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夏天睡公园,冬天住桥洞,整天和乞丐们混在一起,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乞讨生活。
长时间不理发、不刮胡子、不洗脸,让他看着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二十岁的年轻人,却没一点朝气。
为了能多讨到钱,刘根和几个年龄大的乞丐商议:只要看到有结婚的、开业的就一起结伴去乞讨,每次或多或少都有收获。
有时候,遇见大方的东家给的钱多了,他也买点好吃的,犒劳下自己。
他不甘心一直要饭,每次都借要饭之际多熟悉周边环境,寻找来钱快的机会。
有一次,刘根从天桥上路过,看见一个残疾人坐在天桥上乞讨,路过的人看他可怜,经常有人把一元、五角的零钱放在他面前的陶瓷茶缸里。
一会儿的功夫,茶缸里就放了好多钱。
刘根看着眼馋,立刻萌生出一个挣钱的想法。
他找了个七十多岁,身材瘦弱的老乞丐,问他:“你一天能讨到几个钱?”
老乞丐立刻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他。
“你吓恁狠干啥?俺又不要你的钱,就随便问问。”
他看老人对他放松警惕了,就接着说:“跟你商议个事,一天给你五块钱,你只要按照我说的躺地上不动就行。”
老乞丐不敢置信地看了眼刘根,心想:他能给我五块钱,肯定落到他手里的钱更多,何不趁机向他多要点?便说:“五块太少了,一天给我十块还差不多!”
刘根两只小眼睛一瞪,“你还怪舍得要来!你自己要饭一天能要着几个吊钱,心里没数吗?这样,我给你六块钱,你要是再不愿意干,我就找别人!”
老人想了想,又跟刘根讨价还价:“再给我买两个馒头,我就干!”
刘根心想两个馒头也值不了几个钱,就答应了。
晚上,刘根看周围没人,就借着月光,找到自己做了记号的那块石板。
他用力把石板搬开一点,从下边慢慢取出一个叠好的、破旧的塑料纸,里面包的是他攒下的全部家当。
第二天,刘根拿着钱,在城市的背街路边上找到一个理发的店,帮他剪掉又脏又乱的长发,还让理发的给他刮了胡子。
理过发,他拿着理发店老板给顾客提供的小镜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十分满意,甚至忘记他曾是个乞丐。
他来到地摊上,先买了身像样的衣服换上,又买了红色素、黄色素、雪花膏、蜂蜜、避孕套、口罩、剪刀等道具。
刘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避孕套用剪刀剪成段,每段四公分大小,一头用线绳系好,变成一个个小口袋,再把红色素掺上蜂蜜装在里面,用手在外面揉几下,打开看看颜色,再添加点红色素,直到他认为满意了才用线绳系个活捆,封好。
他把这些自制的小红球装在衣服口袋里备用,然后找到那个老乞丐,但这回左看右看都觉得他不顺眼,就对他说:“你得去理理发、刮刮脸。”
老乞丐撇撇嘴说:“没钱。”
刘根不耐烦地说:“我带你去,不用你花钱!等会再给你买身衣服换上,哎!俺这还没挣到一个子来,净往外掏!”
老乞丐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刘根,“你说的是真的?”
刘根看他那样,觉得又好笑又好气,哭笑不得地对他说道:“俺还能哄你吗?”
老乞丐有些担心刘根给他买了衣服,会少给他钱,就跟他确认道:“你说好的一天给我六块钱的,还有两个馒头,一样都不能少!”
刘根瞪了老乞丐一眼,厉声道:“你咋恁多屌事!我看你是哪辈子让人给哄怕了!只要你听俺的,事成之后,答应给你的一样都不会少!”
老乞丐得了承诺,不再说话。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得刘根反悔。
刘根带着老乞丐理发、刮脸并在地摊上给他买了一套质量差点的便宜衣服穿上,再把他带到没人的地方,用黄色浆掺着雪花膏匀涂在他脸上,边涂边看效果,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下来。
刘根让老乞丐戴上口罩,带着他走着讲着,“一会儿到了菜市街,你先假装突然生病站不住,俺扶着你慢慢躺在地上,俺拍你的脸,你就闭上眼,假装难受地哼哼就行了。记住,不管谁叫你,还是说啥,你都别睁开眼看,听见吗?”
老头听得一头雾水,“为啥不让我睁眼?”
刘根一脸不耐烦地呵斥道:“你咋恁多废话呢!你没听人家说嘛?‘要得把戏成,还得毯子蒙’,你不闭眼,演砸了,我挣不到钱,上哪弄六块钱给你?你可想要钱了?”
其实刘根除了怕他演不好外,最重要的还是怕他看到自己要的钱多会眼热,再讨价还价,所以刚合作就得在气势上压住他,让他乖乖听话。
老乞丐看刘根生气了,忙说:“你放心,我不睁眼!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刘根见他开始示弱,满意地点点头,“记住!让你咋着就咋着!”
老乞丐忙不迭地点头答应。
刘根把老乞丐带到临江市菜市街里路边的人行道上,扶着老乞丐让他慢慢倒下,然后俯下身子迅速摘掉他戴的口罩,借着口罩的遮掩把事先自制的小红球系活捆的那一头用手拽开,迅速把红球塞进他的嘴里,小声吩咐着,“你只能哼哼,别动!别睁眼!”
老乞丐小声问:“你往我嘴里塞的啥?”
刘根警惕地看看四周发现没人注意,这才小声回答:“蜂蜜,你别再说话了!”
做好这些,刘根开始演戏。
他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用手轻轻拍着老人的脸,带着哭腔大声喊着:“你咋了?刚才还好好的,咋突然就这样了!你醒醒!醒醒呀!”
刘根看见有几个挎着菜篮子买菜的中年妇女围过来,就站起身来,一脸焦急地说:“俺这老乡刚才还好好的,这会儿不知道得了啥急症,突然就不省人事了,这可咋办好啊?”
刘根演得非常逼真,不但脸上的表情演得到位,就连说话的语气都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他用乞求的眼神看着路人,嘴里不断地哀求道:“求求你们帮帮忙,给俺两个钱,救救俺这老乡吧!”
说着,他从头上摘下事先准备好的帽子,伸向买菜路过的行人。
菜市买菜的人多,他们听刘根说话的口音是外乡人,又看看躺在地上脸蜡蜡黄的老人,嘴角还流着“血”,都纷纷关切地走过来,投去同情的目光。
很快就有人五角、一元、二元地往刘根帽子里放钱。
刘根不断地点着头,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着感激的话:“你们都是大善人、大好人,好人一定有好报!谢谢你们出钱救我老乡,俺替俺老乡谢谢你们!”
一根烟的功夫,刘根的帽子里就放了不少钱,他见路过的人也渐渐少了,就把钱收好,把帽子重新戴在头上,蹲下身子,小声说:“起来吧。”
老乞丐慢慢起身,他连忙搀扶着老乞丐,并小声叮嘱道:“走慢点!”
两人慢慢地走着离开,接着去了下一个地点。
一连几天,刘根都变换着菜市,故伎重演,每次都能收获不少。
刘根开始飘了,觉得这办法来钱真快!开始做起不劳而获的发财梦。
一天早晨,刘根带着老人来到一个陌生的菜市,上演同样的戏码。
这次,他刚收了十多份钱,正点头哈腰致谢时,一辆救护车鸣着笛声呼啸而来,慢慢停在刘根面前。
从车上下来两个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放下担架就把跟刘根“演戏”的老乞丐抬上了救护车。
救护车旁边围着一群人,大家都关切地看着被抬上救护车的老人。
刘根心想:俺的个娘来!这是谁恁行好,断了俺挣钱的路!
他看情况不妙,趁人不注意,赶紧收好钱,戴上帽子,脚底抹油——溜了。
刘根清楚,老头被拉到医院,这骗人的把戏很快就会被识破!他必须赶紧换一座城市!
他去了火车站,坐着火车来到沿江市,重新物色了一位老乞丐,继续利用人们的善心骗钱。
那时候的人心善,还真让他一次次得逞了。
天渐渐凉了,刘根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便带着跟他一起“演戏”的老乞丐住在背街便宜点的小旅馆里。
在骗到钱后,刘根找了个小饭店,炒个荤菜,买一小瓶白酒,边吃边喝,过起他曾经向往的吃香的喝辣的生活。
他就这样,经常用骗来的钱犒劳自己,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人吃胖了,也有了精神。
以前,刘根靠要饭生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想吃顿好点的都不容易,也从没人把他当人看。
如今,他成了小酒馆的常客,就连小饭店的老板都对他格外客气。
他在饱了口福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钱的妙处。
他吃饱喝足躺在旅馆的床上做着白日梦:等将来发财了,一定要住高级宾馆,吃山珍海味,还得找美女陪着,过上等人的生活!
许志远上了大二后,还是像往常一样利用周末背着画夹去校外写生。
上午去菜市街,那里买菜的人多;下午去学校附近的公园,那散步的人多,这两个地方都容易找到“动态模特”。
一次,许志远正在画一年轻女子牵着小男孩的画面。
一位中年男人走近他,看着他即将画好的作品,很友好地跟他搭讪,“年轻人,画得很好啊!”
许志远边画边礼貌回道:“谢谢夸奖!”
“我经常见你背着画夹来这边画画,你家是住这附近吗?”
“不是,我是美院的学生。”
“呦!美院的大学生啊!难怪画得这么好!”
许志远心里美,嘴上依然谦虚,“我还在努力学,争取画得更好。”
“年轻人有上进心好啊!”
许志远以微笑回应,继续作画。
中年人站在一旁看他画完一幅后,问道:“你能看着照片画像吗?”
“当然可以!”
中年人从随身携带的皮夹里慎重地拿出一张一寸的老人照片,对许志远说:“这是我已经过世的母亲,只留下这张一寸照,你看能不能照着画张大点的画像?”
许志远仔细看了看照片,自信地应下,随即又有些为难地看着中年男人,“想画得像,估计得多费些时间。”
中年男人看出他想要钱又不好意思开口,就笑着说:“年轻人,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白辛苦!你看需要多少钱?”
许志远给人画像从没收过钱,心里也没底,于是他不答反问,“您愿意出多少?”
“十块,可以吗?”
许志远腼腆的应下,“画好至少要大半天,我能把照片带回学校画吗?”
中年男人点头,很信任地把母亲的照片交给他,临走前还特意叮嘱:“年轻人,画仔细点,下周末下午三点咱们还在这儿见,到时候我再给你钱。”
许志远痛快的答应,一回寝室,就仔细研究了照片,先寻找人物特征,迅速在画纸上打好轮廓,随后再巧妙地利用明暗对比,突出五官,就连老人穿的衣服和头发他都画得很仔细。
经过多次细细打磨,一幅8开纸的素描画像终于画好了。
又到了周末,许志远按照和中年人约好的时间,兴奋地拿着画像来到公园。
中年人接过母亲的画像,这张画像虽然比照片放大了几十倍,但五官特征都非常接近照片上的人,而且还把人画得眉目传神。
中年男人看着母亲的画像,不由得红了眼眶,嘴里喃喃说着:“像,真像!你辛苦了!”
他掏出十块钱递给许志远,许志远微笑着双手接过。
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靠画像挣的钱,他为此高兴了一整天。
晚上,他激动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他在心里盘算着,要是每个月都能接几幅这样的画像,买画材的钱不就有了吗?
此后,他每到周末不再去菜市,而是早早来到公园里,用写生来吸引人,希望再遇到愿意出钱找他画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