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南夺冠后的第二个春天,林冬南在饭桌上把一张青岛旅游攻略推到姜天瑜和念南面前,攻略纸边缘还沾着淡淡的墨香——是他前一晚对着电脑,逐字逐句抄下来的。“以前总忙着带队员、盯比赛,欠你们娘俩太多,这次咱们去青岛,看海、吃海鲜,好好放松几天。”他指尖敲了敲攻略上“奥帆中心”的标注,眼里带着难得的期待。
姜天瑜放下手里的碗筷,拿起攻略翻了两页,眼眶突然有点热。她想起念南小时候,林冬南总说“等忙完这阵就带你们出去玩”,可每次都被训练、比赛占了时间。“行啊,”她笑着擦了擦眼角,“我去收拾行李,把你当年的护膝带上,海边风大,别冻着膝盖。”念南立刻举双手赞成:“妈,您再把给我织的蓝白围巾带上,上次去大理没怎么用,这次海边早晚凉,刚好能派上用场。”
出发前一晚,姜天瑜的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三人的换洗衣物,还有林冬南的护腰、念南爱喝的速溶咖啡,甚至连当年给念南准备的奥运战术本都放了进去——“万一你想看看以前的战术,或者咱们在海边想聊比赛,刚好能用上。”她一边说,一边把两盒红糖馒头塞进背包,那是特意找王叔做的,上面刻着小小的篮球图案,“路上饿了可以吃,比火车上的盒饭香。”
坐上去青岛的高铁时,念南靠窗坐着,手里拿着林冬南当年的奥运金牌挂件——是颁奖那天林冬南送他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挂件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爸,您还记得当年带我去省队海边训练基地吗?”念南突然开口,“那时候我才十岁,第一次看到海,非要往水里扔篮球,结果球被浪冲走了,我还哭了好半天。”
林冬南靠在椅背上,笑着点头:“怎么不记得?你妈还骂我,说我不该让你拿着篮球去海边。”姜天瑜在旁边补充:“后来我用毛线织了个假篮球给你,你天天抱着睡觉,连训练都不肯放下。”高铁的轰鸣声里,三人的笑声混着窗外掠过的田野风光,成了旅途里最暖的底色。
到青岛的那天,民宿老板早就等在门口,手里还举着个画着篮球的牌子:“林教练、姜阿姨、念南,我是你们的球迷!”原来老板以前是省队的后勤人员,当年还帮林冬南整理过战术资料。“念南这次奥运夺冠,我在电视前哭了好几次,跟当年看林教练夺冠一样激动!”老板一边帮他们提行李,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眼里满是敬佩。
放下行李后,念南提议去海边散步。刚走到沙滩上,姜天瑜就忍不住脱了鞋,光着脚踩在沙子上。“沙子还是这么软,跟当年省队训练基地的沙滩一样。”她笑着说,还拉着林冬南的手,让他也试试。林冬南弯腰脱掉鞋子,沙子裹住脚掌的瞬间,他突然想起年轻时带队员来海边拉练的场景——那时候他总说,海边的风能让人保持清醒,就像在球场上永远不能松懈。
念南在前面跑着,时不时回头喊:“爸!妈!你们快过来!这里有贝壳!”他捡起一个白色的贝壳,递到姜天瑜手里:“妈,这个贝壳像不像您织的栀子花?”姜天瑜接过贝壳,放在手心摩挲着:“像,比我织的还好看。”林冬南则在旁边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弯腰往海里扔去,石头在海面上跳了三下才沉下去。“当年我能扔五下,”他笑着说,“现在老了,不行了。”
“爸,您可别这么说。”念南跑回来,拉着林冬南的胳膊,“下次训练我陪您来海边练,保证让您扔回五下。”姜天瑜在旁边笑着点头:“对,咱们这次好好玩,回去再好好练。”
傍晚的时候,三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日落。夕阳把海水染成了橙红色,海鸥在天上盘旋,偶尔发出几声鸣叫。姜天瑜靠在林冬南肩上,轻声说:“还记得那次你带伤比赛,赛后我在海边给你敷药吗?你还说,等拿了金牌,就带我来青岛看海。”
林冬南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温热:“当然记得,那时候条件不好,没能带你好好玩。这次咱们多待几天,把当年没玩的都补上。”念南在旁边听到,笑着说:“爸,您这是要跟我妈补度蜜月啊?”姜天瑜的脸瞬间红了,轻轻拍了下念南的胳膊:“就你话多。”
第二天一早,三人去了奥帆中心。租好一艘小帆船后,念南负责掌舵,林冬南坐在旁边指导,姜天瑜则坐在船尾,手里拿着相机,时不时拍下海上的风景。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咸味,姜天瑜突然想起当年念南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场景——那时候念南总摔,却从来不肯放弃,就像现在在球场上一样。
“念南,”林冬南突然开口,“当年教你骑自行车,你摔了十几次还不肯停,我就知道,你这孩子骨子里有股韧劲,以后肯定能成大事。”念南回头笑了笑:“还不是您当年逼我,说‘要么骑会,要么别吃饭’。”姜天瑜在旁边帮腔:“你爸爸当年就是太严了,不过也是为了你好。”
帆船漂到海中央时,三人停了下来。姜天瑜从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面包屑,撒向空中,海鸥立刻围了过来,有的甚至落在船舷上,轻轻啄着她的手心。“真可爱,”她笑着说,“比咱们家院子里的麻雀还活泼。”念南则拿出手机,拍下姜天瑜喂海鸥的样子,还有远处的奥帆中心建筑群——蓝天、碧海、白色的帆船,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
中午的时候,三人去了海鲜市场。姜天瑜被鱼缸里的大螃蟹吸引,拉着林冬南的手说:“冬南,咱们买几只螃蟹吧,念南最爱吃了。”林冬南点头,还特意挑了几只个头大的:“再买些虾,你不是爱吃油焖大虾吗?回去让民宿老板帮忙做。”
念南在旁边看着父母挑海鲜,突然觉得心里满是踏实。以前总忙着训练、比赛,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陪父母逛街,现在能这样安安静静地陪着他们,比拿再多奖牌都满足。“妈,您再买点海螺,”他说,“上次在大理吃的海螺挺好吃,咱们在青岛也尝尝。”
回到民宿,老板很快就把海鲜做好了。油焖大虾红亮诱人,清蒸螃蟹满是蟹黄,海螺汤鲜得让人舔舌头。三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一边聊天。姜天瑜给林冬南剥了一只虾,放在他碗里:“你多吃点,当年带队员训练,总顾不上吃饭,把胃都饿坏了。”林冬南则给念南夹了一块蟹黄:“你也多吃点,训练辛苦,得补补。”
下午的时候,三人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在展厅里,林冬南看到了当年奥运男篮比赛的老照片,还有他和队员们的合影。“当年我还来这里看过比赛,”他指着照片对姜天瑜说,“那时候就想,要是能让念南也站在奥运赛场上,该多好。现在愿望实现了,还能跟你们一起来这里,真好。”
姜天瑜看着照片里年轻的林冬南,眼眶有点热:“那时候你多年轻啊,现在虽然老了,可在我眼里,还是跟当年一样帅。”念南在旁边笑着说:“妈,您这是跟我爸秀恩爱呢?”林冬南的脸瞬间红了,轻轻拍了下念南的胳膊:“就你机灵。”
在博物馆的体验区,三人还尝试了酿造啤酒。念南戴上手套,跟着工作人员学习搅拌麦芽,动作有模有样。姜天瑜则在旁边拍照,还帮林冬南整理了一下衣领:“你也试试,当年你不是总说想亲手酿啤酒吗?”林冬南笑着点头,接过念南手里的工具,认真地搅拌起来。
晚上,三人去了台东夜市。刚走进夜市,姜天瑜就被卖棉花糖的摊位吸引了。“念南,你小时候最爱吃棉花糖了,”她笑着说,“妈妈给你买一个。”她选了一个蓝色的棉花糖,递给念南:“这个像不像大海?”念南咬了一口,笑着说:“像,比您织的蓝围巾还像。”
林冬南则在旁边买了三串烤鱿鱼,递给姜天瑜一串:“尝尝,这是当年我跟你第一次来青岛时,最爱吃的小吃。”姜天瑜咬了一口,点了点头:“跟当年的味道一样,还是那么好吃。”
逛到夜市深处,三人发现一家卖手工风筝的店铺。姜天瑜选了一个画着栀子花的风筝,林冬南则选了一个篮球图案的:“念南,咱们去海边放风筝吧,就像你小时候一样。”念南点头,接过风筝,拉着林冬南的手往海边走。
海边的风很大,风筝很快就飞了起来。姜天瑜举着手机,拍下风筝在夜空中飞舞的样子。篮球图案的风筝和栀子花图案的风筝并排飞着,像极了林冬南和姜天瑜,永远并肩同行。“你看,”姜天瑜笑着说,“咱们的风筝飞得真高,比奥运赛场上的记分牌还高。”
第三天,三人去了八大关。街道两旁的梧桐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姜天瑜拉着林冬南的手,慢慢走在街道上,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老建筑。“这些房子真好看,”她说,“比咱们省队的老宿舍还漂亮。”
念南在前面走着,突然看到一处小广场,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打太极。他回头喊:“爸!妈!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人打太极!”林冬南走过去,跟老人们聊了起来,还忍不住跟着比划了几下。姜天瑜在旁边笑着说:“你爸爸当年在省队,也喜欢打太极,说能锻炼身体,还能放松心情。”
中午的时候,三人在八大关附近的一家西餐厅吃饭。餐厅的窗户正对着大海,景色格外好。姜天瑜点了一份牛排,还特意让服务员煎得嫩一点:“冬南,你牙口不好,吃点嫩的。”林冬南点头,给姜天瑜切了一块自己的牛排:“你也多吃点,补充营养。”
念南看着父母互相照顾的样子,突然想起小时候一家三口在省队出租屋里吃饭的场景——那时候条件虽然不好,却充满了温暖。现在日子好了,能这样陪着父母出来旅游,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下午,三人去了栈桥。站在栈桥上,能看到远处的小青岛,还有来来往往的游船。姜天瑜靠在栏杆上,看着大海,轻声说:“要是时间能停在这一刻就好了,没有训练,没有比赛,只有咱们一家三口,安安静静地看海。”
林冬南握住她的手:“以后咱们每年都出来旅游,去桂林看山水,去三亚看大海,去哈尔滨看冰雕,把全国都逛遍。”念南在旁边点头:“对,以后我每年都陪你们出来,咱们把当年没玩的都补上。”
夕阳西下的时候,三人坐在栈桥的长椅上,看着海水慢慢涨潮。姜天瑜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熟悉的玻璃罐——是当年奥运赛场上举过的那个,里面的星星灯还亮着。“你看,”她笑着说,“不管到哪里,咱们家的‘传家宝’都得带着。”
林冬南从口袋里拿出奥运金牌,放在玻璃罐旁边。阳光透过玻璃罐,把星星灯的光折射在金牌上,像极了当年奥运闭幕那晚的星光。念南看着金牌和玻璃罐,突然明白,所谓幸福,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荣誉,而是能和最爱的人一起,看遍世间风景,留下属于他们的温暖回忆。
第四天上午,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青岛。民宿老板送他们到门口,还特意给他们带了几袋青岛特产:“林教练、姜阿姨、念南,下次一定要再来啊!”姜天瑜笑着点头:“一定来,下次咱们还住你家。”
坐上去火车站的车时,姜天瑜靠在林冬南肩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慢慢后退。“这次旅游真开心,”她说,“以后咱们真该多出来走走。”林冬南点头:“会的,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陪着你,陪着念南,去看更多的风景。”
念南坐在旁边,看着父母相握的手,心里满是温暖。火车一路向前,载着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奔向家的方向。窗外的夕阳慢慢落下,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最温暖的光芒。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留下的笑声,都会变成最珍贵的回忆,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为往后岁月里,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