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火车驶出青岛站时,姜天瑜还在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有林冬南在奥帆中心掌舵的侧影,有念南在海边捡贝壳的笑脸,还有三人在夜市举着烤鱿鱼的合影。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夕阳,轻声说:“下次咱们秋天来青岛吧,听说八大关的梧桐叶黄了,特别好看。”

林冬南靠在椅背上,手里摩挲着那个从海边捡来的贝壳,贝壳内壁的光泽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行啊,”他笑着点头,“到时候咱们租个带小院的民宿,早上一起去海边看日出,晚上就在院子里煮海鲜粥。”念南坐在对面,闻言立刻接话:“我负责买海鲜!上次在海鲜市场认识了个摊主,他说秋天的梭子蟹最肥,到时候咱们多买几只。”

高铁平稳地向前行驶,姜天瑜从背包里掏出那本记满战术的小本子,翻到最新一页——上面是她在青岛旅游时随手记的“家庭计划”,除了秋天的青岛之行,还写着“夏天去桂林划竹筏”“冬天去哈尔滨看冰雕”。她把本子递给林冬南,笑着说:“你看看,咱们以后的行程都排满了。”林冬南接过本子,看着上面娟秀的字迹,眼眶突然有点热——以前这本子记的都是比赛战术,现在记满了一家人的旅行计划,这样的转变,比任何金牌都让他觉得踏实。

回到家的当晚,姜天瑜就把青岛的特产分了份,第二天一早就给王叔送了过去。王叔看着包装里的海鲜干货,笑着拍了拍林冬南的肩膀:“你们一家三口去青岛玩得开心吧?念南夺冠后就该好好放松放松。”林冬南点头,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王叔看旅游时的照片:“你看,我们去了奥帆中心,还坐了帆船,念南掌舵可稳了。”王叔凑过来看照片,指着其中一张三人在海边的合影说:“真好,你们仨站在一起,一看就是幸福的一家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人时常会提起青岛的旅行。吃饭时,念南会说“要是现在有青岛的烤鱿鱼就好了”;看电视时,林冬南会指着画面里的大海说“这海没有青岛的蓝”;就连姜天瑜织毛衣时,都会选蓝色的毛线,说“这颜色像青岛的海”。仿佛青岛的海风还没从他们的生活里散去,那些温暖的回忆,成了日常里最甜的调味剂。

转眼到了夏天,林冬南想起在高铁上的约定,便提议去桂林旅游。姜天瑜立刻开始收拾行李,还特意把当年给念南织的蓝白围巾换成了薄款的棉麻披肩——“桂林早晚凉,这个披肩刚好能用上。”念南则在网上查起了桂林的旅游攻略,把“阳朔西街”“遇龙河竹筏”“象鼻山”都列在了清单上,还特意标注了“一定要吃桂林米粉”。

出发去桂林的那天,天刚亮姜天瑜就醒了,在厨房忙前忙后地做早餐。林冬南走进厨房时,看到她正在往保鲜盒里装红糖馒头——还是王叔教她做的配方,上面刻着小小的竹筏图案。“带点馒头路上吃,”姜天瑜笑着说,“桂林米粉虽然好吃,可咱们北方人还是得吃点面食才踏实。”林冬南从背后轻轻抱住她,轻声说:“辛苦你了,每次旅行都要准备这么多东西。”姜天瑜回头笑了笑:“为了咱们一家人开心,不辛苦。”

坐上去桂林的高铁时,念南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了乡村的田野,绿油油的稻田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偶尔能看到几头水牛在田埂上散步。“爸,您看!”念南指着窗外,“那稻田跟咱们省队训练基地的草坪一样绿。”林冬南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说:“比训练基地的草坪还绿,等咱们到了桂林,还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姜天瑜从背包里掏出一本新的相册,这是她特意为桂林之旅准备的。“咱们把在桂林的照片都存到这里面,”她说,“以后每去一个地方,就用一本新相册,等老了咱们就翻着相册回忆,多好。”林冬南接过相册,看着封面上印着的桂林山水图案,点头说:“好,以后咱们的相册要堆成山。”

到桂林的那天,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映衬着远处的青山,像一幅水墨画。民宿老板是个当地人,热情地给他们介绍桂林的景点:“你们明天可以先去遇龙河坐竹筏,那里的水特别清,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后天再去象鼻山,那可是咱们桂林的标志。”姜天瑜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还不忘问:“老板,哪里的桂林米粉最好吃啊?”老板笑着说:“西街口那家‘老桂林米粉店’,味道最正宗,我从小吃到大。”

放下行李后,三人就按照老板的推荐,去了西街口的米粉店。姜天瑜点了一碗牛腩米粉,林冬南和念南则点了锅烧米粉。刚尝了一口,念南就忍不住说:“妈,这米粉比咱们在家吃的好吃多了!”姜天瑜笑着说:“那是,咱们以后每天都来吃一碗。”林冬南则从背包里拿出红糖馒头,放在念南面前:“先吃点馒头垫垫,别光吃米粉,容易饿。”

吃完米粉,三人沿着西街慢慢逛。西街两旁的店铺充满了当地特色,有卖手工银饰的,有卖民族服装的,还有卖桂林特产的。姜天瑜被一家卖手工绣球的店铺吸引,站在柜台前看着绣球发呆。林冬南走过去,拿起一个绣着栀子花的绣球,对老板说:“麻烦包起来。”姜天瑜愣了一下:“你买这个干什么?”林冬南把绣球递给她:“当年在省队,我给你送过一朵纸折的栀子花,现在给你买个绣球,上面也有栀子花,就当补送给你的。”念南在旁边笑着说:“妈,您拿着绣球,就像电视剧里的女主角一样。”姜天瑜的脸瞬间红了,接过绣球抱在怀里。

逛到西街尽头,三人看到一处小广场,广场上有几个当地老人在跳民族舞。姜天瑜被吸引,站在旁边跟着学起来。林冬南和念南站在一旁看着,念南忍不住说:“爸,您看我妈跳得多开心,咱们也一起学吧。”林冬南点头,拉着念南的手走进广场,跟着老人的节奏跳起来。虽然动作有些笨拙,可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引得周围的游客纷纷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