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修道都天 > 第十八章 回京请罪
换源:


       沈筠没有去南疆,终究还是骗了萝卜。

从云京到南疆,没有路引很难走到。

沈筠在去九边之前,当过一段时间的大侠。

混江湖的总要结交一两个能生死相托的兄弟,为的就是困难之时能慷慨解囊。

此时的沈筠改道往东,去投奔以前贩卖私盐时认识的一个大哥。

当萝卜把沈筠带的话告诉李昌勇时,李昌勇当时便知道自己麻烦大了。

打发走了萝卜后,李昌勇呆坐在中堂。

人这一生不能太顺。

当你没有经历挫折坐到高位时,往往会错以为此时的地位是自己的能力使然,自然会变得刚愎自用。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一意孤行的后果就是招惹自己不能承担的罪责。

此时的李昌勇才发现。

即使不为出口恶气杀杨缚立威,不再贪心想继续染指粮米生意,只是维持现状,在这九边恶劣之地,依然难能可贵。

可惜悔之晚矣。

幡然悔悟后想太多自然于事无补。

李昌勇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想先去老上司杨千里那请罪,再做打算。

去杨府路上,李昌勇很怕突然一队人马冲出来把自己拿下。

事实上朝廷根本运转没有这么快,也许杨缚的死讯还没被朝廷知晓。

一切只是自己的恐惧产生的妄想。

到了杨府,由下人去代为禀报,似乎一切都安然无恙。

李昌勇错以为自己是做了一个梦。

梦醒的自己,没有吩咐沈筠去劫杀杨缚,没有再想染指粮米生意,一切按照杨千里的吩咐,安分守己。

可是沈筠的不辞而别冷冷的提醒李昌勇,这一切不是梦,杀身之祸已在眼前。

此时的李昌勇才后知后觉,自己的计划太过粗糙。

他更理解不了前些时日的自己为什么会执意要杀杨缚,感觉几天前的自己犹如魔障一般。

这边出神的时候,下人出来请李昌勇进府。

李昌勇收拾了一下神情,走了进去。

见到杨千里,李昌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膝跪地爬到杨千里面前道:“大人,属下犯下重错,不忍恩将仇报,特来请罪相告,属下有负大人知遇之恩,其罪当诛。”

杨千里不愧是混官场的,见此情景,自知有事发生。

挥手让侍从下去,才道:“昌勇啊,起来说话,有事慢慢道来。”

说完淡定的一边喝茶,一边静待李昌勇述来。

李昌勇跪在那里向杨千里复述一遍安排沈筠等人截杀杨缚之事。

杨千里听到这,急忙打断李昌勇问道:“你说的前宰相,是刚刚被朝廷罢免的宰相杨缚?”

得到李昌勇答复后,又仔细问道:“确定杨缚已被杀?”

李昌勇更是无言的点了点头。

杨千里见此,立马站起身来,召唤管家杨忠进来道:“拿我官印、虎符交予副都督徐慈。”

“本督不在期间,徐慈全权统领九边诸将,若有违令,按军律斩!”

说完又继续吩咐道:“杨忠,备三匹快马,本督带亲兵两人,即刻进京。”

杨忠是府中的老人了。

杨千里刚到九边的时候,便侍候左右,所以说话也较为随意些。

杨忠有些迟疑道:“老爷,边疆驻臣,若无诏旨,不得随意进京,还望老爷三思。”

杨千里没好气的说道:“奉诏?等圣旨到来,杨家早被抄家灭族了。”

“此事只能老夫亲自面圣,看在老夫戍守边疆苦劳的份上,饶过杨家,至于老夫自当祈跪圣前,以死谢罪。”

李昌勇还跪在那里。

杨千里听到他杀了杨缚后,理都没理他,简直当他不存在。

本来还想求得老上司庇护一下。

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

杨千里打发杨忠去做准备,这时才转头对李昌勇道:“李昌勇啊李昌勇,你确实有一句话没说错,其罪当诛,可惜老夫是看不到了,老夫让你害惨了。”

“你好好想想,若被朝廷查明此事,顺藤摸瓜查明边军贩粮之事,京城的部堂会饶了你,一家老小还能安稳?”

“你截杀杨缚,自被问斩,你想想你的一家老小,老子提拔你上来,有了官身,你他娘的就是捅马蜂窝来报答我?”

杨千里也有些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平日里蓄养的官气此时早已被丢的一干二净。

云京城宫内,连公公叫来一个小太监。

擦了擦额头的汗后,从袖衣中抽出加急密奏,递给小太监道:“呈给皇爷,速去。”

小太监王狗儿苦着脸不敢反驳。

王狗儿跟随连盈左右,认连盈为干爹,自然明白干爹的秉性。

若奏折是喜事捷报,连盈自己就会去皇上那里献殷勤,若奏折是噩耗则吩咐身边的干儿子去递送,所以王狗儿见此自然是愁眉苦脸。

尽管王狗儿不情愿,但不敢违背连盈的吩咐,只能接过奏折转头小跑前去宫内。

毕竟教规矩不只是说说而已。

进了殿内,小心的把折子递给皇帝赵翃,低声道:“皇爷,兵曹司密奏。”

赵翃伸手拿来便打开查看,没一会便已阅完。

看完之后,脸上怒气显然。

作为一朝之君,天下生杀大权在握,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憋屈了。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帝王一怒,伏尸千里。

赵翃自认为城府极深。

当太子的时候,因为不确定会不会把皇位归还英宗,所以表现的淡泊名利。

后来登基后,程渡廉上书请求归还皇位与淅川王时,赵翃依然厚着脸皮装傻充愣,直到薛禄的力挺,才坐稳皇位。

再后来提拔杨缚,指使杨缚整倒程渡廉。

从这点看,赵翃还是有点城府的。

赵翃看到的密奏自然是杨缚被杀之事。

不管是谁,这是在打他赵翃的脸,蔑视大乾朝律法。

不管是勋贵还是淅川王,赵翃这次决定不再妥协。

可是谁又想到是一个傻叉指使三个当兵的去截杀的呢?

有时候真的不怕敌人太聪明,就怕敌人太傻叉。

傻叉总能做出,出人意表的事来。

赵翃的脸涨的通红,端起茶来,准备喝口茶压压怒气,终究还是没压住。

狠狠的把茶杯摔在书桌上,清亮的茶水打湿了些许奏折,一众宫女太监赶忙跪在地上。

王狗儿更是跪在旁边,只恨裤裆太小,头钻不进去。

赵翃深吸了一口气道:“宣沈元吉,胡延栋,王敬铭,徐严,魏仲舒,薛禄速来觐见。”

王狗儿赶忙接旨传唤。

皇帝赵翃这时怒气未消,却坐在那里沉思起来。

一旁的宫女赶忙打扫书桌。

没一会几位大臣陆续觐见。

待众人见礼赐座后,赵翃便把密奏给予众臣传阅。

不管是谁看后都一脸惊容,以官身被杀之事,已经多少年没发生了。

众臣都阅完后。

赵翃没有问众臣看法,直接干脆利落道:“杨相之死,朕意甚悲,宛如割心。着刑部尚书王敬铭,都察院左御史徐严,大理寺左少卿董仲舒等人三司会审,彻查此事。”

王敬铭三人听后松了口气赶忙跪下接旨。

还好圣上圣明,没有限期调明。

此时众人都猜测是淅川王所为,所以赵翃对于此事留有余地。

吩咐完三司后又道:“户部尚书沈元吉,兵部尚书胡延栋主持宣仁中兴要略,推行丈量法,如有异议者,主犯抄家斩首,从犯充边。”

沈元吉两人连忙跪下接旨。

提用胡延栋主持变法,主要是用于兵部协调镇压。

沈元吉在前,胡延栋在后,很明显以沈元吉为首。

而后赵翃从桌下拿出大乾朝地图铺开后,看了一眼东海,然后用手摸了摸云京西面,横截云京与西陲之地的朔州。

开口道:“着东海铁骑入京检阅,驻扎朔州,由左都指挥使薛禄统领,以备检阅。”

薛禄涨红了脸。

若不是同僚之死,未查明真凶不易大笑,恐怕此时的薛禄能哈哈大笑。

对于一个将领而言,马革裹尸才是宿命。

自从平叛土司之后,赵翃便没有再轻易启用薛禄。

赵翃给予薛禄高官的同时,也剥夺了他统军的权利。

做皇帝的如果不会搞制衡,是坐不稳皇位的。

这次提前调拨东海铁骑,也是因为这支军马忠心最甚,不会投降淅川王。

薛禄对赵翃有从龙之功,更不会投降,所以赵翃没办法只能启用薛禄。

薛禄自然也是痛快的接旨。

众大臣也就只有他眉眼不见愁容,就差满面春风了。

南阳依然风平浪静,杨缚死讯未传开来。

这几天魏代坤上值期间,王建宝并未跟随左右。

听说是有个以前的结拜兄弟前来投奔,原因是在九边犯了点事情,呆不下去了。

王建宝告假几日,只为他兄弟接风洗尘,看来是有些看重这份感情。

人能念旧情没什么不好,毕竟谁也不想身边人是白眼狼。

魏代坤也就痛快的答应了。

如果不是来自九边这个敏感的地方,恐怕魏代坤都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云京城。

杨千里风尘仆仆的从北门进城。

途经驿站根本没有好好休息,面容有些枯槁。

一把年纪了,平日里又养尊处优,这几日奔波,还真有些吃不消。

杨千里在云京有住宅的。

面圣自然不能这幅尊容,还需要养养神,怕的就是面圣之时,说错话或者礼节有所疏忽。

回到住宅,打发两名亲兵去客房休息。

自己沐浴之后,换上常服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

皇帝赵翃,杨千里接触不多,除了一年一次的述职,平日里也就上几封奏折,禀告公事。

但是对于赵翃程千里依然不敢小视。

没办法,当一个人能左右自己的生死之时,没办法不小心翼翼,躬身伺候。

历史上暴君死后,文人对其大肆唾骂也是有其原因的。

毕竟谁都不想,今天去上值,上到一半就被挥刀问斩。

一个动荡不安的朝廷氛围,上有暴君在位,下边的群臣不整天想着保自己的脑袋,还一心为国为民。

嫌脑袋待在一个地方待太久,想搬搬家?

朝廷的年号代表着朝廷的方针大略。

“宣仁”其意在仁,所以杨千里猜测,自己可能罪不至死。

九边都督就不要想了,恐怕官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杨千里长叹一口气。

官场沉浮几十年,没想到最后落得如此下场,最后性命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起身来到皇城,交由太监代为通禀。

宫禁守卫戍守在宫门前,杨千里站在一边,内心分外难熬。

平日里的晴空万里,这时也显得格外珍贵一般。

没一会便宣杨千里觐见,搜身后,杨千里便跟着太监前往文华殿。

此时宫门人多眼杂。

杨千里回京之事,很快便被人知晓。

对于别人而言只是有些诧异,相对于胡部堂胡老表,那就有些坐立难安了。

毕竟九边贩粮之事,云京城官场上下打点都是胡延栋授意的。

此时杨千里突然进京,容不得胡老表不往这方面去想。

胡延栋为官多年,还是能沉住气的,决定先等等再说。

对杨千里觐见,皇帝赵翃也不得其解。

一军都督不在驻地,随意前来面圣,赵翃还是有些不快。

杨千里来到文华殿,高声拜见。

赵翃平淡道:“杨爱卿平身,赐座。”

“老臣谢恩。”

杨千里爬起身来,恭敬的坐在凳子一边,不敢随意落座。

杨千里坐在凳子上。

一旁的香炉里沉香缓缓飘散,石柱金碧辉煌,雕有金龙腾空而起。

各处装点神龙不知凡几,无不昭示着君权神授

赵翃坐在上首,尽管坐姿随意,但是威严依然扑面而来。

杨千里想了想又跪在地上道:“臣罔顾圣恩,置国法于不顾,请皇上治罪。”

赵翃看了一眼旁边伺候的王狗儿。

王狗儿赶忙招呼宫女退下。

待文华殿只有赵翃杨千里两人后,赵翃才道:“有什么话起来说。”

杨千里道:“罪臣谢圣上。”

说完又起身恭敬站在那里把九边贩粮,与云京兵部尚书胡延栋勾结之事一一道来。

最后又小声的把李昌勇私自擅作主张劫杀杨缚等说完。

说完后又跪下请罪。

没办法,罪责重大,杨千里不敢站着听候发落。

期间赵翃沉默不语,只是脸色越来越难看。

当听到杨缚是被杨千里手下所杀后,袖衣之下的手更是微微颤抖。

这个小动作赵翃打小就有,每当愤怒到难以自持之时,手就会不自觉抖动,脸色更是阴沉的吓人。

赵翃看着下面跪着的杨千里。

一瞬间想叫人来把他拉出去砍了。

在皇宫。

杨千里孤身一人。

自然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此时的赵翃依然想着前些时日杨缚看他的眼神,忘不了那句“天命在君”。

短短几月,便命陨途中,此时的赵翃只想杀杨千里泄愤。

当然赵翃没有这么做,即使帝王依然不能随性而为。

若要杀之,首先不得不面对西陲堂兄赵皞的威胁。

九边群将会不会被逼反?

九边之事牵连兵部尚书,朝中宰相刚刚致仕被杀,若再牵连六部其一,会不会致使丈量法推行受阻。

以前九边贩粮到底牵扯多少官员。

勋贵有没有暗通赵皞?

毕竟不管是赵翃还是赵皞当皇帝,都是赵家的,总不能肆意杀戮自家的百姓吧。

当然如果是异族入侵,暗通款曲的自然是为数不多。

不得不防的是,杀了杨千里之后,会让九边倒向淅川王那边。

九边抵御北方,历来都是能战之兵。

突然间赵翃觉得,大乾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稳。

一个不慎会让整个大乾朝陷入混战。

空荡的御书房,只有赵翃杨千里两人,赵翃站在上首,看着下面的杨千里,无端的有些厌恶。

尽管杨千里姿态恭敬,效忠赵翃,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他是一只硕鼠的事实,趴在大乾朝粮仓啃食的硕鼠。

而且还事关前相杨缚劫杀案。

赵翃站在上首冷淡道:“杨相被杀一事,真不是德中(杨千里字)指使?”

杨千里道:“老臣万不敢忤逆朝廷,与朝廷针锋相对,此事老臣之前确实不知。”

“劫杀杨相凶手有四人,一人在杀死杨相后失踪,另外一人在回到九边传达消息后业已出边逃亡,剩余两人一人指使,一个参与劫杀现已被关押在九边宣府镇大牢,都是活口,未曾有任何屈打成招之事。”

赵翃听后点了点头。

说到底御下不严,下边人闯了祸一个失察是免不了的,但是除了谋逆不轨之外,只要屁股没坐歪,杨千里还是动不得的。

一个朝廷若是靠杀人来维持威信,那么这个朝廷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赵翃道:“这件事杨卿回去上个折子,把事情辩明,即刻回宣府上值,至于失察之罪,容后再表,两名犯人交由兵曹司押回京城,这件事不得声张。”

杨千里松了一口气道:“罪臣遵旨。”

说完看着赵翃挥了挥手,又说了句“罪臣告退”后缓缓退了出去。

走在回去的路上,杨千里神态微微松弛。

毕竟之前有无性命之忧都只是猜测。

现在尽管背负失察之责,而且还要上书言明此事。

看似留有把柄,但是对于一个随时能对自己有生杀大权的人而言,多送他一把刀有又何妨。

杨千里倒是不想这堆糟事发生,但是已经发生了,没法反抗的最好办法只能乖乖认错。

只不过这次因为此事卖了胡延栋一把,恐怕两人以后有些难以自处。

不管怎样,杨缚被杀案危机已过。

至于以后会不会旧账重算,杨千里打算看下朝廷局势。

若下任宰相由胡延栋主持,那还是趁早致仕的好,免得晚年做官搞的一身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