够应急。"
"五姐,你真是帮了大忙!”林书明激动地说。
第二天一早,林书明就带着李大柱、张铁牛等人上山找竹子。果然,在山沟深处发现了一片野生竹林,虽然不大,但竹子质量还不错。
"就是这里太偏了,运下山不容易。"李大柱皱眉。
"再难也得运。"林书明说,"大家辛苦几天,等完成这批订单,我请大家喝酒!"
"好!"众人齐声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