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我阎解成,开局拿捏众禽 > 第35章:论文获国际赞誉,研究所里露大脸!
换源:


       701所的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机油、松香和金属粉尘混合的独特气味。

对于阎解成而言,这便是专注的味道。

他正沉浸在陀螺仪复杂如蛛网的图纸中,指尖的铅笔在草稿纸上飞速游走,计算着一组又一组关乎轴承稳定性的数据。周遭的一切都被他屏蔽在外,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眼前这方寸之间的技术壁垒。

直到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所长秘书小李探进头来,表情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郑重。

“阎解成同志,所长请您过去一趟,立刻。”

阎解成抬起头,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他放下铅笔,脑子里还在飞速运转着刚才的思路。所长办公室?这个时间点?他快速回顾了一遍自己的工作,确认项目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怀着一丝不解,他走进了所长那间宽敞而简朴的办公室。

所长,一位两鬓斑白、眼神却依旧锐利的老革命,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份电报传真件。

“解成同志,来了。”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

“你先看看这个。”

所长将那份薄薄的纸递了过来。

阎解成接过来,目光落在纸页上。上面的文字,是外交部通过加密渠道转发,再由轻工业部下发的文件摘要。

他的瞳孔,在看到“瑞士”、“钟表行业期刊”、“游丝动态校准仪”这几个关键词时,骤然收缩。

原来,他数月前发表在《机械工艺》上的那篇论文,竟漂洋过海,抵达了世界精密仪器的圣殿。

文件里简要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一个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瑞士钟表行业代表团,偶然间看到了那本期刊。起初,这些金发碧眼的专家们,对这本来自“红色中国”的、纸张粗糙的杂志,并未抱有多大期望。他们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翻开了那篇文章。

然而,当他们深入研究了论文中那精巧到匪夷所思的设计原理,看到了那些详尽到无可挑剔的实验数据后,所有的傲慢与偏见,瞬间被击得粉碎。

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技术人员面对卓越设计时,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代表团回国后,竟破天荒地,在瑞士最具权威性的行业期刊《精密时计》上,用整整两个版面,专门介绍了这项来自中国的发明。

文章的标题,被所长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

——“来自红色中国的东方智慧:一项对游丝校准的革命性设计”。

文章盛赞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困扰行业数十年的游丝动态校准难题”。

这篇报道,在封闭而高傲的国际钟表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消息经由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外交渠道,迅速反馈回国。轻工业部得知此事,上上下下为之震动,部委领导将其定性为“技术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为国争光的天大好事!

部委当即下达指令:对发明人阎解成同志,予以最高规格的再次表彰!

一份崭新的嘉奖令,连同二百元现金和一沓厚实的工业券奖励,已经火速送到了701研究所。

阎解成拿着那张纸,手指微微收紧,纸张的边缘被他捏得有些发皱。他胸口一阵翻涌,一股热流直冲头顶。

这不是几百块钱奖励的事。

这是认可。

是来自世界之巅的认可!

几天后,701研究所的年终总结大会在礼堂召开。

台下,坐着数百名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每一个人的履历都金光闪闪。

大会的议程,一项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到了最后的表彰环节。

所长亲自走上台,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秘书代读,而是亲自展开了那份烫金的嘉奖令。

整个礼堂,瞬间安静下来。

“下面,我宣布一项来自国家轻工业部的特别嘉奖。”

所长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巨大的礼堂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他一字一句地,宣读了嘉奖令的全部内容。

当他开始朗读那篇来自瑞士期刊的赞誉文章的翻译稿时,台下的气氛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一个来自红色中国的、充满东方智慧的巧妙设计……”

“……它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游丝校准难题……”

“……这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同样拥有世界顶尖的创新能力……”

当“为国争光”这四个字,从所长口中铿锵有力地念出时。

台下,先是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鼓掌,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掌声,从稀稀拉拉,瞬间汇聚成一股洪流,最终化作了雷鸣!

轰——!

这掌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热烈,都要真诚!

所有人的目光,都穿过空气,聚焦在了前排那个位置。

那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年轻人身上。

阎解成。

在场的许多人,此前对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技术高超”、“背景神秘”的层面上。但内心深处,那份源自学历和出身的优越感,或多或少还让他们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轻视。

一个工人,技术再好,能好到哪里去?

但今天,这份来自世界钟表王国瑞士的、沉甸甸的国际级赞誉,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碎了他们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和偏见。

这不再是国内的奖状,不再是厂里的表彰。

这是来自世界顶尖同行的认可!

这证明了,阎解成的技术,他的智慧,不仅仅是在国内称雄。

在国际上,同样是顶尖水准!

所长在台上,目光含笑,看向阎解成。

“阎解成同志,请上台来!”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阎解成站起身。

他挺直了脊梁,一步一步,沉稳地走上那个只属于国家级功勋科学家的讲台。

他接过所长递过来的奖状和信封,面向台下。

数百道目光,灼热、敬佩、震撼、激赏……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笼罩。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四合院里斤斤计较的阎家老大,也不再是那个轧钢厂里默默无闻的技术员。

在701研究所,在这个国家最核心的科研圈子里,在这些真正的天之骄子面前,他结结实实地,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他的名字,从今天起,被刻上了国际水准的烙印,真正被这个圈子,从内心里接纳和认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