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周卫东同志?这么巧,又在这儿遇到你了。”林雪宜款款上前,一双秋水般的眼眸望着他,笑意盈盈,声音柔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周卫东闻声停下脚步,转过头,看清来人后,脸上露出爽朗笑容:“咦,又是你这位女同志。不错不错,今天气色挺好,起码没再晕倒。”

林雪宜暗自咬了咬牙,面上却维持着感激:“前两次……真是多亏了你。一直想好好谢谢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嗐!这有啥!”周卫东大手一挥,浑不在意,

“革命同志互相帮助,应该的!你是新调来的吧?以前在所里没见过你。以后要是再遇到什么困难,别怕,可以去找技术处的陆昭昭同志,她那人特别仗义,肯定会帮你的!”

林雪宜内心抓狂:我谢谢你了!

“周同志说得是,”她勉强维持着笑容。

眼看周卫东说完就要走,她急忙上前半步,语气变得更加亲昵急切,“周哥哥先别急着走呀!你仔细看看我,我是雪宜啊!”

“谁?”周卫东一时没反应过来。

“林雪宜啊!小时候咱们还是邻居,一个大院里玩过的。林正义是我父亲!这次我来所里,爸爸妈妈还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你,让我好好照顾你呢!”林雪宜满脸期待的看着周卫东,希望他能记起自己。

“原来你就是林雪宜啊!”

周卫东恍然大悟般地喊了一嗓子,但洪亮的嗓音里却没了之前的随意。

他眉头不自觉地拧紧,看向林雪宜的目光里带上了审视。

“行!知道了!”

他硬邦邦地扔下这句话,随即迈开长腿,大踏步地就走了。

只留下林雪宜一个人僵在原地,脸上那精心维持的温柔笑容彻底碎裂。

一口气死死堵在胸口,咽不下也吐不出。

……

周卫东送来的谁也看不懂的资料被陆昭昭带回了家,放在了书桌上。

顾云州注意到了这摞装帧精美的外文资料,信手拿起翻阅。

柔和的台灯光线下,他修长的手指划过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术语,深邃的眼眸中渐渐浮现出了然的笑意。

他侧过头,发现陆昭昭正揉着额角,一脸疲惫。

于是放下资料,走到她身后,温热的手掌轻轻搭上她的肩膀,力道适中地揉按着。

“累了吧?”他的声音带着疼惜,“这些资料还挺有意思的,是国际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理论。要不要我翻译给你听?”

她舒服地靠在他的手掌间,仰头看他时,发梢不经意拂过他的手腕,带来一阵微痒。

顾云州轻笑一声,就着这个姿势俯身,下巴几乎要抵在她的发顶。

他伸手取过资料,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这里讲了一种新型的信号调制理念,虽然实践性不强,但理论很新颖。”

他的指尖点向那些晦涩的段落,声音低沉而清晰,耐心地为她解读其中关窍。

陆昭昭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往后靠了靠,正好倚入他怀中。

外夜色渐深,窗内却暖意融融,只有他温和的讲解声和纸页翻动的轻响。

不知何时,他的讲解渐渐慢了下来,目光从资料移到了她的侧脸。

陆昭昭转过头来,才发现两人的距离近在咫尺。

她的脸颊蓦地染上绯红,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中,那里清晰地映着她的影子。

他低下头,额头轻触着她的,声音轻得如同耳语,“今晚我能讨个奖励吗?”

温热的气息混杂着他身上淡淡的书墨香,将她牢牢笼罩。

陆昭昭的心跳骤然失序,脸颊上的绯红迅速蔓延至耳根。

她下意识地想往后缩,却被身后坚实的书桌和他圈拢的手臂困在原地。

“什……什么奖励?”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软,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轻颤。

半天后,陆昭昭气息不稳地发出微弱的抗议:“……资料……还没看完呢……”声音软糯,带着事后的慵懒,毫无说服力。

顾云州低笑,手臂却将她圈得更紧,温热的掌心熨帖在她光洁的后腰,带来一阵战栗。

他低头,鼻尖亲昵地蹭了蹭她的,带着一丝饱食后的慵懒和危险的诱惑:“看来还是我不够努力,竟让夫人还有心思想着别的……”

“不是……”陆昭昭剩余的抗议瞬间被吞没,意识涣散前,她最后的念头竟是:古人云红颜祸水,诚不欺我。

……

第一次测试的惨败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林雪宜脸上,火辣辣的疼。

研究所里那些若有似无的目光,背后悉悉索索的议论,都让她如芒在背。

她林雪宜从小到大,何曾受过这种屈辱?尤其是败给那个她从头到尾都瞧不上的陆昭昭!

她绝不甘心!失败反而激起了她更强烈的胜负欲,甚至是一种扭曲的执念。

她不能输,尤其不能输给陆昭昭。

林雪宜动用了更强大的关系网,终于艰难地申请到了极其宝贵、无限接近实战条件的顶级测试环境:大型综合电子战靶场和一套国内罕有的复杂电磁频谱环境模拟器。

为了匹配这来之不易的测试环境,林雪宜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林雪宜在给大家开会,宣传科普国外技术。

在所里,林雪宜和她的小团体更是抓紧一切机会造势,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上次只是意外,条件也不成熟。这次不一样了,这才是真正检验技术含金量的‘国际标准’!某些闭门造车的方案,到时候恐怕连信号都搜不到咯!”

第一次对抗测试的成功,让陆昭昭团队的士气空前高涨。但喜悦之下,每个人都很清楚,林雪宜绝不会善罢甘休。

因此,团队没有盲目追求纸面上的“升级”参数。

他们沉下心来,针对第一次测试中暴露出的极限情况,以及预判林雪宜可能使出的各种盘外招,进行了更深入、更扎实的全面加固。

工作的核心,依然围绕着“织网者”的心脏与大脑:核心板的极致韧性,以及智能算法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

实验室里,演算的草稿堆积如山,测试记录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顾云州则从那些外文资料中,提炼极具启发性的思路,为陆昭昭提供了理论补充。

就在攻关最关键的时刻,一个难题又横亘在眼前:一个微型化高频元器件突然被国外彻底封锁,国内短期内根本无法生产。

没有它,核心板的性能提升计划几乎搁浅,整个项目仿佛被卡住了脖子。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老魏提出了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