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18章 咸鱼的智慧:你有绝招,我有损招
换源:


       甘露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下面站着房玄龄、杜如晦和刚刚从“时报署”赶回来的长孙无忌,三人的表情同样严峻。

“好一个五姓七望!好一个世家门阀!”李世民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明着斗不过,就开始玩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抽釜底薪,断根刨地,真是好算计!”

房玄龄满面愁容:“陛下,此事棘手。那些工匠,皆是‘自愿’辞行;那些纸商,也只是‘恰好’无货。他们做得滴水不漏,我们抓不到任何把柄。若是强行征召,反倒会落下一个‘与民争利,强取豪夺’的口实,正中他们下怀。”

杜如晦补充道:“《大唐时报》如今每日发行近万份,已是长安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一旦停刊,不仅朝廷的声望会受损,之前好不容易营造出的民心向背之势,恐怕也会功亏一篑。更重要的是,这会向天下人释放一个信号:朝廷,斗不过世家。”

这是赤裸裸的经济战,是世家门阀利用自己数百年来积攒的行业垄断地位,对新生皇权发起的精准打击。

他们不动刀兵,不逞口舌,却招招致命。

“辅机,”李世民转向自己的大舅哥,“承乾那边,有什么反应?”

一提到李承乾,长孙无忌的表情就变得极其古怪,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禀报:“回陛下,臣……臣刚从东宫过来。殿下他……他……”

“他怎么了?是不是急得跳脚,还是已经想出对策了?”李世民追问道,心中还存着一丝希望。

长孙无忌的脸皮抽搐了一下,艰难道:“殿下他……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哼着小曲,还让人给他温了一壶‘皇家贡酒’……看起来,心情……甚是愉悦。”

“什么?!”李世民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这都火烧眉毛了,他还有心情喝酒?!走!都跟朕去东宫!朕今日非要看看,他这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不是浆糊!”

一行人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冲向东宫。

当他们风风火火地闯进丽正殿的院子时,果然看到了让他们血压飙升的一幕。

李承乾半躺在躺椅上,脚边的小几上,不仅有酒,还有一碟刚洗好的葡萄。他正捏着一颗葡萄,对着太阳端详,嘴里还念念有词:“嗯,不错,这紫色,晶莹剔透,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即将被我吃掉的宿命感……”

压根没把闯进来的皇帝和三位宰辅放在眼里。

“李!承!乾!”李世民几乎是吼出了这三个字。

李承乾这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看到来势汹汹的众人,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惊讶:“呀,父皇,三位大人,什么风把你们给吹来了?来得正好,尝尝今年的新酒,味道醇厚,不上头。”

杜如晦是个急脾气,实在看不下去了,抢上前一步:“殿下!《大唐时报》都要断炊了!您怎么还跟没事人一样!”

“断了就断了呗,多大点事。”李承乾一脸无辜地摊了摊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报纸印不出来,这都是不可抗力。正好,我也省心了。父皇,您看,这事儿真不赖我。不是我不想干,是敌人太狡猾,客观条件不允许啊。要不,您就顺水推舟,把‘时报署’给撤了,再给我记个‘办事不力’的过,罚我闭门思过半年?”

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副“快来处罚我”的表情,差点把李世民气得当场驾崩。

“你……你这个逆子!”李世民指着他,手都在发抖,“朕的舆论阵地,朕的喉舌,你说撤就撤?!”

“唉。”李承乾发出一声长长的,饱含了对众人“孺子不可教也”的叹息。他慢悠悠地坐起来,用一种看笨蛋的眼神扫了众人一圈。

“你们这些人啊,就是思维僵化,不懂得什么叫‘降维打击’。”他拿起旁边一张粗糙发黄的草纸,在众人面前晃了晃,“你们觉得,没了那些高级工匠,没了那些上好的宣纸,我们就印不了报纸了?”

房玄龄皱眉:“殿下,这草纸质地粗劣,墨迹易散,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若用此纸印报,岂不令朝廷颜面扫地?”

“颜面?颜面值几个钱?”李承乾嗤之以鼻,“老房啊,你得搞清楚我们的用户定位。我们办报纸,是给谁看的?是给那些酸儒看的吗?不!是给全长安的百姓,是给那些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看的!他们关心的是纸好不好看吗?不!他们关心的是今天债券又涨了多少钱,是《霍去病传》里主角有没有开挂,是皇帝陛下又有什么新八卦!”

他把草纸拍在桌上,声音不大,却振聋发聩。

“内容为王!只要我们的内容够劲爆,够吸引人,就算把字刻在墙上,他们都会趴上去看!世家控制了高端宣纸,那就让他们自己抱着当柴烧去!我们用草纸,用竹纸,用一切能找到的便宜玩意儿!成本下来了,报纸还能卖得更便宜!一份只卖两文钱!让世家那些所谓的‘阳春白雪’,被我们的‘下里巴人’彻底淹没!”

一番话,说得房玄龄等人目瞪口呆。

他们还在纠结于“体面”,而太子殿下,已经直接掀了桌子,打算用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去抢占底层市场。

长孙无忌的眼睛里,已经开始闪烁着算计的精光。用草纸,成本能降七成!这意味着……利润空间更大了!

“那……那工匠怎么办?”杜如晦还是有些疑虑,“活字雕版,非精工巧匠不能为之。”

“谁说的?”李承乾撇了撇嘴,扔掉手里的葡萄皮,“天底下手最巧,心思最活,胆子最大,还最不怕坐牢的是哪种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李承乾伸出两根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长安大牢里,那些伪造官印的,做假地契的,还有刻假钱模子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本宫提出来!”

“什么?!”这一次,连李世民都惊得跳了起来,“用……用囚犯?!”

“这叫‘人力资源再利用’,也叫‘罪犯劳动改造’。”李承乾一脸的理所当然,“他们有技术,有经验,而且保证听话。告诉他们,干得好,雕一千个字,减刑一个月。雕得又快又好,直接赦免出狱,还能在‘时报署’领一份正经薪水。父皇您想,这帮人连朝廷的龙纹玉玺都敢仿,小小的活字,对他们来说不是手到擒来?我们这叫……这叫‘官方认证,持证上岗’!”

“这……这成何体统!”房玄龄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又一次被震碎了,“让一群伪造犯,去印刷朝廷的邸报……这要是传出去,朝廷的公信力何在?”

“公信力是靠做出来的,不是靠说出来的。”李承乾淡淡地说道,“只要报纸上的消息是真的,利民政策是真的,那它就是有公信力的。至于印报纸的是谁……谁在乎?百姓只关心报纸上的内容,就像他们只关心鸡蛋好不好吃,从不关心下蛋的母鸡昨天有没有打鸣。”

大殿里,一片死寂。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四位大唐的最高决策者,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彻底不够用了。

用最烂的纸,雇最“野”的人,去办一份最权威的报纸。

这思路,清奇,刁钻,离经叛道,但仔细一想,竟然……他娘的无懈可击!

世家门阀以为自己掐住了咽喉,没想到人家直接在身上开了个新嘴巴。你断我的粮草,我就地吃土,而且吃得比你还香!

这已经不是计谋了,这纯粹是流氓打法!可偏偏,对付世家这种自诩清高的“体面人”,这种流氓打法,效果最好!

李世民看着自己儿子那副“我随便说了几个损招你们怎么就当真了”的表情,心中那股憋屈的怒火,不知不觉间,已经转化成了一种哭笑不得的荒诞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一字一顿地说道:“好……就照你说的办!辅机,你亲自去大理寺和刑部提人!玄龄,你负责联络纸张,越便宜越好!朕倒要看看,这些‘改过自新’的巧手,能给朕印出个什么花来!”

任务分派下去,李世民看着重新躺下,满脸都写着“计划又失败了”的沮丧的儿子,终究是没忍住,走过去问道:“承乾,你就……真的这么不想当太子?”

李承乾用一种悲愤的眼神看着他,控诉道:“父皇!我本来马上就要成功了!项目停摆,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咎辞职了!都是你们,非要逼我!非要逼我想办法!我为了安安稳稳地当个废人,我容易吗我!”

说完,他翻了个身,用后背对着自己的亲爹,肩膀还一抽一抽的,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李世民站在原地,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