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去了遇龙河。租好竹筏后,船夫慢悠悠地把竹筏划向河中央。遇龙河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两岸的青山倒映在水里,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姜天瑜靠在竹筏的栏杆上,深吸一口气,感叹道:“真美啊,比咱们在电视上看的还好看。”林冬南点头:“以后咱们每年都来一次,把桂林的美景都看遍。”
念南则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他一会儿拍两岸的青山,一会儿拍水里的小鱼,一会儿又拍姜天瑜和林冬南的合影。“爸,您看这张照片,”念南把手机递给林冬南,“您和我妈坐在竹筏上,背景是青山绿水,像画里的人一样。”林冬南接过手机,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和姜天瑜,笑着说:“还是念南会拍照,把你妈拍得真好看。”
竹筏划到河中央时,船夫提议让他们自己试试划竹筏。念南立刻举手:“我来试试!”他接过船夫手里的竹竿,按照船夫的指导,慢慢把竹竿插进水里,用力向后划。竹筏缓缓地向前移动,念南兴奋地说:“爸!妈!你们看,我会划竹筏了!”林冬南笑着说:“不错,比当年学骑自行车快多了。”姜天瑜则在旁边提醒:“小心点,别掉进水里。”
中午的时候,三人在遇龙河附近的一家农家菜馆吃饭。老板给他们推荐了当地的特色菜——啤酒鱼、田螺酿、荔浦芋扣肉。刚尝了一口啤酒鱼,念南就忍不住说:“妈,这鱼比青岛的海鲜还好吃!”姜天瑜笑着说:“那是,每个地方的特色菜都有不一样的味道。”林冬南则给姜天瑜夹了一块荔浦芋扣肉:“你尝尝这个,芋头特别粉,肉也不腻。”
下午,三人去了象鼻山。站在山脚下,看着象鼻山的轮廓,姜天瑜忍不住说:“真像一头大象在喝水啊!”林冬南点头:“这就是象鼻山的由来,咱们上去看看,从山上能看到整个桂林的景色。”沿着石阶慢慢往上爬,念南一边爬一边给姜天瑜和林冬南拍照。爬到山顶时,三人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着桂林的美景——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近处的漓江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整个桂林城尽收眼底。
“真美啊,”姜天瑜感叹道,“要是能一直待在这里就好了。”林冬南握住她的手:“以后咱们每年都来,待多久都可以。”念南在旁边笑着说:“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就陪你们在这里住上一个月,每天去遇龙河划竹筏,去西街吃米粉。”
傍晚的时候,三人沿着漓江慢慢走。夕阳把漓江染成了橙红色,江面上的游船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道涟漪。姜天瑜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玻璃罐,里面的星星灯还亮着。“你看,”她笑着说,“不管到哪里,咱们家的‘传家宝’都得带着。”林冬南从口袋里拿出奥运金牌,放在玻璃罐旁边,夕阳的光洒在金牌和玻璃罐上,像极了当年奥运赛场上的星光。
第三天,三人去了阳朔。阳朔的西街比桂林的西街更热闹,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特色小吃的,还有卖民族服装的。姜天瑜被一家卖民族服装的店铺吸引,拿起一件蓝色的连衣裙在身上比划。林冬南走过去,笑着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买下来吧。”姜天瑜有些犹豫:“太贵了,咱们还是别买了。”念南在旁边说:“妈,您就买吧,这衣服穿在您身上特别好看,就当是我给您买的礼物。”姜天瑜拗不过他们,只好买下了连衣裙。
穿上新连衣裙,姜天瑜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林冬南拿出手机,给她拍了好多照片,念南则在旁边帮忙选角度。“妈,您看这张,”念南把手机递给姜天瑜,“您站在西街的石板路上,背景是特色店铺,真像个小姑娘。”姜天瑜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三人在阳朔的一家农家菜馆吃饭。老板给他们推荐了当地的特色菜——阳朔啤酒鱼、竹筒饭、炒田螺。刚尝了一口竹筒饭,姜天瑜就忍不住说:“这竹筒饭真香,比咱们在家吃的米饭好吃多了。”林冬南笑着说:“那是,用竹筒蒸出来的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念南则拿起一个田螺,按照老板教的方法,慢慢把田螺肉挑出来:“爸,妈,你们尝尝这个田螺,味道特别鲜。”
下午,三人去了十里画廊。租了三辆自行车,沿着十里画廊慢慢骑。十里画廊的景色美不胜收,两旁的青山像一幅幅水墨画,偶尔能看到几户农家小院,院子里种满了鲜花。姜天瑜骑在中间,林冬南和念南分别骑在她的两边,像保护着她一样。“冬南,”姜天瑜轻声说,“还记得咱们当年在省队附近的河边骑自行车吗?那时候你总骑得很快,我都追不上你。”林冬南放慢车速,回头笑了笑:“现在我骑慢一点,陪着你,再也不把你落下了。”
骑到十里画廊尽头,三人在一处观景台休息。姜天瑜从背包里拿出水果,分给林冬南和念南。念南一边吃水果,一边说:“爸,妈,咱们下次来桂林,一定要去龙脊梯田看看,听说那里的梯田特别壮观。”林冬南点头:“好,下次咱们就去龙脊梯田,还要在那里住上一晚,看看梯田的日出。”
晚上,三人回到西街,去了老板推荐的“老桂林米粉店”。虽然已经吃过晚饭,可三人还是忍不住各点了一碗米粉。刚尝了一口,念南就忍不住说:“还是这家的米粉最好吃,以后咱们每次来桂林,都要到这里吃一碗。”姜天瑜笑着说:“那是,这家的米粉味道最正宗,咱们以后把这里当成‘定点食堂’。”
第四天上午,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桂林。民宿老板送他们到门口,还特意给他们带了几袋桂林米粉和桂花糕:“林叔叔、姜阿姨、念南,下次一定要再来啊!桂林还有很多美景等着你们看呢。”姜天瑜笑着点头:“一定来,下次咱们还要住你家,还要吃你推荐的米粉店。”
坐上去火车站的车时,姜天瑜靠在林冬南肩上,看着窗外的青山慢慢后退。“这次桂林之旅真开心,”她说,“比青岛还好玩。”林冬南点头:“以后咱们还要去更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美景,不一样的美食。”念南坐在旁边,拿出手机翻看着桂林之旅的照片,笑着说:“妈,您看这张咱们在遇龙河竹筏上的合影,背景是青山绿水,咱们仨笑得真开心。”
火车驶出桂林站时,姜天瑜把桂林的相册收进背包里,里面已经装满了三人的照片。她看着背包里的相册,心里满是期待——下一本相册,会是哈尔滨的冰雕,还是龙脊梯田的日出?不管是哪里,只要能和林冬南、念南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旅行。
火车一路向前,载着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奔向家的方向。窗外的夕阳慢慢落下,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最温暖的光芒。那些在桂林的日子,那些一起划竹筏、吃米粉、逛西街的回忆,会像青岛的海风一样,永远留在他们的生活里,成为往后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而他们的旅行,还远远没有结束——秋天的青岛、冬天的哈尔滨、春天的桂林,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他们去看,更多的回忆等着他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