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37章 一场拍卖会,压垮一个时代
换源:


       长安,西市。

新开张的官营拍卖行,再一次成为了全城的焦点。

但这一次,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如果说上次拍卖琉璃器,来的是附庸风雅的王公贵族和豪商,那么这一次,拍卖行门口停着的马车,每一辆都低调而奢华,车帘后坐着的,是真正能够撼动大唐根基的人物。

清河崔氏的管事,范阳卢氏的代表,荥阳郑氏的族老……五姓七望,以及其他一流的世家豪族,几乎都派来了最有分量的人物。

他们聚集于此,表情复杂。有贪婪,有警惕,更有被人扼住喉咙的愤怒与无奈。

太子的那道“阳谋”,通过皇帝的圣旨,已经昭告天下。

并州三年盐引,代州三年铁引,公开竞拍,唯一支付货币:救灾券。

这道旨意,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每一个之前抵制救灾券的世家脸上。

他们前脚还在私下串联,嘲笑朝廷的“废纸”,后脚就得想方设法地去获取这些“废纸”。

拍卖行内,李承乾坐在二楼一间雅间的纱帘后,百无聊赖地喝着茶。他本来不想来,但李世民非要他来“亲眼看看自己的杰作”。

他能看到什么杰作?他只能看到自己亲手点燃了一堆干柴,然后把自己也扔了进去。

楼下,张玄站在高台上,意气风发。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拍卖师,而是一个执掌乾坤的棋手。而棋子,就是台下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

“诸位!”张玄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特殊的扩音设计,清晰地传遍全场,“奉太子殿下之命,陛下之旨!今日所拍,乃国之重器!其利几何,想必诸位比我更清楚!多余的话我便不说了,规矩只有一个,价高者得,只认券,不认人!”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首先,是代州三年铁引!底价,五十万贯救灾券!”

“嘶——”

台下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五十万贯!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上州一年的税收了!

然而,震惊只是一瞬间。

“六十万!”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角落的包间里传来,是太原王氏的人。他们家本就经营铁器,对这个志在必得。

“七十万!”荥阳郑氏立刻跟上。

“七十五万!”

价格开始一路攀升,这些往日里以“贯”为单位的叫价,此刻听起来就像街边买菜一样随意。

李承乾透过纱帘,看到的是一张张因为激动和算计而扭曲的脸。他知道,这些人已经杀红了眼。盐铁之利,足以让他们暂时忘掉对皇权的恐惧。

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每喊出一个新的价格,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和粮食,去换取朝廷手中的“救灾券”。

就在拍卖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长安城外的官府兑换点,已经排起了长龙。

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被世家的管事们焦急地运来。他们不再是前几日那副爱答不理的模样,反而像孙子一样,求着官府的吏员,希望能快一点,再快一点,把粮食换成券,好送到城里的主家手里,参与下一轮的竞价。

原本无人问津的救灾券,一瞬间成了最抢手的硬通货。

粮价,应声而落。

那些之前被世家囤积居奇,炒到天价的米面,一夜之间,价格暴跌。因为现在市场上最大的卖家,就是这些世家自己!他们需要用粮食,换取竞拍的“子弹”!

许多普通百姓,目瞪口呆地看着粮铺挂出的新价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米价,怎么比前天便宜了一半?”

“何止一半!我听说,是朝廷发行了一种什么券,那些大户人家,抢着要呢!”

“管他什么券,有便宜粮食买,才是天大的好事!太子殿下圣明啊!”

民间的赞誉,如潮水般涌向东宫。

拍卖行内,竞价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最终,代州铁引被太原王氏以一百三十万贯的天价拿下。而更受瞩目的并州盐引,则经过几十轮的惨烈厮杀,被清河崔氏以两百五十万贯的恐怖价格夺得。

当崔氏的管事颤抖着手,签下契约时,他的脸色惨白,仿佛被抽干了血。他们赢了,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凑齐这两百五十万贯的救灾券,他们几乎把在关中、河东两地囤积的粮食,全都抛售一空。

拍卖会结束,世家大族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去。他们有输有赢,但无一例外,都元气大伤。

而最大的赢家,只有一个。

政事堂内,户部尚书戴胄,正对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

“陛下!大喜!天大的喜事啊!”他激动地向李世民汇报,“此次拍卖,共得救灾券三百八十万贯!按照兑换比例,相当于朝廷不费一兵一卒,不耗国库一文,便从世家手中,换来了足以让北方百万灾民,安然度过灾年的粮食!甚至……还有富余!”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一旁,也是满脸的震撼与喜悦。

他们看着摆在面前的沙盘,原本代表着“缺粮”的红色区域,已经被代表着“粮食充足”的绿色标记,团团包围。

“以人就粮”的第一步,已经毫无阻碍。

“救灾券”的信用,也已经牢不可破。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天灾,就因为一场拍卖会,被化解于无形。

不,不仅仅是化解了天灾。

杜如晦的眼神,更加深邃。他轻声道:“陛下,此策之功,不止于救灾。经此一役,‘救灾券’已深入人心。日后,朝廷若要推行‘宝钞’‘飞钱’,便有了最坚实的民心与信用基础。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敬畏:“世家大族,在此次竞拍中,为了互相倾轧,已然内耗严重,彼此间结下了梁子。他们数百年来牢不可破的同盟,已经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痕。陛下……这,才是太子殿下此策,最可怕的地方啊!”

李世民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久久不语。

他想起儿子当时那一脸“我是被逼的”的表情,想起那句“太过离经叛道”的托词。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是宅心仁厚,是聪慧绝伦。

直到今天,他才发现,自己还是看错了。

这哪里是什么宅心仁厚?

这分明是帝王心术!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雷霆手段!

他不是在救灾,他是在用一场天灾,来下一盘大棋!棋盘是整个大唐,棋子是世家与万民,而他要赢的,是李唐王朝的万世江山!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在李世民的胸中激荡。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也许……也许自己真的可以早点……

他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但这个念头,却像一颗种子,一旦生根,便再也无法拔除。

而此刻,被他寄予厚望的李承乾,正躺在东宫的屋顶上,看着天上的流云。

他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他不过是想让那帮世家,为了抢点经营权,内斗一下,把救灾券的事情搅黄。

谁能想到,他们这么不经打?

不仅没把事情搅黄,反而自己掏空了家底,帮他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他还顺便……打残了世家联盟,重塑了朝廷信用,开启了金融改革的先河。

李承乾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真的……只想当个咸鱼藩王啊……”

他喃喃自语。

一阵风吹过,将他的声音,吹散在空气里,无人听见。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条通往混吃等死的咸鱼之路,似乎离他,越来越远了。远得……已经快要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