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重回八零,踹掉渣男当首富 > 陆拾玖 年前诸事
换源:


       春燕痴痴的想着,很快就被陈母的叫声打断了思绪。

“来咯!”

陈母唤着端着两碗乳白色的膏体便走了出来。

姜撞奶盛在粗瓷碗里,乳白的膏体泛着温润的光,刚凑近便有股暖融融的姜香裹着奶香飘过来。

陈母把碗递到春燕手里,又怕烫着她,特意垫了块蓝布帕子:“慢点喝,刚温过,小心烫着舌头。”

春燕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捏着帕子,细细端详着这姜撞奶。

这也是南方特有的食物,她实在没见过。

春燕小口抿了一下——甜意先是轻轻漫过舌尖,接着是淡淡的姜辣从喉咙里暖上来,不冲不烈,刚好驱散了路上沾的寒气。

她眼睛亮了亮,又多喝了两口。

好喝!

春燕的味觉高兴了,脑袋清醒了,连带着心口的拘谨都散了大半。

“阿姨,这也太好喝了,比我在深圳糖水铺喝的还香。”春燕抬头,对着陈母笑笑:

“喜欢就多喝点,锅里还温着。”陈母笑得眉眼弯弯,坐在春燕旁边的竹椅上,看着她小口啜饮的模样,一脸的慈爱。

想当年陈默小时候抢着喝姜撞奶的样子也是这般的可爱。

陈母想着,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妈!”

正好陈默也收拾好过了来,陈母赶紧把另一碗递了过去:“小心烫!”

于是两个年轻人一人抱着一个碗啃了起来。

陈母看着两个小猫一样的孩子们乖乖的吃着,母爱泛滥。

“都慢点,别烫着嘴……”

……

春燕从午觉中醒来,眼角带着一点酒足饭饱的惺忪。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美丽又温馨。

春燕整理了一下衣裳,便在院子里闲逛起来。

“燕燕!”

刚来不足半日,陈母俨然已经把春燕当成了自己的闺女。

她从储物间抱出个竹筐,里面装着上午没整理完的年货——刚炸好的煎堆还裹着热气,腊肠用红绳串成一串,挂在筐沿晃悠。

“来,燕燕,帮阿姨搭把手,咱们把这些收拾好,过年招待客人也方便。”

春燕赶紧凑过去,看着陈母拿起个煎堆,往芝麻碗里轻轻一滚,白色的芝麻便密密麻麻粘在金黄的糯米壳上。

有趣!

春燕也学着样子拿起一个,却没掌握好力度,芝麻撒了一地。

“哎呀,都怪我手笨!”

春燕慌忙去捡,陈母却笑着按住她的手:“没事没事,第一次弄都这样,你看,轻轻转着圈滚,芝麻就粘牢了。”

说着陈母放慢动作,温柔的又演示一遍。

春燕仔细看着,随后跟着学了一遍,很快就上手了。

两人一边滚煎堆,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陈母对春燕是爱不释手。毕竟家里只有陈默一个独子,有一个听话肯干脾气好的“干闺女”,谁不乐意呢?

好吧,陈默不乐意。

陈默看着两个一老一少在院子里并排坐着有说有笑的,是既高兴又无奈。

高兴的是陈母又多了个能说话的伴儿,陈母的心情好了;

无奈的是自己被冷落了,好歹自己才是家里的真亲人啊!

想是如此想,但大多也是玩笑意味罢了。

陈默可没那嫉妒春燕的心眼儿。

就让她们“娘俩”好好唠唠吧。

开心就好。

陈默想着便转身回到自己屋里忙自己的了。

春燕手上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指尖捏着煎堆轻轻转着圈,芝麻像听话的小颗粒,密密麻麻粘在金黄的糯米壳上。

陈母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笑着往她手里塞了块芝麻糖:“歇会儿再弄,吃块糖解解乏,这是前几天老街坊送的,你尝尝。”

春燕接过糖,咬了一小口——香香甜甜的,味道恰到好处。

“好吃!”

“喜欢就好!”陈母一边串腊肠,一边随口问起“燕燕,你老家那边过年,都兴吃点啥呀?”

“我们广州这边,除了煎堆、油角,三十晚上还得煮盆鱼,取个‘年年有余’的彩头。”陈母说着红绳在她指间绕了两圈,将三根油亮亮的腊肠捆得整整齐齐。

春燕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轻声道:“老家在河北,冬天冷,过年就爱吃娘包的白菜猪肉饺子,煮一锅热腾腾的,蘸着醋吃,能暖到脚底板。”

说着,她想起最后一次吃娘包的饺子,还是十五岁那年,后来自己嫁走了,就再没吃过那样的味道……

“去年刚来深圳,连个饺子都没吃上。”春燕说着想起之前不堪的回忆,默默低下头去。

陈母听得心里一软,她眼里的温柔都要溢出眼眶。

她伸手拍了拍春燕的手背:“这有啥,过去的事咱不提了!今年在阿姨家,咱们三十晚上就包饺子,你爱吃白菜猪肉的,阿姨提前去菜场挑新鲜的白菜,再让默儿去买块好肉,咱们一起包,多热闹!”

春燕抬头看着陈母慈祥的脸,鼻尖忽然有点酸,用力点了点头:

“谢谢阿姨。”

太阳慢慢的移到了大伙的头顶。

陈默被陈母叫去买鱼买肉了。

陈默揣着钱出门时,陈母还在身后叮嘱:“买条两斤多的草鱼,炖鱼汤鲜;猪肉要前腿肉,包饺子嫩!”

院里头,春燕和陈母已经把剩下的煎堆都裹好了芝麻,正坐在树荫下串腊肠。

陈母教春燕把腊肠的肠衣捋平整,红绳绕三圈再打个活结:

“这样挂着晾,风透得匀,不容易坏。”

春燕学得认真,指尖虽沾了点油,却把每串腊肠都捆得整整齐齐,跟陈母做的放在一起,竟看不出差别。

“燕燕手真巧,比默儿那臭小子强多了。”

陈母看着串好的腊肠,笑得合不拢嘴。

“他小时候学串腊肠,把肠衣都扯破了,还跟我闹脾气说腊肠不听话。”

春燕被逗笑了,想象着陈默小时候气鼓鼓的样子,觉得跟现在沉稳的他判若两人。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陈默的声音:“妈,春燕,我回来了!”

两人抬头一看,陈默肩上扛着个竹筐,里面装着鲜活的草鱼,手里还提着块裹着油纸的猪肉,油纸上渗着淡淡的肉香。

“这么快!”陈母淡淡的惊讶了一下,帮着陈默把鱼放进院角的大水桶里。

草鱼尾巴一甩,溅起几点水花惹得陈母笑出了声:“哟!这活跃的尽头,看来这鱼肯定嫩!”

“王屠户说这前腿肉是今早刚杀的猪,你闻闻,多新鲜。”

陈默把猪肉递到春燕面前,春燕凑过去闻了闻,确实有股新鲜的肉香。

陈母接过猪肉,掂量了掂量:“够了够了,三十晚上包饺子够吃了,剩下的还能做个红烧肉。”

说着,陈母就拎着猪肉往灶房走,顺便交代着:“燕燕,你跟默儿歇会儿,阿姨去把肉腌上,晚上咱们先炖鱼汤,再炒个青菜,简单吃点。”

春燕赶紧站起来:“阿姨,我帮您烧火吧。”

“不用不用,你坐着就行。”陈母摆摆手。

“默儿,你陪燕燕在院子里聊聊天,别总让人家姑娘一个人坐着。”

陈默应了声,拉过两把竹椅放在树荫下。

春燕乖乖的坐着,陈默从屋里拿出两个刚洗好的橘子,递给春燕一个:“吃个橘子,解解腻。”

春燕接过橘子,剥开皮,橘瓣晶莹剔透,咬了一瓣,酸甜多汁。

她看着院子里挂着的腊肠,屋檐下晒着的煎堆,听着水桶里扑棱扑棱打着水花的草鱼,忽然觉得心里满满当当的。

好浓的年味。

“年后新厂房开工,你打算先招几个人?”陈默忽然提起新厂房的事,春燕想了想:“先招两个煮布的师傅吧,仓库那边也得添个人,不然朵朵一个人忙不过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默点点头,“等过了年,咱们就去人才市场看看,找些踏实肯干的。对了,厂房的门窗都订好了,师傅说二月十五前后就能装完。”

两人聊着新厂房的规划,默契有加。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

灶房里传来陈母切菜的声音,还有鱼汤咕嘟咕嘟的声响,混着院子里的蝉鸣,构成了一幅热闹又温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