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那天,郑家的饭桌上和去年一样丰盛,鸡鱼肉蛋样样都有。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边包饺子,边等着看虎年春晚。
郑自立说:“还是小品《吃鸡》好看!”
郑自强说:“前年陈佩斯的《吃面条》也不错!”
全家人一起回忆着历年春晚的精彩片段,同时又都对虎年春晚充满期待。
郑家人为了卖早饭劳累了一年,平时连坐在一起吃饭都显得格外匆忙,如今终于能安心坐下来,享受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刘淑珍回忆说:“以前在老家,年三十晚上守夜,连电灯都没有,只能点煤油灯,当时自立还不到三岁,听大人叙话,听着、听着就趴我怀里睡着了。”
郑自立笑嘻嘻地搭话:“妈,那都是十年前了,当时我还不记事呢。”
郑晓红笑着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记得咱们在老家时,我同学的妈一到过年就说‘今年过年啥都争(缺少),就是不争(缺少)馍。’”
刘淑珍感慨道:“那时候都穷,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好面馍。以前我们常说:‘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吃的够够的,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现在能过恁好!”
郑承运接着感慨道:“不愁吃穿的日子过得快着呢!一晃咱家搬来城里卖早饭,都五年了。”
刘淑珍笑着接话,“是啊,今年是咱全家在城里过的第五个年。现在不光天天都能吃上好面馍,还买了电视机,坐在咱自己家就能看春晚了”。
郑承运也很知足,“现在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等天暖和了,我还接着做豆腐脑,咱再卖点别的,只要能多赚钱,咱家往后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在这辞旧迎新的年三十晚上,郑家人看着春晚,七嘴八舌地聊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和向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特别是郑自强,他听着家人对未来的畅想,暗下决心:新的一年一定要多挣钱,让全家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年初八,郑家的早餐店开门营业。
刘淑珍正忙着给顾客盛饭,一个身材瘦弱的年轻人急急忙忙闯进来,进门就大声喊着:“俺婶子,你家的老屋塌了!”
刘淑珍怔了一下,见来人是老家邻居的儿子郑晓明,她赶紧问道:“啥时候塌的?是堂屋还是偏房?”
“偏房塌了,堂屋的墙也有几处裂了。”
郑自强看郑晓明冻得脸通红,赶紧盛了碗辣汤豆腐脑放在桌上,让他赶紧坐下,吃点热饭暖暖身子。
郑自强跟郑晓明两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人小时候就经常在一起玩。
自从郑自强家搬到城里后,两人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次见面还是很亲近。
因为天气冷,郑自强怕父亲受凉会犯病,没让他去店里。
郑承运知道老家房子塌了,还是刘淑珍收了生意回家告诉他的,他知道后并不感到意外。
“咱老家的房子原来下雨就漏,又一直都没修,房子没人住就毁得快!等天暖和了,我回去看看到底啥情况,找人修修。”
郑自强却对父亲说:“爸,等天暖和了,我回去找人把原来的土坯房扒掉,咱重新盖砖瓦房。”
郑承运听他这样说,顿时急了,“老家咱一年也统共回不了几趟,有地方住就行!要是扒掉重盖,还得花不少钱!”
郑自强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俺爸,房子就是脸面,咱不能让老家人看不起咱!”
郑承运也是个爱面子的人,他知道儿子说得在理。
但倘若在老家宅基地上盖砖瓦房,那买门面的事短期内就别想了。
他陷入两难,低头思索着,不再说话。
晚上,郑承运跟刘淑珍商议:“咱挣钱不容易,全家人天不明就起来忙活,五年了才攒这几千块钱。要是盖房花掉了,以后想买门面到哪弄钱去?”
“自强说了,钱花完了,咱再想办法挣。”
郑承运感叹道:“哎!钱哪那么容易挣啊!”
郑家挣钱不容易是事实,去年八月份,他们卖的辣汤豆腐脑才从原来的一毛五一碗,涨价到2毛一碗。一早晨最多能卖80碗,连本带利才卖十六块钱。
虽然用的面是自家地里收的小麦磨的,不用花钱买,但种小麦用的种子、农药、化肥都要钱买!每年收麦最累,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才能把地里的小麦收到家。豆腐皮、海带丝、油、盐、胡椒粉等辅助材料,还有烧锅用的煤,样样都要钱!
为了攒钱,郑家人炸油条、炸麻花都是卖给别人吃,自己家人不舍得吃,只吃馒头、面条。
馒头卖一毛钱一个,附近还有一家卖馒头的。
买馒头的人肯定是谁家的馒头个头大、好吃买谁家的。
刘淑珍为了能多卖馒头,只能把面和硬点,多揉几遍。她还特意买了米酒,和面的时候加里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香甜好吃,卖得快。
她每天包两锅包子,卖一毛五一个。
刚出锅的包子闻着都香,可郑家人却从来不舍得吃。哪天卖剩下了,才舍得让郑自立吃一个解解馋。
孩子们都渐渐长大,总要穿得体面些,除去全家人衣食住行各项花销,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多少钱。
门面房的房租年年涨,已经由三年前的每年400涨到现在的500。
郑承运思来想去还是认为:这钱应该花在刀刃上!他不想动这好不容易攒下的钱。
刘淑珍却跟郑自强的想法一致,“我上次回老家看见庄上好几家都住上砖瓦房了,咱家那几间破土坯房墙都裂了,房顶还漏,就算修修能住,也撑不了几年。”
顿了顿,她继续说道:“咱自强也大了,眼看到了说媳妇的年龄,咱租房子住也就算了,儿媳妇进门总得有个像样的房子吧!”
郑承运看老伴和大儿子都坚持在老家盖新房,也就只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