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18岁太爷爷驾到,朱棣当场跪喊父皇 > 第35章 我大明,岂容你弹丸小国放肆!
换源:


       仁宣元年,顺天府城的粮仓外,总算迎来了久违的热闹。

农户们推着新收的谷子排队纳粮,个个却都很开心。

这是朱重八推行新粮法后的第一个丰收季,江南推广的双季稻,以及北方试种的高产粟米,让亩产比去年足足涨了一倍。

户部尚书夏原吉站在粮仓前,嘴巴的笑容根本抑制不住:“朱大人,您这法子简直神了!就这几月,江南地区就多缴粮五十万石,京城军屯的余粮够支用半年的,国库总算是能喘口气了!”

朱重八正和江南巡抚周忱查看新谷子,微微一笑道:“这可不咱我的法子,是洪武爷当年就提倡的农为邦本。周大人在江南修的圩田,还有挖的水渠,那才是真正的大功。”

周忱开始谦虚的说:“还是朱大人眼光准啊,您力主从湖广调运双季稻种,还让工部改良水车,这才让江南摆脱了五年三涝的困境,现在农户们都念叨朱大人的好呢!”

周围的农户们听见,也都是纷纷围上来:“没错,往年种一季俺们就得饿上半年,可现在两季收下来,家里还能存余粮了!”

“新水车省力得很,就算是俺婆娘娃娃也能浇三亩地哩!”

在人群的欢声笑语里,是一方太平祥和的盛世景象。

朱重八看着金黄的谷堆,心里很是满足。

粮食富了,百姓安了,这可要比打赢十场仗都重要。

除了农桑,工部最近也传来了好消息。

有个叫做蒯祥的匠人改良了纺织机,把原来的单锭纺车改成三锭,织布效率提了一倍。

还有水利官陈瑄在黄河故道试造虹吸水车,不用靠人力也能引河水灌田。

这些科技的改良,让大明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质的飞跃!

“朱大人,您瞧这齿轮!”

蒯祥拿着新纺车的零件,整个人很是亢奋。

“用生铁铸的齿轮传力,转起来又快又稳,一天能多织两匹布呢!”

朱重八仔细看着纺车,眼角炸出鱼尾花来:“好哇!不过生铁易锈,可以让工部的铁匠试试在齿轮上涂桐油防锈,然后把图纸抄送给南京织造局,让各地都学着造。”

他转头对户部尚书夏原吉:“现在织布多了,就能多换银子,正好填补下西洋暂停后的贸易缺口。”

夏原吉也是立刻来了主意:“说的对呀,把江南的丝绸棉布运到北方,再把北方的皮毛药材运过去,南北互市一活,这银子不就来了嘛!”

正当大明从上至下的忙着增产兴业时,一队特殊的使者抵达了顺天府……

倭国室町幕府派来了朝贡使团!

可这使团刚到使臣驿馆,就闹出事来。

倭国使者源义经,仗着幕府与大明有贸易往来,居然拒绝向迎接的礼部官员行礼。

他还口出狂言:“我乃大倭国正使,只向大明大皇帝行礼,尔等小官根本不配!”

更过分的是,他带来的随从在驿馆外酗酒闹事,甚至还打伤了陪同的官员。

消息传到了朝堂,礼部尚书杨溥气得浑身都在发抖:“倭使实在是太无礼了!居然敢在我大明京城伤人闹事!”

朱高炽靠在龙椅上,歪头问了句:“倭国近年与我朝贸易频繁,如果处置不当,会影响到海疆安定。朱卿,此事你怎么看?”

朱重八出列,朗声道:“皇上,礼者乃国之纲纪也。外邦来朝,就该守我大明规矩;如果敢狂悖不尊,就得让他知道大明的威严!”

“可要是这样,断了贸易,恐怕不妥吧。”

有官员提出自己的担忧。

朱重八不以为然,冷哼一声:“断贸易?咱大明丝绸瓷器还有茶叶,哪样不是倭国想要的?他们敢断?咱亲自去会会这个倭国使臣!”

驿馆内,源义经正对着翻译官发脾气。

看到朱重八带着锦衣卫,气势汹汹地冲来,他依旧是傲慢地坐着。

“你是什么官职?配来见我?”

朱重八根本没理他叽叽歪歪,直接走到被打伤的官员面前,查看伤势后,皱起了眉头。

他朝着源义经,不客气地说:“你知不知道,在大明京城打人,是要掉脑袋的?”

源义经嗤之以鼻:“不过伤了个小人物,赔些银子就是了,你们大明不是缺钱的嘛?”

“大明不会缺钱,但是缺规矩!”

朱重八脸色阴沉,道:“洪武爷定下的规矩,正使要向礼部官员行拱手礼,随从不得在京城滋事,违者轻则逐出国境,重则按律处刑。”

“你既来大明朝贡,就得守大明的规矩,如果想在这里撒野,大明的刀可不答应!”

他拍了拍手,身后的锦衣卫押着几个闹事的倭国随从进来,随后又把刑具往地上一摔。

朱重八冷言:“这几人打伤我朝官员,按律当杖五十。你如果再敢无礼,就别怪大明取消贸易,驱逐整个使团!”

源义经脸色骤变,他此次来的目的是求购丝绸和瓷器。

如果真被驱逐,回去根本没法向幕府交代。

可即便如此,他仍嘴硬:“我乃倭国使者,你怎么能无礼,动我随从?”

朱重八走到他面前,睥睨道:“在大明的土地上,别说是你一个国使了,就算是你主上来了,也得守大明的规矩!”

说完,他扭头对锦衣卫道:“动手吧!就按大明律法行刑!”

杖刑的惨叫声在驿馆里响起,源义经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很是难看。

朱重八盯着他,道:“现在你还能不能向礼部官员行礼?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随从了?”

源义经看着朱重八眼中的杀意,终于害怕了,咬牙吃瘪:“我……我能。”

朱重八满意点头,道:“另外,你带来的贡品里掺了劣质硫磺,想以次充好换咱上国的丝绸?限你今日内换回上等硫磺,不然就别提贸易之事。”

源义经彻底被震惊到了。

他本以为这事做得隐秘,可以从中谋取私利,可是根本没想到竟被看穿了!

这大明官员为何如此厉害?

第二天,倭国使团乖乖换了贡品,源义经在朝堂上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态度相当恭顺。

朱高炽见状,龙颜大悦,赏赐了丝绸瓷器,不过还是按朱重八的建议,把贸易份额减了两成。

“让他们知道,大明的恩惠,不是谁都能得的。”

消息一传出,京城百姓拍手称快,外国使节们都收敛了许多。

……

数日后,夏原吉找到朱重八,见他正在看工部新造的水转纺车图纸,笑了笑。

“朱大人,倭国使团回去后,听说室町幕府狠狠训了一顿源义经,还特意派使者来谢罪呢!”

朱重八放下图纸,认真地说:“外邦其实很好对付,你强他就敬畏,你弱他就敢来欺压。咱……咳咳,洪武爷当年派汤和去设卫所,就是这个道理。”

“咱们搞农桑和兴水利,既是为了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也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强大,谁都不能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