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开封1044 > 第二十一章 三司的真相(下)
换源:


       包拯瞪圆了眼睛,旁边庞籍咦了一声,有些不信,站起来又问道,“你说什么?”

王伯虞抖着胆子,又说了一遍道,“是官家和使相您。”

眼看着庞籍脸色要变,他赶快道,“不过,这亏空也不是官家和使相要的。只是……使相知道,自从和西夏打仗,边境的人和用度越来越多,元丰库要的钱也越来越多,左不过,这些开支都要从三司来调取。使相您从不管三司的事,哪知晓我们的难处。枢密院和元丰库只知一味地要钱,官家又不知裁减,一味地叫我们给钱,可三司哪里有这么多的钱。我们便只好找各州路府的转运使司来想法子,无非,叫地方上多多交些银钱上来,我们也好拿去支付军费。”

一语未了,庞籍已然气炸了,跳着脚骂道,“这里头又有我什么事?老夫一把年纪了,还要在这里受你这厮排挤,瞧我不打断你的腿。”

说着,庞籍作势就要扑上去打他,却立时被包拯在一旁伸手拦住了,“我知使相有气,但不妨听他把话讲完,若与使相无关,使相如何打他都无妨。但若有关,我身为御史,有监察官员之责,使相即便想打人,也最好不要在我眼前动手,以免留下口实,我是会上书弹劾使相的。”

一番话,虽将他拦住了,但仍阻止不了庞籍的怒火,只见他气得胡子直抖个不停,或是怕被老包听见,口中仍在小声骂着。

包拯稳住了庞籍,示意王伯虞说下去。

王伯虞咽了口唾沫,继续道,“使相莫恼。下官说了,这亏空也不是官家和使相要的。只是,确实是军费要的太多,另一面,便是官员薪俸开支太大。这便是我方才的意思。”

他瞧着二人的面色渐渐缓和了些,便继续道,“官家和使相只盯着大事,殊不知,这便如一家子过日子,哪个针头线脑不要用钱?官家一声令下,要打仗,要用人,这便是大把的银钱,流水一般地花出去了。使相您身在中枢,每日虽瞧着百姓民生和官员制度,但这一人一官,都是要用钱的呀。”

包拯和庞籍听了,都不作声了,二人的眉头都锁得很紧。尤其是庞籍,他身在中枢,何尝不知“冗官”和“冗兵”的弊端,但若想改革,岂是一朝一夕能撼动得的。

只听王伯虞苦笑道,“天长日久,外人眼里瞧着咱们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一般,但内里早是千疮百孔。官家又不知裁撤,使相您也不管这些小事,每日里只是找三司要钱,我们又不能凭空生出钱来,没法子,只能向地方转运使司身上找。”

庞籍此时气平了一些,他问道,“如此便有了,地方转运使司开始变本加厉地向商户、百姓索取货物、税钱的事,是不是?”

王伯虞点头称是,包拯在一边又问道,“你们给各州路府多少银钱的担子,让他们如此欺压商家?还是,他们也在从中牟利,两边讨好?”

王伯虞道,“御史料得不错。原本,我们也只是循着旧年的例,向州路府转运使司要钱,并不敢多要,也是怕惹出事来。但谁能想到,转运使司竟打着三司的旗号,肆无忌惮地敛财。还趁着三司无法磨勘的漏子,谎报实情,他们刮的钱,竟比我们要的还多上数倍不止。”

包拯点头道,“如此说,我明白了,年账压力是根本,三司账务漏洞才是核心。”

王伯虞道:“这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每年,这样的例子,在三司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说什么三司是掌管一国财政大权,其实,我们只是个转磨的驴,最多会算账罢了,连眼前的胡萝卜,还是各州郡的转运使给画的。使相、御史,您说我们可不可怜?”

本来包拯的心思还在三司磨勘的问题上,结果被王伯虞卖惨的两句话给激怒了。

他一拍桌子,怒骂道,“这是什么混话!你作为三司主使,不想着把问题及时上报,反而在这里同使相与我卖可怜,你以为一副可怜相,就能够逃脱了罪责吗?说到底,三司主事不力,你是要负全部责任的。至于转运使之事,待我们查了,如果属实,他们也会有相应的责罚。”

庞籍本就有气,见包拯怒了,也顺势大骂王伯虞,“烂泥扶不上墙的混账东西,我们原在问三司的亏空,结果你一会儿说三司政务,一会儿又来怪我,还攀扯上了官家。说来说去,将你们自己摘得倒是干净。”

一面骂,庞籍老头儿越说越气,嗓门也越来越大,“你倒是说说,我是拿刀子逼着你们去杀了人,还是强按着你的手,逼你去找地方州府官要的钱?还敢妄称是我的学生,我几时教过你这些?怎么学得像个妇人一样,装得一副楚楚可怜样给谁看。”

骂了一会儿,他又转头向包拯温言道,“御史不要和他们生气,先喝盏茶歇一歇,他们的罪是一定要治的,具体怎么做,我一切听御史的安排。”

老包一点没给老庞面子,立刻转头,沉着脸问道,“使相是想给他求情吗?这可不妥,方才我说的话,使相莫要忘了,若与使相有关,我也是一样要弹劾的。”

老庞和老包坐得近,被他喷了一脸的唾沫,也不敢擦,连连摆手,头摇得像个波浪鼓,“不不不,御史误会了。老夫的意思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今天只是请御史了解内情,后面的事还是要劳烦御史,一件件查起来,我全力配合御史,决不徇私。”

老包听庞籍说得恳切,就不再对他凶了,转头向王伯虞道,“劳烦王司使,把三司的对账官员找来,明日我要逐个见一见。尤其是涉及盐茶这两项的人员,一定要到。”

王伯虞连忙答应了,继而小心问,“至于那两桩人命案子,使相和御史的意思是?”

庞籍瞪了他一眼,“我不是才说吗,一切听包御史的安排,他兼着开封府事的职责,人命案子也是开封府管辖范围内,我们都听御史的。”

包拯不理他的示好,对王伯虞道,“明日,把内藏库人命案的相关人员带到开封府来,自有鞫司官审理。若有人逃脱,也尽早报与开封府知道,缉司官自会追捕,切勿误事。”

王伯虞忙答应了,只听包拯又叮嘱道,“若你方才所说的一切属实,两浙路转运使也是有罪责在身的,到时,使相自会与大理寺一同审理。但眼下时机未到,切不可打草惊蛇,你不要惊了他,以免坏了大事。”

老包刚说完,庞籍一边赶忙接过话来,“还有一件事要嘱咐几位,涉及三司政务体系,请诸位不要声张。此事事关新政变法,新旧两派时常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切忌不要多事。”众人答应了,三司使告辞,顺路把刘夔送到开封府。

老包被老庞留下,庞籍试探着问道,“适才三司使的话事关新政,御史怎么想?”

老包沉声道,“或许这次,我和使相想到一起了。三司的事情来得正是时候,可助新政变法一臂之力。”

老庞笑了,他比包拯大一些,当狐狸也更久一些,早就习惯了藏着尾巴过日子,现在看到老包露出了尾巴,他心里便笑对方不够圆滑,沉不住气,

“御史与我想到一处了,但新政背后的阻力可不小,这里面少不得有中枢、皇族的人掺乎在一起。如果我们把三司的事捅了出去,说不得,也有可能会被他们利用,来攻击新政。”

老包直言道,“使相比我更圆融一些,我知你的心思,你是想用三司这事,当作鱼饵,看看能钓出哪些背后主使吧?你今日叫我来,便也是这个心思。明面上,使相是求我,叫我先于中枢一步,听听三司亏空的案子。但使相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想用我开封府事的身份,来查那些反对新政、阻止变法的人吧?”

老庞被包拯说中了心事,一张老脸微微泛红,顿显尴尬,矢口否认道,“哎哟,御史竟将我看得这般小气,我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的心思,又不是深宅大院里的大娘子,要和十个八个妾室们斗。我想着还是要顾及御史的名声和安全,不要被一些不相干的人阻碍了,免得他们每日来聒噪,扰了御史的清静。”

老庞打死不认,老包也懒得与他废话,老庞又道,“前几日官家曾钦点了几个人,我瞧着虽是科考上来的年轻学子,却看着有些油滑,少不得,要劳烦御史的火眼金睛帮我盯着,免得又是些不经事的草包,没得叫人利用了去,扰了新政变法的大事。”

包拯听了,点头答应,二人又客套了几句,他便告辞回家。

老庞又一路陪着,亲自送到门口,一直看轿子走得远了才回去,一叠声地叫下人打盆水来洗脸。

三司使说出的情况,便是造成地方转运使司和市舶司敛财的主要原因,只不过,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设计好的。

对方想要借机除掉皇室和几个重要官员,而白家的案子,仅仅只是他计划中的引信,他埋在后面的炸药,才是最为核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