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破浪三十年 > 第25章 活出个样给别人看!
换源:


       春天,天气逐渐回暖。

郑自强回到老家,把原来的土坯房扒掉,原地盖起三间起脊的砖瓦房,还盖了两间偏房。

新房盖好后,又买了床、吃饭用的桌子、板凳等简单家具。

家里的存款花掉一大半,但一家人看着盖好的新房都很高兴,郑自强更觉得这钱花得值。

到了收小麦的季节,刘淑珍在农贸市场买了黄瓜、变蛋,洋葱、马铃薯等蔬菜,还买了一只褪好毛的小鸡和一斤多猪肉,然后跟着老伴、大儿子一块回老家割麦。

郑自强和母亲下地割麦,郑承运身体不好,在家做饭,搞后勤。

忙活两天,终于把打好的小麦装在袋子里运到家。

吃罢午饭,刘淑珍在厨房刷锅洗碗。

外面天阴沉沉的,怕下雨,郑自强便把小麦摊在屋里的地上晾着。

郑承运在宽敞的新房里踱着步,东屋看看、西屋瞧瞧。

他脸上挂着笑容,情不自禁地感慨道:“钱啊,真是无价宝,花在哪里哪里好啊!”

突然,窗外传来雨点声,郑承运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点正打在窗户上,他回头看向宽敞明亮的新房。

干柴细米,不漏的房屋,是该满足。

接着,他还高兴地唱起京剧《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言传……”

他唱得声情并茂,眼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高兴。

郑自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弯起嘴角。他很少见父亲这么高兴,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盖新房带来的。

钱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

他想要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样,家人脸上的笑容就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夏天的雨来得急,走得也快!

雨过天晴后,郑自强和父母锁好门,推着自行车走出院子,准备回城里。

他们在庄里遇见几个人都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羡慕地看着他们,还夸赞道:“你们家现在过好了,房子盖得真排场!”

郑承运心里高兴,始终微笑着和庄上的人打招呼。

郑自强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和同样骑自行车的父亲并排前行。

刚出庄,郑自强就笑呵呵地对父亲说:“爸,你说人活着图个啥?不就是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看,也让自己高兴吗?

郑承运明白大儿子是想找夸,其实他心里也高兴,特别是看见庄上人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时。

但为了维护他作为父亲的尊严,他虽然脸上挂着笑,嘴上却不迎合,只叮嘱一句:“好好骑车子!”

郑自强知道父亲的脾气,他笑着应了一声,不再多话。

家里收了小麦把它打成面,用来包包子、蒸馒头、掿面筋、炸油条、炸麻花等,省下了买面的钱,也能再多攒些钱。

郑自强的大姑听说他家刚盖好三间砖瓦房,便让儿子贾胜利给郑自强捎信,说想郑自强了,让他抽空去她家一趟。

为了省钱,刘淑珍买了二斤散装白糖和包装袋。

她白天忙生意,晚上把白糖分别装在能装一斤白糖的塑料包装袋里,把锯条卷在塑料袋封口处,然后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下,封好。

包装袋上还印着四个红色大字:特级白糖。

第二天,郑承运特意多炸了十根油条。

收了生意后,刘淑珍把头天晚上包装好的二斤白糖放在马篮子里,上面放上十根油条,盖上条新白毛巾,并叮嘱郑自强:“路上慢点,别骑太快!”

郑自强答应得爽快,但刚上柏油路,便把母亲的叮嘱抛在脑后,把自行车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

下了柏油路,乡村都是土路,高洼不平,他只好被迫减速慢行。

好在大姑家离城里只有7、8里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大姑提前知道他来,一大早就走了四里多路,到集镇上买了猪肉。

郑自强进院时,大姑正在厨房里做饭,猪肉的香味已经从厨房里飘出来。

他进院就大声喊着:“大姑,我来了!”

大姑听见喊声,答应着,笑着走出厨房,“快去堂屋歇着,饭一会儿就好。”

吃饭时,大姑拿着筷子捡出肉往郑自强碗里放,嘴里不停地让着:“你吃肉呀!吃呀!”

唯恐郑自强吃不饱似的,她却坐在旁边,看着娘家侄子长那么排场,高兴得合不拢嘴。

郑自强边吃肉边说:“大姑,别给我夹了,您也赶紧吃吧!”

大姑这才夹了块萝卜放嘴里,有滋有味地吃着,脸上始终挂着笑。

饭后,大姑问了郑自强爸妈最近身体可好,还问了他在老家盖房子的事。

郑自强都一一回答了。

姑侄俩说了会儿话,郑自强起身要走,被大姑拦住:“我给你说个媳妇,俺庄上的,她爹这两年卖木耳赚了不少钱,家里才盖的砖瓦房。”

郑自强见大姑说这话时眼睛都亮了,觉得有些好笑,他客气地拒绝,“大姑,我现在还不想说媳妇。”

大姑不死心,再接再厉,“那闺女长得不孬!要个有个,要脸面有脸面,你听大姑的,你见了肯定满意!”

两人说话间,一个又高又壮、肩头搭着两根粗辫子的女孩走进来,两只小眼睛羞涩地看向郑自强。

郑自强从未相过亲,一看她这架势,顿时手足无措,显得十分尴尬,不知该说啥好。

大姑一看他这生涩反应就笑了,忙介绍道:“自强,她就是我刚跟你提到的春梅,你俩说话,我去锅屋刷碗。”

她说完就故意躲走了。

春梅19岁了,她听郑自强的大姑说郑自强家在城里干生意,家里有钱,还在他庄上新盖了三间砖瓦房,本来印象就好,进门又见他长得浓眉大眼,一眼就相中了。

大姑走后,屋里就留下他们两人,春梅大方地走过去跟郑自强坐在同一张长板凳上。

这让郑自强非常不自在!

春梅想了解他更多些,便率先开口,“听俺大娘说,你家在城里做生意?”

“嗯,卖早饭。”

“卖早饭好。”

春梅点点头,然后两人都陷入沉默。

大姑蹲在窗户下偷听,暗地替郑自强着急。

自强从小就是孩子王,给一大群孩子讲故事都讲得头头是道,咋在女孩面前,三杆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

春梅见他没主动的意思,只好再问:“听说你家刚盖了三间砖瓦房,是给你盖的吗?”

郑自强想都没想,直接回答:“俺全家在城里租房子住,平时不回去,只有一年两季收庄稼时才回来住,俺爸、俺妈一起回。”

春梅又问:“那你要是结婚,是住新盖的房子吗?”

郑自强皱眉,对春梅敷衍一笑,“不早了,我得抓紧回去,晚了俺妈又得担心。”

大姑听到他说要走,快步堵在门口,“自强,难得来一趟,你俩再说会话,多了解了解呗?”

郑自强出了堂屋,才觉得那压抑的气氛得到缓和,他长吁一口气,笑着说:“大姑,我得走了,有空再来看您!”

郑自强径直走到院里,推着自行车就往外走。

春梅恋恋不舍地看着他,他却毫不留恋。

眼看他跨上自行车就要走,大姑忽然凑近,表情神秘地压低声音问道:“咋样,满意不?”

郑自强一愣,不知道该说啥好,干笑一下。

大姑误以为他这是默认对春梅满意,忙招呼道:“春梅,别害羞啊,快送送自强!”

郑自强一听这话,头都大了。

他不忍心让大姑失望,只能推着自行车在前面走,春梅紧跟其后。

出了庄,她还想送,被郑自强制止,“别送了,回去吧。”

春梅不死心,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你就没啥想跟我说的吗?”

郑自强沉默,推着车继续往前走。

春梅见他这态度,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有些不舍。

她停住脚步,目送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郑自强察觉到身后似乎没人了,一回头才发现两人已经拉开十多米的距离。

他朝春梅摆摆手,“回去吧。”

然后骑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郑自强回家后,并没有把相亲的事告诉父母,还是后来大姑捎信给刘淑珍,刘淑珍才知晓这事。

刘淑珍问及郑自强对春梅啥印象,郑自强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我没注意,就记得她那两根大辫子又粗又长。”

刘淑珍还想再问,郑自强明确告诉她,“妈,我现在不想说媳妇。”

刘淑珍知道他一向有主意,又觉得他晚熟,就没再多问。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