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道士和平阳王早已端坐其中,随后杨安和赵弘信等人也陆续来到中堂。
看这三人,观其仪表,未有营营苟且,獐头鼠目之貌。
道士也算满意。
当听到三人有一人要拜其为师时,除了赵弘义太小乱动之外。
赵弘信与杨安都顺从的听平阳王安排。
看到最小的赵弘义这么小,道士脸色有些发黑道:“如若其中小世子天赋最高,拜师还需等上几年,几年后贫道自会来接入门下。”
平阳王自无不可。
毕竟交给这道士,能不能照顾孩子还是个问题。
这时道士起身来到杨安、赵弘信面前,突然指着两人身后的中堂外,大声道:“看,有神仙。”
中堂内众人都往他指向的方向看去,结果空空如也。
等杨安两人转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道士双手一手一个玉杏。
看到道士笑眯眯的样子,众人有些无语。
这真是一个尴尬的玩笑。
道士把手中的玉杏递给杨安两人道:“仙霞岛的灵果,你们俩吃下它,贫道在你们后背运气,看你们气感强弱。”
“以此来判定你们根骨如何。”
“至于小世子,不需灵果,玉杏灵力太冲,我会单独运气判定气感。”
杨安两人依言吃下灵果,灵果入口清脆,酸中带甜,果汁饱满,一口下去,满屋的清香飘散其中。
两人三两口便消灭殆尽。
灵果入口后。
从胸部心窝生出一股灵气,灵气被道人从后背引导,向下进入丹田,从丹田进入督脉,督脉逆行游过腰椎、胸椎、颈椎进入头部。
进入头部后,整个头部清凉舒适,耳目五官焕然一新,感觉更为轻松灵敏。
道士在后面感觉两人都有灵气进入识海,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到两人还在闭目回味刚才的感觉,就没有打扰他们俩。
而是转身从丫鬟手里接过小世子,左手托举,右手轻抵后背缓缓运行灵力行走周天。
只不过这次不太顺利,运行了两遍后,便摇摇头放弃了,转身把小世子赵弘义还给丫鬟。
回到座位上,轻声对平阳王道:“面前稍大的这两位,左边的世子根骨要比右边的小哥稍强一筹。”
“至于最后的小世子,周天灵脉不通,与贫道未有师徒之缘。
平阳王听后道:“这么说还是信儿根骨最好,那就由信儿拜道长为师如何。”
道士不置可否道:“都可,但凭王爷安排。”
一旁的王妃闻言脸色一沉。
终究是顾忌旁人在侧,没有多加插言。
不过道士用眼光略扫一圈,把众人神情都尽收眼底。
摇了摇头后,便向平阳王告退,去会客房打坐。
杨安没有拜师成功有些失落。
尽管他对道士很陌生,但是平阳王能大张旗鼓,不惜引荐内府,自然说明这个道士是有真本领的。
杨安对拜师与否不在意,但他在意能不能学艺有成为父母报仇。
所以看到没有选他收徒,才会有些失落。
拜别平阳王后就独自回自己的小院去给父母守灵去了。
王妃回到后院,把赵弘信叫来。
赵弘信站在跟前,王妃坐在桌旁独自沉思。
赵弘信脸带兴奋之色,对于少年而言,离开父母管辖,随处漂泊显然不是一件坏事,更不会看作有多艰辛。
只会幻想能有多自由,对于更多的得失也看不了那么远。
王妃回过神来后轻声对赵弘信说道:“信儿,你和安儿胜似亲兄弟,娘亲想让你把拜师之事让给安儿,娘亲想问问你同意吗?”
赵弘信反问道:“为甚?”
王妃解释道:“安儿父母被害,朝廷一直没有抓到凶手。”
“你父王这两日回来,总在房中长吁短叹,身在其位不能为安儿父母报仇,若安儿一直待在王府,恐怕此生报仇无望。”
“信儿你设身处地想一下。”
“若是娘亲被人杀害,你却只能受人庇护,无力报仇,要是有位高人想要收徒,你想不想拜入师门,习得功法,为娘亲报仇。”
听到王妃此言,赵弘信毫不犹豫的点头。
王妃又继续道:“若你的兄弟只因比你天赋好一点就拜入师门,而你父母大仇未报,只能在一旁看着,无能无力,你又会怎样的感受。”
看到赵弘信陷入沉思。
王妃在一旁优雅的面带微笑,沉默不语。
知子莫若母。
赵弘信从小在王府长大,为人忠厚大气,没接触过尔虞我诈。
从小生活优越,这让他把感情看的比利益更重。
只要和他讲明事由,他会把拜师之事让与杨安。
这样才能保住赵弘信继承王位。
待赵弘信去找杨安的时候,杨安正在安静的守灵。
他还太小,丧父之痛自然悲伤,又好似不悲伤,可能也是因为太小的原因,不太会表达出来。
赵弘信跪在一旁,对杨安说道:“我娘说,你比我更需要拜师学艺,待在王府只会让你郁郁寡欢,我想去和道长说让他收你为徒。”
“你想拜道长为师吗?”
杨安木然的脸上有了少许灵动,转头看向赵弘信重重的点了点头:“谢谢你,大信。”
尽管赵弘信有些不舍,但是看到杨安能不那么死气沉沉,依然为他感到高兴。
赵弘信道:“我现在就去对道长说下,恳求道长收你为徒。”
说着爬了起来,就往客房跑去。
来到客房。
敲门进入后,道长并没有打坐,只是躺在床上发呆,神游物外。
道长躺在那里说了句:“世子来了啊。”
似乎对赵弘信的到来,并不觉得诧异。
然后又自顾自的说道:“让贫道猜猜看,世子所来何事?”
“世子不想拜入贫道门下,前来推辞。”
赵弘信有些惊讶,不自觉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道长自嘲的笑了笑:“人情淡薄似纸张,世人淡漠,人走茶凉。”
“你既不愿拜我为师,我自然不会强人所难。”
“收他也好,世间的纷乱纠葛一刀两断,跟着贫道安心修行,总比在这凡世间庸碌无为来的好。”
说着懒散的挥了挥手,把赵弘信打发走,感叹的说了句:“妇人之见,舍本逐末之举,可叹,可叹!”
看道士的样子,尽管客房未出,但似乎王府发生的大小事都了如指掌。
晚上平阳王回府,得知赵弘信并不想拜道长为师,把拜师资格让给杨安后,脸色没有太多变化。
不过之后的说话语气明显有些冷淡。
王妃和他夫妻多年。
对他的脾气也是一清二楚。
像这种事,尽管他会有些不满,但不会小题大做,更不会再横加阻拦。
王妃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整个王府也许只有赵玉瑶对杨安拜师一事最为不满。
第二天赵玉瑶找到杨安,杨安看见赵玉瑶赶忙想回避。
赵玉瑶大声喊道:“杨安,你给我站住。”
杨安只能站住转过头看着她,脸上露出愧疚之色,勉强笑道:“玉瑶,有事吗?”
赵玉瑶走到他跟前,看着杨安,以往幼稚的面庞经过变故也变得有些成熟,人总要经历些坎坷才不会天真。
赵玉瑶看着杨安的眼睛说道:“大信说你拜道长为师?”
见杨安点头,后又继续道:“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等你。”
杨安愧疚之色更显,轻声道:“对不起。”
一句对不起,没有答复赵玉瑶的何时归来,更没有给予赵玉瑶那句我等你的回应。
赵玉瑶俏脸满是倔强之色道:“是我的就是我的,谁都抢不走。”
杨安看着赵玉瑶,没有再言语。
世间万物总有代价,相比他和赵玉瑶的感情而言,父母之仇,困居此地的无力,入赘后的自卑,都要比他两人的感情重的多。
他不想赌也不敢赌赵玉瑶对他会始终如一,男孩总是要理性一些。
赵玉瑶看着沉默的杨安,执拗的道:“我去找我爹。”
说完不待杨安回话,就跑去王府书房。
平阳王最近显然事情有些忙。
有时不是身体有多忙碌才叫忙碌,思考的太多,心中放的事太大。
尽管在旁人看来无所事事,但自己依然会有忙碌疲倦的感觉。
不过赵玉瑶去找他的时候,还是腾出一点空,让手下去忙自己吩咐的调兵事宜,自己坐在书房,看赵玉瑶前来所为何事。
当听到赵玉瑶想把杨安留下的时候,平阳王罕见的没有训斥。
对于赵玉瑶的性子,若是放在平民百姓家,早就被骂不知廉耻,恬不知羞了。
但是平阳王这,赵玉瑶的所为,他并不在意。
自己己想要的东西自己争取,没什么错。
相反平阳王看来,大儿子敦厚有余,冲劲不足。
平阳王最满意的还是这个小女儿。
平阳王对赵玉瑶说道:“安儿自己想要留下来,我便认他作为义子。”
“若要拜师道长,我也不便强留,这是他的造化,咱家的女儿还愁嫁不出去?”说着摸了摸赵玉瑶的头发。
“再说你们俩就跟过家家一样,雄鹰总要展翅飞翔,你要是真为他好,就应该让他去看看这方天地。”
“王府终究不是他的家,还有就是他哥哥失踪了,这件事我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还没有告诉他。”
赵玉瑶听着平阳王的话语,感觉有些心凉。
父母的话你不得不听,打着大义的旗帜不听便是不孝。
第二天赵玉瑶去找杨安的时候,脸色有些难看。
杨安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世间父母不在后,也许只有赵弘信,赵玉瑶姐弟俩对他的感情最为真挚。
他不想伤害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却又无能为力。
赵玉瑶满脸的祈求之色。
堂堂的郡主,在东海平阳城能让她得不到的东西恐怕很少吧。
赵玉瑶拉着杨安的手最后一次说道:“你只要留下来,我爹答应我收你作义子,你留下来好吗?”
杨安还是那句“对不起。”
苍白的话语不像道歉,倒有些像嘲讽。
赵玉瑶看着他,泪珠蓄满了眼眶。
轻轻的放开杨安的手,抬头看向天空,只为不让眼泪掉下。
琼鼻深吸一口气,也许在这一刻,她不光放手杨安,更是放下了这段孩童的感情。
赵玉瑶抬头看着天空。
蔚蓝的天空,小鸟一对对的追逐,用执拗的语气道:“情出自愿,事过无悔,我不后悔认识你,但是杨安,你是个懦夫,我只是不舍这段感情,我不会再留念你这个人。”
“我恨你!”
说完赵玉瑶转身往闺房跑去。
杨安一动不动看着她渐渐跑远,心中未有太多的波澜,显得有些薄凉。
在两人未看到的房顶上。
道长双手抱前看着这一切,眼中缅怀之色一闪而过。
第二天,道长便带着杨安准备出城,王府众人一起,算作送行。
到了城外,送客亭一众人驻足。
王府亲兵四散守卫,在亭中王爷感慨的对杨安说道:“跟着道长,好好侍奉你师父,冤冤相报何时了。”
“你若相信你赵叔,你爹娘的仇,就交给我,不要让家仇拖累,这也不应是你该承担的,懂吗?”
平阳王的手压在杨安的肩膀上。
不怒自威的脸上闪过慈祥之色,他也确实把杨安当做子侄来看。
杨安道:“在王府劳烦赵叔婶婶,小侄无以为报,感激不尽。”
说着便跪下向平阳王和王妃磕了三个头。
平阳王把他拉起来道:“有这个心就行了,自己在外多保重。”
说完又转头对道士说:“道长,假若杨安学艺无成,万勿劳烦道长把他给送回来,其余一切但凭道长安排。”
道长回道:“贫道收其为徒,衣钵相传,待之如子,但王爷请放心。”
说完便提出告辞。
杨安跟着走到亭外。
道长打开腰间挂着的灵兽袋,一只青玄鸥飞了出来,立在道长旁。
青玄鸥有几丈高,全身青色羽毛,双目周边一圈红色绒毛。
远处看去像是青色火眼一般,体型修长庞大。
站在一边自顾自的啄翅膀上的羽毛,对于身边的众人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
一众侍卫有些紧张,手握兵器微微指向青玄鸥。
平阳王示意侍卫头领不要太过紧张。
众人看到凭空出现的鸟兽,满脸的惊讶,更加落实道长是位高人的猜想。
道长从腰间储物袋拿出一支符箓贴在杨安的后背,然后和王爷作揖告辞后,提着杨安便飘到青玄鸥的后背上。
杨安在前,道长在后,把杨安护在其中。
青玄鸥扑扇了几下翅膀,准备起飞,这时赵玉瑶越过众人对着杨安最后说道:“假若世间有轮回,下辈子我们会不会更近一步。”
杨安看了她一眼,没有回答,静静的垂下了眼帘。
道长见此轻轻拍了拍青玄鸥一侧,青玄鸥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一声清鸣向南而去,那声清鸣包含对自由的期盼,对看见大海的欢喜,平阳王久驻在前,目视杨安离去,直到几不可见才和赵玉瑶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