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刚驶离青岛站,姜天瑜就掏出小本子,在“哈尔滨”那页添了新备注——“带暖手宝、厚围巾,给冬南买双防滑棉鞋”。
林冬南凑过来看,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还是你想得周到,我这老寒腿,到了东北可经不起冻。”念南在一旁举起手机,对着本子拍了张照:“妈,我把清单存手机里了,到时候提醒您收拾,免得落下东西。”高铁一路向北,窗外的树木渐渐褪去金黄,露出光秃秃的枝桠,可车厢里的暖意,却比任何时候都浓。
回到家的第一晚,姜天瑜就翻出了压在衣柜最底层的厚羽绒服。她把衣服摊在床上,仔细检查着拉链和纽扣,又拿出针线,给袖口缝了圈毛绒边:“哈尔滨肯定特别冷,加圈毛绒,能更暖和点。”林冬南坐在旁边,帮她整理着羽绒服里的棉絮:“当年带队员去东北打比赛,我就穿了件薄棉袄,结果冻得直打哆嗦,现在可不能再那么逞强了。”念南听着,突然从房间里抱出一个大盒子:“爸,妈,这是我给你们买的雪地靴,鞋底是防滑的,你们试试合不合脚。”
日子在忙碌的准备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冬至。出发去哈尔滨的那天,天还没亮,姜天瑜就起床煮了一锅饺子——按照北方的习俗,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多吃点,”她把饺子盛进碗里,递给林冬南和念南,“到了哈尔滨,可就吃不上妈妈煮的饺子了。”林冬南咬了一口饺子,笑着说:“没事,等咱们回来,你再给我们煮。”
坐上去哈尔滨的高铁时,窗外已经飘起了小雪。姜天瑜靠在窗边,看着雪花落在玻璃上,慢慢融化,突然说:“还记得念南第一次见雪吗?他才五岁,在院子里跑着跳着,非要把雪花捧在手里,结果手冻得通红,还不肯进屋。”林冬南点头:“后来我把他抱进屋里,用温水给他泡手,他还哭着说‘雪花不见了’。”念南坐在对面,闻言笑着说:“妈,这次去哈尔滨,我要堆个超大的雪人,比我还高!”
到哈尔滨的那天,雪下得正紧。民宿老板早已在门口等着,手里举着两个红色的暖手宝:“林叔叔,姜阿姨,快拿着暖手宝,外面太冷了。”姜天瑜接过暖手宝,揣进怀里,瞬间觉得暖和了不少。“谢谢老板,”她说,“咱们这民宿离冰雪大世界近吗?”老板笑着说:“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了,晚上我带你们去,夜景特别美。”
放下行李后,三人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街上。哈尔滨的冬天格外热闹,街上到处都是冰雕和雪雕,有卡通人物,有动物,还有城堡形状的,栩栩如生。姜天瑜被一个兔子形状的冰雕吸引,站在旁边看了好久:“这冰雕真好看,比咱们在家冻的冰块好看多了。”林冬南拿出手机,给她拍了张照片:“你站在冰雕旁边,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念南则在旁边的雪地里跑着,时不时抓起一把雪,揉成雪球,朝林冬南扔过去:“爸,咱们来打雪仗吧!”林冬南笑着躲开,也抓起一把雪,揉成雪球,朝念南扔去。姜天瑜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在雪地里打闹,忍不住拿出手机,把这温馨的一幕录了下来。
中午的时候,三人去了一家东北菜馆。老板推荐了当地的特色菜——锅包肉、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锅。刚尝了一口锅包肉,姜天瑜就忍不住说:“这锅包肉真脆,比咱们在家炸的好吃多了。”林冬南给她夹了一块小鸡炖蘑菇:“你尝尝这个,蘑菇特别鲜,是东北的野生蘑菇。”念南则端起一碗酸菜白肉锅,喝了一口汤:“这汤真暖和,喝下去全身都不冷了。”
下午,三人去了松花江。此时的松花江已经结了厚厚的冰,上面有很多人在滑冰、抽冰尜。念南看到有人在滑冰,立刻兴奋地说:“爸,我也想试试滑冰!”林冬南点头,给念南租了一双冰鞋。念南穿上冰鞋,小心翼翼地站在冰面上,刚开始还不太会滑,总是摔跤,可他一点也不气馁,慢慢摸索着,没过多久就滑得有模有样了。“妈,您看我滑得多好!”他朝姜天瑜喊道,脸上满是笑容。
姜天瑜站在旁边,看着念南滑冰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林冬南从背后轻轻抱住她,轻声说:“咱们念南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姜天瑜回头笑了笑:“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他都这么大了。”
傍晚的时候,民宿老板带着三人去了冰雪大世界。晚上的冰雪大世界格外美丽,冰雕上的灯都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像一座童话城堡。姜天瑜被一座冰滑梯吸引,拉着林冬南的手说:“冬南,咱们去玩冰滑梯吧!”林冬南有些犹豫:“我这老骨头,能行吗?”念南在旁边说:“爸,没事的,我陪您一起玩。”
三人排队坐上冰滑梯,刚滑下去的时候,姜天瑜还忍不住尖叫起来,可很快就被兴奋取代。“太刺激了!”滑到下面后,她笑着说,“下次咱们还要玩。”林冬南也笑着点头:“确实挺好玩的,比我想象中刺激多了。”
晚上回到民宿,老板给三人煮了一锅姜茶。“喝点姜茶,暖暖身子,”老板把姜茶端给他们,“明天我带你们去雪乡,那里的雪景更美,还有东北大炕,特别暖和。”姜天瑜喝了一口姜茶,觉得全身都暖和了:“谢谢老板,麻烦你了。”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跟着老板去了雪乡。雪乡的雪特别厚,没过了脚踝,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像一个冰雪世界。姜天瑜走进一家农家小院,看到院子里的东北大炕,忍不住坐了上去:“这大炕真暖和,比咱们家的床还舒服。”老板笑着说:“晚上你们就睡在这里,保证不冷。”
中午的时候,农家小院的主人给三人做了东北特色的铁锅炖大鹅。鹅肉炖得特别烂,汤汁浓郁,配上玉米饼,格外好吃。“这铁锅炖大鹅真好吃,”念南一边吃一边说,“比咱们在家吃的鸡肉还好吃。”姜天瑜笑着说:“那你就多吃点,下次想吃可就没机会了。”
下午,三人在雪乡的街上逛着。街上有很多卖手工艺品的店铺,有雪雕、冰雕,还有东北特色的剪纸。姜天瑜被一幅剪纸吸引,上面剪的是一家三口在雪地里玩耍的场景,特别温馨。“老板,这剪纸多少钱?”她问。老板笑着说:“阿姨,您要是喜欢,就送给您了,您能来我们雪乡,就是我们的荣幸。”姜天瑜连忙说:“不行,怎么能让您白送呢?”老板坚持要送,姜天瑜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
傍晚的时候,三人坐在农家小院的院子里,看着雪乡的日落。夕阳把雪花染成了橙红色,格外美丽。姜天瑜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玻璃罐,里面的星星灯还亮着。“你看,”她笑着说,“不管到哪里,咱们家的‘传家宝’都得带着。”林冬南从口袋里拿出奥运金牌,放在玻璃罐旁边,夕阳的光洒在金牌和玻璃罐上,像极了当年奥运赛场上的星光。
第三天上午,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雪乡。农家小院的主人送他们到门口,还特意给他们带了一袋东北的黑木耳和香菇:“林叔叔,姜阿姨,念南,这些是我们自己种的,你们带回去尝尝。”姜天瑜接过袋子,笑着说:“谢谢你们,下次我们还来。”
坐上去哈尔滨市区的车时,姜天瑜靠在林冬南肩上,看着窗外的雪景慢慢后退。“这次哈尔滨之旅真开心,”她说,“比青岛和桂林还好玩。”林冬南点头:“以后咱们还要去更多地方,每个地方的每个季节都看遍。”念南坐在旁边,拿出手机翻看着哈尔滨之旅的照片,笑着说:“妈,您看这张咱们在冰雪大世界的合影,背景是五颜六色的冰雕,咱们仨笑得真开心。”
火车驶出哈尔滨站时,姜天瑜把哈尔滨的相册收进背包里,里面已经装满了三人的照片。她看着背包里的相册,心里满是期待——下一本相册,会是春天龙脊梯田的日出,还是夏天桂林的遇龙河竹筏?不管是哪里,只要能和林冬南、念南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旅行。
火车一路向南,载着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奔向家的方向。窗外的雪渐渐停了,太阳慢慢露出头来,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最温暖的光芒。那些在哈尔滨的日子,那些一起打雪仗、玩冰滑梯、吃铁锅炖大鹅的回忆,会像青岛的梧桐叶、桂林的山水一样,永远留在他们的生活里,成为往后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而他们的旅行,还远远没有结束——春天的龙脊梯田、夏天的桂林、秋天的青岛、冬天的哈尔滨,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他们去看,更多的回忆等着他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