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搬离了原来的位置,将治病救人的地点挪到了自家门口。
说来也怪,他所在的村庄地势独特,宛如盆地,处在三座山的夹缝之中。
要出村庄,需挤过狭窄的山隙,再乘船渡河,才能见到外界。
为了方便外人找到这里,他在山谷口竖起一块牌子。
上面清晰地写着:承药师王菩萨之恩,治病救人,分文不取。
写下这字的,便是李大牛眼中十分了不起的白发老人靖节。
他虽不知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但能感觉到老人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那是真正文人所具备的浩然正气。
或许是得了丰饶恩赐的缘故,李大牛的眼睛不仅能放出绿色光束治病救人,还能看见周围人身上蕴含的“气”。
那是五颜六色的气。
而在这位老人身上,是一道冲天的气柱,通体洁白,温润如玉,气柱周边还散落着无数白色的菊花花瓣。
“老人家,您一定是一位顶天立地、了不起的人物。”李大牛瞪大双眼,无比震撼地盯着头顶的天空,对老人说道。
“哈哈哈哈,使者何出此言,老头子不过是一介庸碌之辈。”
老人拄着桃木手杖,哈哈大笑,“使者也别老人家、老人家地喊了,以后就叫我靖节吧,喊我小靖也行~”
李大牛抱拳弯腰,真诚地喊道:“是,以后,我就喊您靖节先生了。”
听到这话,靖节先生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乐呵呵地问道:
“哦?你既然喊我一声先生,可愿随我读书识字?”
李大牛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像他这样贫贱的农户,根本没有读书的资格。
李大牛“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喊道:“先生!”
正所谓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这位劳作半辈子的农夫,虽不懂得经典文章,也不谙人心世故。
却在拥有超脱常人的力量后,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桀骜,不凶悍。
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李大牛搬离原来的寺庙后,前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之前因没钱被僧侣们拒之门外的人,也纷纷赶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李大牛和靖节先生已相处了一个多月。
与此同时,病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闲暇之时,李大牛便跟着靖节先生读书识字。
听靖节先生讲,当今国家正处于动乱之中,病人无穷无尽。
据说原来的一位将军起兵造反,搅得天下大乱,致使国家无力救灾,疫病扩散至大半个天下。
这位将军似乎被称作……寄奴?
“光凭你一个人,只能治愈肉身之苦,却难解人世之难啊。如今病入膏肓的,是整个华夏大地啊。”
靖节先生在课堂上驻足长叹,那一刻,他的背影仿佛都佝偻了几分。
李大牛不懂什么叫病的是整个世界,他只知道自己要救治那些患病的人。
然而,命运的目光已然投向了他,齿轮一旦转动,便不会停下。
某一天,一群官兵突然包围了他所在的村子。
将所有病人赶走后,李大牛被强行带走,一路押解,朝京城而去。
在被带走的时候,他似乎在人群后面看到了那些僧侣的身影。
而靖节先生因临时有事外出,回来后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此事。
李大牛坐在押运的车里,经过了好几个县郡,也出了省。
一路上,他目睹了许多从未想象过的人间惨剧。
因饥荒,有人饿死,有人吃树皮、咽土,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道路两旁,几乎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因瘟疫而死的人,有时甚至是整整一家人。
荒芜的农田,废弃的村庄,被劫掠的城市,一片衰败景象。
他这才发现,自己曾经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原来,在村子之外,到处都是苦难,到处都是“病患”。
李大牛不明白,为何会发生这些事。
为何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苦难。
他自责为何没有早一点发现世界的真相,为何一直待在小村庄里,自以为是地救助他人。
他觉得自己在辜负药师给予的赐福,在辜负所肩负的使命。
他想要做些什么,想要让世人免受苦难,不再遭遇不幸与灾厄,能像自己村庄里一样安静地生活。
“我想要帮助大家,我想要他们都能平安地生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