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英雄之中晚唐风云录 > 第0003章 安禄山的权谋之路
换源: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他又升任御史大夫,再次进京述职。

此时的安禄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偷鸡摸狗的小卒,他仗着皇帝宠爱,连见李隆基时都不太弯腰,走路都带着一股子傲气。

但奇怪的是,他对李林甫却格外敬畏。每次见面,哪怕寒冬腊月,他也汗流浃背。李林甫一句话就能猜透他心思,常常是他还没开口,对方已先说了出来。

安禄山吓得直哆嗦,若李林甫态度温和,他就敢喊一句“十郎”;若稍有责备,他立马吓得脸色惨白,低声哀叹:“完了完了,这次怕是要死定了。”

你说他这性格,是不是典型的“吃软怕硬”?

更离谱的是,四十多岁的安禄山,体重竟然高达三百三十斤,肚子大得垂到膝盖以下,走路都得用手提着肚子才能挪动脚步。可偏偏在李隆基面前跳起舞来,轻盈得像只猴子,简直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继承了母亲跳大神的基因!

到了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李隆基又给他加官晋爵:河东节度使也归他管。至此,他一人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近二十万兵力,几乎相当于半个唐朝的军权。

同年,李隆基封他为东平郡王——这是唐朝将领首次获封藩王!安禄山彻底成了帝国最耀眼的明星,除了李林甫,谁都不放在眼里。

若李林甫再多活几年,或许还能压住这股躁动不安的势力。毕竟,正是靠着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制衡术,才勉强维持着朝堂表面的平静。

可惜啊,命运从不留情。仅仅两年后,李林甫竟突然暴毙。消息传来那一刻,整个朝廷仿佛被抽走了骨架。

没了那个老狐狸盯着,杨国忠和安禄山彻底放飞自我,各自盘算着如何扩大势力。大唐的危机,就像乌云压顶,悄无声息地逼近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暗斗?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长安街头——

风起云涌,人潮如海。

“哎哟喂!那是什么?!”

“不是幻觉吧?!我眼花了?”

“快看那轿子!整整十六台!谁这么大排场?!”

人群挤成一团,脖子伸得比骆驼还长。

只见一胖汉赤条条裹在襁褓里,像个刚出生的娃儿——

没错,就是安禄山,五十岁了还装婴儿。

他肚子一晃一晃,像煮熟的汤圆在跳踢踏舞。

脸上笑得跟吃了蜜似的:“嘿嘿,这是贵妃娘娘给我的‘洗三礼’!”

路人懵了:

“啥?!圣人李隆基要宠幸他?!”

“不对不对,是杨贵妃干的!”

“哈?!她为啥给他洗澡?!”

真相揭晓——

原来是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娘,人家顺手开了个玩笑:

“儿子啊,你出生三天,妈给你洗个澡。”

这哪是洗儿,这是整蛊现场!

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李隆基居然来了兴趣:

“哦?朕也去看看热闹!”

不但没生气,还赏赐一堆金银财宝,叫“洗儿钱”。

安禄山当场感动得差点跪下:“陛下英明!我这辈子值了!”

从此以后,他进出皇宫比外卖小哥还自由。

吃饭能坐贵妃旁边,晚上还能留宿宫中。

外面谣言满天飞:

“他们俩有猫腻!”

“是不是……那个?”

“嘘——别说了,皇上都笑了,你还敢问?”

这时候,有个叫吉温的酷吏,眼睛贼亮:

“安大帅,咱俩合作吧!”

“我帮你写奏章推荐你当宰相!”

安禄山一听乐疯了:“兄弟!咱们结拜!”

结果真成了兄弟,还把河东节度副使的位置让给了吉温。

大理寺评事也安排上,简直像开连锁店。

可太子不高兴了:

“这家伙连我都敢不拜,将来不得翻天?”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安禄山开始琢磨:

“老头子要是死了,太子登基,我完蛋。”

更可怕的是,他在京师发现:

军队懒散、边防松懈、百姓麻木。

心里冷笑:“你们这不是等死吗?”

手下严庄、高尚等人也在耳边吹风:

“大哥,该动手了!”

“趁现在,先拉队伍、囤粮草、收人心!”

那些跟着他的猛将们,一个个眼神凶狠:

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

名字听着就让人腿软。

最后,安禄山借口奚契丹闹事,回范阳去了。

但没立刻造反——为啥?

因为他怕一个人:

李林甫。

——那家伙,比阎王爷还难缠。

李林甫这天正坐在书房里喝茶——

茶凉了,心更凉。

“哎哟喂,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杨国忠那小子,最近走路都带风。”

他心里清楚:

以前还能称兄道弟,现在?

一个比一个能装,一个比一个狠。

为啥?

因为王鉷,那个曾经靠他撑腰的京兆尹,

仗着权势在长安横着走,连宫门口的狗都怕他。

结果呢?

把杨国忠得罪了个底朝天。

杨国忠当时没动手,

但眼神像刀子,埋得比地沟深:“等着吧,迟早找你算账。”

天宝十一载,机会来了!

王鉷弟弟王銲卷进谋反案,

杨国忠眼睛一亮:“好家伙,这波不亏!”

他立马跑去找皇帝:“陛下啊,王鉷是李林甫的人!”

李林甫一听就急了:“冤枉啊!我跟他是同事,不是兄弟!”

可话刚说完,杨国忠已经把罪状贴满墙:

“贪赃、欺压百姓、私藏兵器……”

李隆基听完直接拍案而起:

“来人!把王鉷给我刺死!王銲杖毙!”

一句话,两人彻底撕破脸皮。

从此以后,李林甫每天都在想:

“怎么整死杨国忠?”

“怎么让他下不来台?”

“怎么让他跪着求饶?”

就在他脑门快拧成麻花时——

剑南急报到了!

“南诏入侵!边境告急!”

李林甫灵机一动:“哎哟,这不是送上门的机会嘛!”

立刻上奏:“陛下,让杨国忠去镇守剑南吧!”

语气亲切得像请客吃饭:“他有才,能干!”

其实心里冷笑:

“你不是想当大官吗?行啊,去前线试试命!”

至于南诏为啥突然翻脸?

说白了,就是六个部落打架,赢了的那个叫蒙舍诏,

后来改名叫南诏,老大变强了,直接吞掉其他五家。

唐廷封了个“云南王”,

现任是阁罗凤,脾气不太好,尤其讨厌鲜于仲通。

这位鲜于仲通,暴脾气,说话跟炸雷似的:

“你们敢打我?老子带六万人灭了你们!”

南诏使者来求和,还放话说:

“你不答应,我们就投吐蕃!”

鲜于仲通翻白眼:“呸!信不信我砍你头!”

当场扣押使者,兵分两路杀过去。

结果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