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80:一把鱼叉养全家 > 第117章 送钟
换源:


       刚才龚小平出来询问陈川上菜事情的时候,许正水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此刻听到龚小平的介绍,顿时只觉得脑海中一阵眩晕。

脸上的表情也失去了控制。

而他旁边的王话梅也是一脸错愕,手里的瓜子啪嗒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接着就听的咚咚两声,许正水和王话梅竟双双晕厥了过去。

“哎哟,正水,正水,话梅。”

陈川眼疾手快,架住了两人。

龚小平立即上前问道:

“这……这是咋了?”

“没事,可能见到师公太激动了。”

陈川没有去戳穿许正水,虽然这家伙有些狗眼看人低,调子也高。

但好歹还知道给自己揽些业务。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声嘹亮的嗓门。

“宾客到,王立,王老板送贺礼!”

这一声通报,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只见王立穿着一身骚包的西装,戴着墨镜,身后跟着两个手下,抬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落地大摆钟,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他摘下墨镜,目光扫过满堂宾客。

朝着周广财皮笑肉不笑的拱了拱手:

“周老板,恭喜开业啊!”

“我这特地准备了份小礼物。”

“祝海上楼钟声一响,黄金万两。”

这话一出,前厅的热闹瞬间冷了半截。

谁都知道,送礼送钟谐音“送终”,这哪是道贺,分明是来砸场子的!

周广财的脸当即沉了下来,刚要开口,陈川却上前一步,笑着接过话头:

“王老板有心了,这么贵重的礼物,快请人抬到后院库房,好生收着。”

王立没想到陈川会是这反应,愣了一下才阴阳怪气地说:

“这位就是陈老板吧?”

“早听说你倒腾鱼虾发了财,如今还加盟起了酒楼生意,真是有本事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县城的餐饮行当水深,可不是谁都能蹚的。”

就在这时,吴兆亮在几位干部的陪同下,面色平静地走了出来。

他并非听到动静才下来,而是本就计划在开席前下来讲几句话。

恰好撞上了这一幕。

吴兆亮目光扫过那刺眼的木质大摆钟,最后落在了王立身上。

“哦?这么热闹。”

“港商王老板也来给海上楼贺喜啊?”

“还带了这么大一份礼?”

王立作为投资的港商,和吴兆亮虽然不熟,但也认识。

听到吴兆亮这语气,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干笑道:

“吴县长!您也在啊!”

“是啊,周老板新店开业,我王某怎么能不来捧场?特意备了份厚礼,祝他生意……长长久久!”

吴兆亮却根本没有理会王立的话语,只是脸色一沉:

“王老板!你这是贺喜,还是来找茬?”

“在新社会,搞这种封建迷信的恶劣把戏,你想干什么?”

吴兆亮水平不可谓不高,短短两句话,就将王立架在了火上。

而王立也被吴兆亮这气势吓得一哆嗦,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慌忙开始辩解:

“吴县长,误会!这绝对是误会!”

“我…我是看着钟样子不错,想着给店里添个摆设,真…真没背的意思!”

“样子不错,那你就留着吧!”

吴兆亮没给他继续辩解的机会,一挥手看向众人:

“今天是我县优秀个体经营者周广财同志、陈川同志海上楼开业的大喜日子!”

“我们鼓励并支持所有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行为!”

“但对于这种恶劣竞争,破坏社会和谐的行文,我们坚决反对!”

王立被吓得已经失了魂,赶紧道歉:

“吴县长,我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开个玩笑。”

“我马上抬走,马上抬走!”

“玩笑?”吴兆亮冷哼一声,

“我看你是目无纪法!”

吴兆亮不再看他,直接对身旁的一名男子说道:

“李主任,立刻给县公安局打电话!”

“就说海上楼有人利用封建迷信手段,破坏经济建设,扰乱社会秩序!”

“是,县长!”李主任立刻转身去找电话。

王立一听要报警,脸彻底吓白了,冷汗像瀑布一样流下来。

85年代,破坏经济建设、扰乱社会秩序可是不小的帽子!

他彻底慌了神,再也顾不上面子,带着哭腔哀求:

“吴县长!我错了!我真知道错了!求求您高抬贵手…”

“陈老板!周老板!对不起!我就是个蠢货!你们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

王立此刻是真被吓破了胆,他听说过陈川和吴兆亮有些关系。

可他一直以为就是谣言,毕竟一个是村里的泥腿子。

一个可是县长,怎么看都不可能捆绑在一起。

结果人家这海上楼开业,不止邀请到了人过来。

自己送钟这事情还被上纲上线,直接选择了报警。

前后不过三分钟,三辆吉普车,五辆边三轮就来到了海上楼。

呼啦进来了二十几名公安。

七手八脚就将王立和那两个抬钟的手下给架了出去。

随着鞭炮响起,海上楼再次恢复了当初的热闹。

而经过这么一闹,海上楼那名声和深不可测的背景也彻底得到了验证。

……

一个半月后,河口村。

初夏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小院里。

陈川和陆小曼正坐在树荫下,面前摊开着几张画满了养殖区示意图和写满数据的纸张。

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特有的咸腥气息,混合着院里晾晒的渔网味道。

“喇叭口那边筏架都扎稳了,苗种投下去快一个月了,长得还行,就是比书上说的慢了点。”

陆小曼指着本子上记录的数据,眉头微微蹙着,

“我估摸着,可能是水温还是偏低,或者饵料不够丰富。”

“第一批要达到采收标准,最快也得等到八月底九月初了

陈川听着,点了点头:

“不急,稳当点好。”

“特供那边姜厂长也说了,让我们先把品质和稳定供应搞扎实,名额给咱们留着。”

他话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许大海咋咋呼呼的声音:

“川哥,瞧瞧这是啥!”

只见许大海拎着一条冻得梆硬但个头不小的鳕鱼兴冲冲跑了寄哪里:

“刚买的鳕鱼。”

他把鱼往地上一撂,也顾不上擦手,就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张汇票:

“川哥,我刚从县里送货回来,这是那批大黄鱼的一万块钱汇票。”

许大海将汇票交给陈川后,又继续说道:

“姜厂长那要加工一批出口的鳕鱼罐头。”

“指定要两吨呢!我…”

陈川连忙挥手打断了他:

“你等等,这一单没全部认领吧?”

许大海似乎还没察觉到陈川话中的意思,拍着胸脯道:

“认了,那两吨我全包圆了!”

陈川闻言,差点没被这小子气晕过去。

他们这边海域存在鳕鱼,但目前时间不对,而且以陈川现在的装备,根本无法捕捞。

他沉吟了一阵,说道:

“大海,鳕鱼五月份,在近海可不好捕啊。”

“他们这时候,都在更北边的地方,说不定还得去到老毛子那边才能碰上。”

“光靠咱这几条船,肯定弄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