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味源”提前挂出了“东主有事,暂停营业”的牌子。小小的院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何雨柱亲自下厨,精心准备着几道融合了南北风味的精致菜肴。因为今天,他要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那位侨办的陈老先生,如约带来了一位来自香江的朋友。
午后,两辆黄包车停在了巷口。陈老先生率先下车,精神矍铄。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位年约五十、气质卓然的男士。来人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锐利而精明,嘴角含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一举一动都透着久经商场的沉稳与港岛特有的现代气息。
“何师傅,冒昧打扰了!”陈老先生笑着拱手,“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我在香江的老友,郑守仁郑先生。郑先生对美食可是痴迷得很,听我说起您这儿,可是心心念念了好久啊!”
郑守仁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一口带着浓郁粤语口音但十分清晰的普通话:“何师傅,久仰大名!陈老哥可是把您和您这‘味源’夸得是天上有地下无,说是不来一趟,便是人生一大憾事。今日叨扰,实在是按捺不住好奇与馋虫啊!”他话语客气,态度却是不卑不亢,自有一番气度。
“郑先生太客气了,您二位大驾光临,是‘味源’的荣幸。快请进,外面风大。”何雨柱笑着与郑守仁握了握手,感觉对方手掌干燥有力,将他二人迎入雅间。
这顿宴席,何雨柱可谓是拿出了看家本领。不仅有几道稳镇场面的传统京帮菜和川菜,更特意精心炮制了几道清淡鲜美、极见刀工和火候的粤菜,如一道“麒麟蒸鱼”,鱼片薄如蝉翼,排列如麒麟甲片,火候精准,鲜嫩无比;又如一道“开水白菜”,清汤澈如秋水,却滋味无穷,充分显示了对食材本味的尊重。
郑守仁品尝之后,脸上的客套笑容变成了真正的惊叹,他放下筷子,由衷赞道:“佩服!真是佩服!何师傅,不瞒您说,我在香江也算是吃过不少酒楼食肆,但您这手艺,绝对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尤其是这几道粤菜,做得极其地道,甚至比我在香江一些老字号吃到的还要精妙!这火候,这调味,特别是这吊汤的功夫,没有十几年的水磨工夫绝达不到这般境界!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席间气氛热烈,三人相谈甚欢。从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聊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下的时局,聊到海外的见闻。郑守仁主要做纺织品进出口贸易,见多识广,言谈间不经意透露出的香江繁华与国际视野,让何雨柱心潮澎湃。
何雨柱借着话题,故作随意地请教:“郑先生,听您说起香江,真是令人向往,听说那边商业繁荣,机会遍地。像我们这些在内地的手艺人,要是想去那边见识见识,或者寻摸点合作机会,不知道手续上会不会很麻烦?听说外汇管制也很严格?”
郑守仁是何等精明老练的商人,闻言微微一笑,拿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透过镜片意味深长地看了何雨柱一眼:“何师傅是有大本事的人,困于这四九城一方天地,确是有些屈才。香江嘛,弹丸之地,但机会确实比这边要多得多,也灵活得多。规矩嘛,总是人定的,路呢,也是人走出来的。总有些办法可以变通……比如说,有些正常的贸易往来,中间稍微操作一下,换些港纸、美金周转,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至于想去那边看看……呵呵,探亲、商务考察,总是有正当名目的渠道的。”
他的话点到即止,没有明说,但所有的暗示都已清晰无比。何雨柱心中豁然开朗,举起酒杯:“听郑先生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多谢指点!以后若有机会,还要多仰仗您提携。”
“好说,好说!何师傅这样的朋友,我郑某交定了!以后来香江,一定记得找我!”郑守仁笑着举杯相碰。
一条潜在的、通往南方的秘密渠道,在这次宾主尽欢的宴席中,悄然搭上了线。何雨柱心中那块关于未来布局的宏大拼图,又一块关键部分稳稳落下。
【叮!成功结识重要人脉(爱国港商郑守仁),好感度提升至“友善”!成功获取关于南下渠道及外汇兑换的宝贵信息与潜在合作意向!】
【烟火值 200!商业视野拓展,“南下战略”初步构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