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英雄之中晚唐风云录 > 第0024章 桂香幻梦人心乱,帝智除奸国运延
换源:


       风拂过山岗,带来一阵桂花香——那是百姓家门前的老树开花了,香气扑鼻,甜得让人想哭。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封信根本不是李亨写的。

是一个奸细伪造的,目的是挑拨父子关系,制造内乱。

而李隆基早就识破,故意放出风声,引蛇出洞——只为了揪出那个躲在暗处的毒蛇。

夜风卷着灰烬扑进窗棂,像一只湿漉漉的手拍在脸上。

长安城烧得通红,不是火光,是人心——那是一种被点燃的、带着腥气的贪婪。

“烧了仓库!绝不能让这些财宝落入贼手!”杨国忠吼得比雷还响,剑眉一挑,胡子都炸开了,活像一头暴怒的老狮子,“这是最后的办法了!”

他话音刚落,人群炸锅了。

有人愣住,眼珠子瞪得比铜钱还圆;

有人点头,嘴角抽搐,仿佛在说:“这老头疯了吧?”

王公贵族们则一个个捂胸口,脸皱成包子皮,心疼得连眼泪都没力气流出来。

平民百姓呢?

他们不说话,只用眼神骂人:

“你家有金山银山,我们饿得啃树皮!”

“烧吧烧吧,反正老子也抢不到!”

可这话还没说完,人群就动了——

就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狼,冲向皇宫、王府、库房,眼里全是金子的影子。

有人直接跳进火堆里扒拉银锭,手指烫得冒烟也不松手;

有人拿油桶泼在殿柱上,点起一把火,笑得像个疯子:“看你们还能藏多少宝贝!”

火舌舔过梁木,噼啪作响,像是在嘲笑人类的愚蠢。

天黑得如同打翻的墨瓶,但火光照亮了一切:

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大臣,此刻跪在地上哭喊;

那些平日里端着架子的贵妇,现在满手灰土,头发散乱,像个乞丐。

就在火势最猛时,马蹄声从远处传来,震得地面都在抖。

崔光远和边岭城来了——

一个瘦得像竹竿,三角眼一闪一闪,像猫盯住了老鼠;

一个壮得像门板,满脸横肉,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活脱脱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

“灭火!快灭火!”崔光远一声令下,士兵如潮水般涌去,动作利落得不像话。

边岭城更是直接拎起水桶往火堆上倒,嘴里还念叨:“别慌别慌,咱可是来救火的。”

众人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哎哟喂,总算来了个靠谱的将军!”

阿老师躲在角落,一边擦汗一边小声嘀咕:“这俩人看着挺正经啊……不会是来收保护费的吧?”

可接下来的事儿,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崔光远转身进了内殿,掏出一封密信,亲自封好,塞给亲儿子:“去见安禄山,告诉他——我对他绝无二心。”

那小子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爹……他要杀咱们全家啊!”

崔光远冷笑:“你以为我不懂?可你不走,我就死定了。”

说完,一脚踹在他屁股上:“滚!”

边岭城更狠,直接当众跪下,对着北方磕头:“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大燕天子!”

围观群众当场傻眼,有人吐口水:“呸!这不是投降吗?!”

没人知道,安禄山的军队还在三百里外,根本没到长安。

可他们却已经把钥匙送过去了——

不是为了保城,是为了卖城!

李隆基坐在偏殿,听着外面的喧嚣,闭着眼睛,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每一丝风吹草动。

他闻到了空气中的焦糊味,那是纸张燃烧的味道,也是信任崩塌的声音。

他尝到了舌尖上的苦涩,不是酒,是悔恨的味道。

他摸到了玉玺冰冷的棱角,像是握住了整个大唐的骨头。

“陛下,”边令诚偷偷进来,声音压得极低,“崔光远派人送信去了安禄山那边……他说,只要安禄山答应不动长安百姓,他就献城。”

李隆基没说话,只是缓缓睁开眼,目光穿过窗户,落在远处那片熊熊燃烧的宫殿废墟上。

他忽然笑了,笑声不大,却像刀子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你们以为我在怕吗?”他问,“我不是怕,我是懂了——原来最难防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自己人心里。”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灰烬,放在掌心,轻轻一捏,碎成粉末。

“他们以为这是投诚,其实是在自杀。”他说,“因为安禄山不会信任何人,除非他看到血。”

众人沉默,只有风在耳边呜咽,像无数亡魂在哭泣。

第二天清晨,长安城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可谁也没想到,崔光远的儿子刚到半路,就被安禄山的人截住,砍了脑袋,挂在城门口示众。

边岭城听说后,吓得连夜逃命,结果路上摔进沟里,断了三条肋骨,至今还在呻吟。

而真正的反转,在第三天夜里降临——

一个神秘人潜入宫中,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两个字:反间。

原来是李隆基早就在暗中布网,故意放出假消息,引诱崔光远主动投靠安禄山,再借安禄山之手除掉这个叛徒!

这一招,毒辣得像蛇咬人,温柔得像春风拂面。

崔光远死后,百姓们竟自发聚集在城门口,敲锣打鼓:“谢陛下!谢陛下!您没让我们变成奴才!”

有人说:“原来皇帝也会骗人,但他是为了我们!”

有人说:“这才是真英雄——不怕背黑锅,只怕百姓受苦。”

那一刻,李隆基站在城楼上,风吹乱了他的白发,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泪光。

他听见远处传来孩童的歌声,清脆又干净:

“豆花甜,粥铺暖,皇上走了,心还在。不怕贼来不怕乱,只怕人心忘了饭。”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粗糙、布满老茧,却曾托起一个帝国的命运。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

大唐不死的秘密,从来不是金銮殿上的龙椅,

而是百姓手中那一碗热腾腾的豆花汤,和一个老人,在风雨中依然挺直的脊梁。

那日风起云涌,李隆基一行人像一群被猫追的耗子,脚底抹油地往西跑。

他穿着破旧龙袍,鞋带松了,还打着结——不是故意的,是心不在焉。

“陛下,您这鞋比咱家狗啃过的骨头还难看!”高力士一边擦汗一边嘀咕。

“你懂什么?”李隆基翻了个白眼,“这是‘帝王之耻’,专治各种不服!”

他们到了便桥,桥下流水潺潺,像是在冷笑:“你们这群人啊,逃命都逃得这么狼狈。”

杨国忠胖得像个刚出炉的肉包子,小眼睛一眯,嘴角一翘,仿佛刚偷吃了邻居家的鸡。

“烧了它!”他大吼一声,声音震得桥墩都在抖,“让安禄山那孙子过不来!”

火苗腾空而起,噼啪作响,像极了某位大爷打呼噜时放的屁——又响又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