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义上管河东,
实际上只在云州、朔州有点人马,
像个小老板在老家开个店,
外面的地盘都是别人家的。
太原呢?
主官是杨光翙——
不是安禄山的人,
是李隆基的人,
还是那种“你敢动我,我就告你”的类型。
所以啊,
安禄山只能忍着,
把太原留白,
就像请客吃饭不放菜,
心里明白:
这顿饭,咱吃不到。
大军集结那天,
安禄山站在高坡上,
风一吹,袍子猎猎响,
眼神凶得能吓哭小孩。
他吼了一嗓子:
“谁敢动摇军心,斩首!诛三族!”
声音震得鸟都飞走了。
众将点头如捣蒜:
“明白!我们绝不掉队,
也不乱跑,更不会叛变。”
军旗一挥,
队伍出发,
浩浩荡荡像搬家一样——
只不过搬的是刀枪剑戟,
不是锅碗瓢盆。
另一边,长安城。
李隆基有个习惯: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
就带着杨玉环去骊山泡温泉,
后来扩建成了华清宫,
号称“皇家度假村”。
11月,正是泡汤好时节,
皇帝和贵妃正在水里搓澡,
聊着“你今天美得像朵花”、“我今天帅得像头牛”。
突然——
杨国忠冲进来,
头发乱得像刚被雷劈过,
脸红得像刚偷了人家鸡蛋:
“陛下!安禄山反了!!”
李隆基正往脸上涂珍珠粉,
眼皮都没抬:
“哦?又来了?”
他不是不信,
是听多了,耳朵都快成耳塞了。
以前杨国忠天天说安禄山要造反,
现在又来一遍,
跟复读机似的,
听得他都想给杨国忠发个“年度最烦奖”。
杨国忠一看皇帝一脸“你再胡说我就罚你扫厕所”,
顿时蔫了,
悻悻退下,
嘴里嘀咕:
“我不是骗子……我是预言家!”
而此时的安禄山,
坐在马车里,
看着身后黑压压的大军,
心里五味杂陈:
“我本不想反,可你们逼我。”
大军一路南下,
路上没人拦,
因为百姓都以为这是“例行巡查”。
河北这些年太平,
老百姓连打仗长啥样都不知道,
看到军队来了,
还以为是送快递的。
有些官员硬气点,
直接跑路;
有些软骨头,
立马开门迎宾,
还递茶倒水:
“将军辛苦啦!要不要吃点包子?”
短短几天,
河北多地沦陷,
安禄山一边走一边笑:
“原来当反贼也挺爽,
比上班轻松多了。”
河东的太原,
地势险要得像块石头,
易守难攻得像个铁桶。
可安禄山压根不打算啃这块硬骨头——
他眼里只有洛阳和长安,
那是他未来的宫殿,
不是临时住处。
于是派了个叫何千年的“特工”,
带了二十多号人,
穿着官服、拿着假文书,
到太原说:“我们有急事,
借你杨光翙同志用一下。”
杨光翙正在喝茶,
一听是“公事”,
二话不说就去了——
不是傻,是真没防备,
还以为是安禄山派来送年终奖的。
结果一出门,
就被绑走了,
连个“再见”都没来得及说。
太原官员一看:
“完了!这哪是公事?
这是绑架!”
立马写奏章飞报长安:
“陛下!安禄山疑似谋反!!”
几乎是同一时间,
东受降城也派人快马加鞭赶来:
“陛下!安禄山真的反了!”
李隆基正躺在华清宫的浴池里泡脚,
听到消息,
差点把脚趾头泡成鱼鳔:
“啥?!他真敢?”
他慌了神,
赶紧召集宰相们开会,
场面一度堪比公司紧急例会——
大家坐好,别乱动,
领导要发话了。
杨国忠一脸“我早就说过”的表情,
嘴角上扬得能挂油条:
“陛下,您看,我说过他会反吧?
但他只是一个人造反,
其他人都是被胁迫的!
不出半月,肯定有人提着他的脑袋来献礼!”
李隆基一听,
瞬间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天下人都爱他,
哪怕安禄山造反,
也挡不住忠臣义士的热血!
心里踏实多了,
仿佛已经看见安禄山的人头挂在城门口。
其他大臣呢?
一个个低头喝茶,
心想:
“陛下啊,您是不是忘了,
现在不是开元盛世了,
是天宝末年,
老百姓都忙着种地,
没人想当烈士。”
虽然杨国忠说得天花乱坠,
但谁也不敢真等安禄山的人头上门。
李隆基只好下令:
“快!去太原募兵!去洛阳募兵!”
恰巧这时,
封常清从安西回来,
风尘仆仆,
满脸自信,
像刚打赢一场仗似的。
李隆基一看:
“哎哟!老熟人来了!
快说说,怎么打?”
封常清挺胸抬头,
语气铿锵:
“陛下!百姓怕贼,
是因为太久没打仗了,
但人心不怕乱,
只怕没机会干大事!
臣请命前往东京,
开府库、招勇士、渡黄河,
定取安禄山首级来献!”
李隆基一听,
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好!朕就信你一次!”
当场任命他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让他即刻出发,
别耽误功夫。
封常清领命而去,
背影潇洒得像要去拍电影。
而李隆基坐在殿中,
看着他的背影,
喃喃自语:
“看来朕还是懂人心的,
只要有人愿意打,
我就相信他是英雄。”
封常清领命后,
二话不说就出发,
像极了那种“领导一喊,我就跑”的打工人。
他到了洛阳,
没几天就招了六万兵——
不是靠忽悠,
是真把街头混混、失业青年、
还有那些想当兵但没门路的兄弟都拉来了。
然后他立马下令:
“断桥!堵路!别让敌人过河!”
河阳桥一断,
就像给长安加了个防盗门,
守得严实得像个铁桶。
话说回来,
这年头唐朝兵制早变了——
从府兵制改成募兵制了。
以前是农民轮流当兵,
现在是政府花钱雇人打仗,
谁说这不是“职业军人”?
听起来挺先进,
其实埋了个大雷:
这些兵啊,
不是流民就是混混,
没仗打就饿肚子,
所以只要能打仗,
他们比谁都积极,
甚至愿意为了“有饭吃”去送命。
后来军阀割据,
很多人骂朝廷,
其实根子在这儿——
不是兵不好,
是兵太好,
好到没人敢让他们退役。
再说安禄山这边,
一路南下,
到了博陵,
跟何千年碰头,
俩人一拍即合:
“干得漂亮!”
安禄山一听杨光翙投靠杨国忠,
当场脸色一变:
“你这不是找死吗?”
咔嚓一声,
就把人砍了,
连个遗言都没留。
然后继续往南走,
目标明确:
常山郡的藁城县——
那是通往河北腹地的关键跳板。
一场关乎大唐命运的大戏,
终于拉开帷幕,
比电视剧还刺激,
比火锅还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