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英雄之中晚唐风云录 > 第0021章 潼关兵败闹剧连连
换源:


       有人骑马,有人光脚,还有人抱着锅碗瓢盆,生怕丢了家当。

后面的人收不住脚,一个个往前扑,直接摔进沟里——

“扑通!咚!哗啦!”

没一会儿,沟就被尸体、马匹、盔甲填满了,活脱脱一个天然墓穴。

哥舒翰带着一百来号骑兵,狼狈得像个刚从澡堂出来的乞丐,满脸灰土,衣服破烂,马还瘸了一条腿。

他一边跑一边哭:“我这是带兵打仗还是带团旅游啊?”

到了潼关,看着只剩八千人,差点跪下来求城门守将:“能不能给我留个位置,让我再当回将军?”

六月初九,崔乾佑带着叛军进城,那气势比外卖小哥送餐还顺畅——

潼关门一开,他直接骑马进去,连个安检都不用。

哥舒翰逃到关西驿,一边擦汗一边喊:“谁来帮我贴个告示?就说‘活着的都回来,别怕,我还能带你们打回去’!”

结果没人理他,只有一只野猫蹲在门口啃骨头,眼神像在说:“你这帅当得也太失败了。”

这时虎贲中郎将带着一百多个骑兵冲进来,脸都绿了:“大帅!贼兵马上到了!快跑啊!”

哥舒翰一听,立马翻身上马,动作利索得像个练过跳水的。

刚出驿站门,虎贲中郎将突然“噗通”一声跪地,表情严肃得像参加葬礼:

“大帅,您这一仗丢了二十万人,回去见皇帝怎么交代?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您忘了吗?咱们投降吧!”

这话一出,哥舒翰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你这是要我当叛徒?还是想让我提前退休?”

他急得直摇头:“不行不行!我不能丢人现眼!”

说着就要跳下马,准备以死明志。

虎贲中郎将一看不行,眼睛一眯,手一挥——

几个壮汉冲上来,三下五除二把哥舒翰腿绑在马肚子上,还顺带捆住几个不肯投降的士兵,塞进马车里:“走,去洛阳吃顿好的!”

哥舒翰边被拖着走边喊:“我不是你们的战利品!我是将军!不是火锅底料!”

到了洛阳,安禄山正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看到哥舒翰来了,笑得像过年收红包:“哎哟,这不是哥大帅吗?以前总说我土,现在咋样?”

哥舒翰脸色惨白,趴地上磕头如捣蒜:“陛下,我真是瞎了眼,没认出您是真龙天子!我现在就写信招降李光弼、李祗、鲁炅,保证让他们秒变忠臣!”

安禄山一听乐了:“好家伙,你这脑子转得比我烤红薯还快!”

当场封他司空、同平章事、招降使,官职升得比房价还猛。

可转头一看虎贲中郎将,脸立马黑了:“你这狗东西,背主求荣,简直比我家那只狗还会舔人!”

怒吼一声:“砍了!”

虎贲中郎将还没反应过来,脑袋已经飞出去了,血溅三尺。

哥舒翰虽然保住了命,但不得不写信招降老战友——

结果一封接一封,全是骂他的:“你这老贼!当年说我菜,现在你比我还菜!”

“哥舒大哥,别骗我了,你那封信我看不懂,但我知道你是叛徒!”

安禄山一看:“哟,这人没用了,留着也是浪费饭票。”

立马把他关进小黑屋,连个Wi-Fi都不给,活脱脱一个古代版“囚禁式养老”。

崔乾佑在潼关当保安队长,天天吹牛:“我这叫战略级防守,不是守城,是守心!”

孙孝哲带兵往西跑,那速度比快递员送外卖还快,

滁州、河东、华州、淮阴……一个个郡守吓得直接打包跑路,

连锅碗瓢盆都来不及带走,只留下一句:“下次别让我当这个官!”

长安这边,李隆基还在装淡定,一边喝茶一边看奏章:“潼关稳得很,再派点援军就能翻盘。”

其实他心里早就慌得不行,但嘴硬:“朕不怕,朕有亲兵!”

可问题是,那帮亲兵平时只会站岗、走方阵、跳广场舞,战斗力还不如我家那只狗。

要是真派出去,估计还没到前线就集体罢工:“陛下,我们不想打仗,我们想回家抱娃!”

李隆基舍不得动亲兵,怕有人趁机逼宫——

万一哪天太监突然说:“陛下,您该退位了。”

他一哆嗦:“完了,我要成砧板上的鱼肉了!”

于是只能靠脑子:

“哎呀,对了!杨国忠不是搞了个募兵队吗?三千人,不多不少,刚好能送死!”

于是李福德带着三千新兵出发,穿着崭新的盔甲,走路都带风——

其实他们连马都不会骑,更别说打仗了。

有人问:“我们去干嘛?”

回答:“去救潼关,顺便看看能不能捡点战利品。”

结果到了晚上,李隆基盯着天空等平安火,等得眼都红了。

什么叫平安火?

就是每三十里设个烽火台,晚上点一把火,表示“我没事,大家安心睡”。

现在前线乱成一锅粥,没人点火,也没人回消息。

李隆基终于坐不住了:“怎么还不亮?是不是他们嫌我给的柴火不够好?”

这时太监小心翼翼凑上来:“陛下……可能……前线出事了。”

李隆基一拍桌子:“不可能!一定是他们忘了点火!明天我就让他们加薪!”

第二天六月初十,李隆基召集宰相开会,气氛比火锅店等位还紧张。

杨国忠早就想好了退路——蜀地他熟,地盘稳,连菜市场都认得他。

他清了清嗓子,用最优雅的语气说:“陛下,不如咱们‘幸蜀’吧。”

这词儿听着像旅游,实则就是跑路,但谁敢戳破?

李隆基一听,眼睛一亮:“嗯,这主意不错,不过嘛……先让百官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妙的法子。”

其实他心里也犯嘀咕:你这建议听着挺顺耳,该不会是想让我背锅吧?

杨国忠当然知道皇帝在想啥,赶紧补刀:“陛下英明!我这就去召集百官,让他们好好想想!”

结果他压根没动,拖到第二天六月十一才慢悠悠把人叫来。

估计当时百官一看:“哟,这不是要我们集体上战场吗?”

有人心里默念:“宰相大人,您去前线跟安禄山单挑吧,赢了咱高兴,输了咱也不怪你。”

可这话谁敢说?毕竟安禄山不是好惹的,万一被抓住,直接砍头,连个遗言都没机会留。

百官一个个低头装傻,眼神飘忽,像极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学生。

有人说:“臣以为……长安城墙高,贼兵一时半会攻不进来。”

立马有人接话:“对对对,我看那墙比我家楼还结实。”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贼兵已经快到门口了,再不跑,就成烤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