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踏踢踏~”陈默下楼的脚步声响起,打破了铺子的宁静,吸引了春燕李娟的注意。
“陈先生收拾好啦~”李娟热情的招呼。春燕转过头,晨光恰好落在陈默身上——他换了件熨得笔挺的浅蓝衬衫,头发擦干后软乎乎地搭在额前,西装革履的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文雅。
“是的。二位收拾的怎么样了?”陈默一边整理着衬衫袖口,一边客套的问了一句。“好的很!”李娟嘻嘻一笑,“春燕方才笑得都合不拢嘴!”陈默闻言望向春燕,春燕小脸一红。
“喜欢就好。”陈默捋了捋衣装,忽然话锋一转,“对了,铺子的名字想好了吗?”
“欸?”
春燕和李娟异口同声地愣住,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忘了”二字。
糟了,这只顾着欣赏铺子,倒把取名这事忘了!
“还,还是叫春燕布鞋?”春燕迟疑着开口,指尖无意识绞着衣角——这名字在城中村叫了半年,街坊们都熟了。
“榆木脑瓜!”李娟假装生气,“你忘了咱们为啥来这啦?你打个这么明显得招牌不得给那姓王的出生一下就寻见了?!”
“!对哦!”春燕反应过来,耳根瞬时烫得像火烧,“我、我没想这么多……”
“李娟同志说的没错,”陈默凝眉深思,他背着手在铺子里踱了两步,“咱们的招牌不能再用原来的,但也不能失去了特色。”
春燕和李娟都屏住了呼吸,等着他往下说。
“春燕春燕···燕子有迁徙之意,既应了咱们从城中村迁来市区,也暗含‘新生’的意思。”他忽然转过身,眼里闪着点灵光,“不如就叫新雁?!‘新’字表创新,雁通‘燕’悄悄地藏着春燕同志的名字,既不张扬,又有深意。”
“新雁?”春燕在心里默念着。这名字倒是别致。
“倒是比‘春燕’隐蔽多了!”李娟点头赞成,可转念又皱起眉,“不过这‘新雁布鞋店’听着总没有之前的‘春燕布鞋’顺口···也许是少了‘春燕布鞋’的直白?又没有顺口靓丽的特色···”
陈默灵光一闪:“在南方,老字号常用‘记’字作为店名的最后一个字,我们也可以这么仿照着来,‘新雁记’!
“‘记’有铭记之意,既记着老手艺的根,也记着咱从零开始的劲。本地人看着也亲切。”
“新雁记!”
春燕不自主的念出了声。这三个字落在舌尖,像尝到了新蒸的米糕,清甜又扎实。
“就它了!”李娟一拍大腿,“听着就比隔壁街的‘张记裁缝铺’有格调!”三人一拍即合,这名字漂亮的让大家找不到不选ta的理由。陈默走到前台,在账本的首页工工整整的写上了“新雁记”三个大字。他的字和这招牌一样漂亮。三人围着账本,看着那漂亮的字体,春燕和李娟赞不绝口:“陈先生的字太漂亮了!”
陈默不好意思的笑笑,收下了二位姑娘的赞美。
“我认识个做木牌的师傅,在老街开了二十年铺子,手艺扎实。我现在就过去,跟他商量字体和纹样,争取三天内做好。”
“不愧是陈先生,这人脉就是广!”李娟一脸崇拜。
陈默微微点头示意便转身出了门。李娟望着他的背影,撞了撞春燕的胳膊:“这陈先生就是有文化!”春燕抿嘴一笑。
“这新雁记,就是咱以后的新起点啦!”
三天后,“新雁记”的木牌挂上了门楣。黑檀木的牌面被桐油浸得发亮,“新雁记”三个字用隶书刻就,笔画浑厚却藏着劲。陈默站在梯子上,最后调整了下绳结,李娟在下头举着竹竿扶着,春燕则站在柜台后,望着那木牌在风里轻轻晃,忽然觉得眼睛有点酸。
开业当天没放鞭炮,只在门口摆了张条桌,铺着春燕绣的蓝布桌布,上面摆着几双样鞋:虎头鞋的金绒虎眼闪着光,产妇鞋的艾草衬里透着香,还有双新做的玉兰花布鞋,鞋头收得尖尖的,滚边用了电力纺,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色。
“春燕,你也下来凑凑热闹?”李娟在下面喊,正给围观的人递着宣传单。春燕摇摇头,往后退了退,站到二楼的窗边。这里能看清门口的动静,又不会被人注意——她还是不太习惯被这么多陌生人盯着,尤其是想到王建军可能还在找她,心里总有点发紧。
陈默正在给两个穿的确良衬衫的姑娘介绍:“这鞋底用了七层布,纳的是‘万字纹’,比机器扎的透气三倍……”他讲得认真,手指比划着鞋帮的弧度,阳光落在他侧脸,睫毛的影子投在衣领上,竟和招牌上的玉兰花刻痕有种说不出的和谐。李娟则拉着个挎菜篮的大婶:“您看这催生符,金线绕了七圈,我家的手艺,在之前客户的儿媳妇就穿她做的鞋,顺顺当当生了大胖小子……”
春燕望着楼下的人群,忽然想起刚到深圳时,自己蹲在桥洞下啃干窝头,觉得能有口饭吃已是奢望。可现在,她站在这亮得晃眼的二楼,看着自己绣的花、纳的底被这么多人围着看,看着陈默和李娟为“新雁记”忙碌的样子,像做梦,又比梦踏实。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虎头鞋,拉着妈妈的手撒娇:“我要这个!老虎眼睛会动!”春燕笑了——那是她用“滚金法”绣的,针脚松了三分,走起来确实会晃,像活的。陈默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忽然抬头往二楼看了一眼。春燕慌忙往后缩了缩,只露出个怯生生的脑袋。他的嘴角好像扬了扬,又转回头去招呼客人。
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楼下的人声和布料的气味。春燕摸了摸口袋里刘老太给的平安符,忽然觉得,她这只从北方飞来的“燕子”,总算在南方的屋檐下,找到了能落脚的地方。
楼下传来李娟爽朗的笑声,混着陈默温和的讲解声,像支热闹的歌。春燕在心里轻轻念了遍“新雁记”,这名字在给这新生的日子,拓上了象征新篇章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