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行从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
这是他凭借着前世的记忆画出的儿童床设计图,下层是方亦如的小床,上层既能睡人也能当作储物的地方,旁边还附带一个小楼梯。
“爸,楼梯这儿要做成抽屉,能用来放东西。”方知行指着图纸说道,“这样既省地方又实用。”
方海眯着眼看了许久,猛地一拍大腿:“太棒了!我怎么就没往这方面想呢!”
他疼惜地摸了摸儿子的头,“你这脑子,随了谁呢?”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一阵喧闹声。方知行透过窗户,看到阎埠贵带着几个邻居站在自家耳房前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指点着。
“……你们看,这窗户都换成玻璃的了!”
阎埠贵的声音又尖又细,“听说里面还刷了白灰,地上铺了砖呢……”
“方家这是发家致富了啊!”
赵婶踮着脚往窗户里瞅,“做翻译这活儿这么挣钱吗?”
方知行和父亲对视了一眼,放下碗筷走了出去。
“阎老师,赵婶,早上好啊。”
方海憨厚地笑了笑,“看什么呢?”
阎埠贵不自然地把手收了回来:“老方啊,听说你们家把耳房装修了?这得花不少钱吧?”
“没多少,就是简单拾掇了一下。”
方海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说法回应,“孩子大了,总挤在一起不像回事儿。”
“方师傅太客气了。”
赵婶眼珠转来转去,“我听说单是那电灯就花了……”
“赵婶,”
方知行突然接过话头,“您家小刚不是要考初中吗?我这儿有几本复习资料,要不要借去看看?”
这招转移话题果然奏效。
赵婶的儿子成绩差是出了名的,一听说有复习资料,立刻把八卦抛到了一边:“真的吗?那太好了!”
把几个邻居打发走后,方知行松了口气。
但还没等他们回屋,易中海就从中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脸不高兴的刘海中。
“老方啊,听说你们家装修了?”
易中海脸上带着笑,眼睛却不停地往耳房里看,“这动静可不小啊。”
“易叔您就放一百个心,”
方知行早有打算,从兜里摸出一张纸,“我们已经跟街道办的王干事说过了,这是批下来的文件。房租里包含了装修的开销,退租的时候不会让我们赔偿的。”
易中海接过批准文件,神色有了变动。
他显然没料到方家的手续这么齐全,一时间找不出可以挑刺的地方。
刘海中性子急躁,直接把话说明了:“老方,你们家最近可是发了财啊!又是装修房子又是装电灯,听说还买了新家具?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
院子里其他的住户也慢慢围了过来,空气中透着一股说不清楚的嫉妒味儿。
方知行心里明白,今天要是应对不好,方家就会成为大家围攻的对象。
“刘叔,”
方知行往前挪了一步,特意把声音提高了些,“您是厂里的领导,应该清楚现在国家重视外语方面的人才。我帮学校翻译苏联的教材,得了些奖金,全都拿来改善住房条件了。”
他顿了顿,露出单纯的笑容,“这不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嘛!”
这一顶“国家号召”的大帽子压下来,刘海中立刻没话说了。
易中海见这情形,赶紧出来打圆场:“是好事啊是好事!知行有能耐,这是老方你的福气啊!”
围观的人渐渐散开了,但方知行心里清楚,这事还没结束。
回到屋里,方海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老易这是盯上咱们家了。”
“爸,别担心。”方知行安慰道,“咱们的手续都齐全,钱的来路也正当,他们挑不出什么错处。”
林薇却满脸忧虑:“可这么招摇,万一有人举报……”
“妈,咱们越是躲躲藏藏,他们就越会起疑心。”
方知行分析道,“不如大大方方的,就说是翻译挣来的奖金。现在国家提倡向苏联学习,懂俄语的人吃香是很正常的事。”
正说着,瓦匠老李带着工具来了。
方海赶紧迎了出去,两人开始商量做隔断和儿童床的事。
方知行则回到耳房,继续他的翻译工作,冶金工业出版社又给了他一本《炼钢自动化技术》,时间挺紧张的。
中午的时候,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方知行放下笔,看见何雨柱提着一条鱼进了院子,身后还跟着蹦蹦跳跳的何雨水。
“知行!”
何雨柱看到他,在老远的地方就挥起了手,“听说你们家装修好了?我来道个喜!”
方知行连忙迎了出去。
这一年来,在他有意的维护下,何雨柱已经成了他在院子里为数不多的朋友。
“柱子哥,进来坐。”
方知行把何家兄妹让进耳房,“正好有事儿跟你商量。”
何雨柱一进屋就睁大了眼睛:“好家伙!这收拾得比我家的正房还亮堂!”
他摸了摸书桌,“是实木的?这得花多少钱啊?”
“没花多少。”
方知行转移了话题,“柱子哥,你们食堂最近是不是要接待苏联专家?”
何雨柱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的?下周三的事,厂里可重视了。”
方知行神秘地笑了笑,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本手抄的册子:“这是我翻译的苏联菜谱,你看看有没有用。”
何雨柱翻开册子,眼睛越睁越大:“红菜汤、基辅肉饼……这……这可都是正宗的俄罗斯菜啊!”
他激动地抓住方知行的肩膀,“兄弟,你从哪儿弄来的?”
“图书馆有本俄文的烹饪书,我顺手翻译了一下。”
方知行轻描淡写地说,“你要是能用得上就最好了。”
何雨柱像得了宝贝似的,把册子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太有用了!食堂主任正为菜单的事发愁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