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霍格沃茨:我,幕后首席巫师 > 第三十四章:麦格教授的“遗憾”
换源:


       午餐时间的霍格沃茨大厅,喧嚣声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形成一股温暖的、流动的声浪。

弗雷德·韦斯莱的手臂重重地搭在里奥的肩膀上,那力道几乎要把一小块牛排从里奥的盘子里震出去。

他完全无视了里奥之前那番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撇清,脸上是一种痛彻心扉的表情,仿佛在哀悼一颗陨落的巨星。

“说真的,里奥。”

弗雷德的声音里充满了戏剧性的悲怆。

“你当初就应该冲进麦格教授的办公室,要求分院帽重新进行选择!你必须来格兰芬多!”

他用力摇晃着里奥,眼神狂热。

“你这种制造混乱……不,不对,是‘打破常规,创造惊喜’的宏伟天赋,就是为了我们学院的红色与金色而生的!”

“没错!”

乔治从另一侧探过头来,双眼因为对未来的构想而闪闪发光,他用叉子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绘制一幅伟大的蓝图。

“想象一下,里奥!我们三个,三位一体!费尔奇的办公室?我们可以让它变成一片会打嗝的沼泽!斯内普的头发?一夜之间,它就会拥有比彩虹更绚烂的色彩,而且每种颜色还能唱不同的歌剧!”

他的声音充满了蛊惑性。

“整个霍格沃-茨,都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

里奥将刀叉轻轻放下,银器与白瓷盘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细小的声响。

这声响不大,却精准地切断了韦斯莱双胞胎那滔滔不绝的狂想曲。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这对活宝,用一种不带任何情绪波动的、陈述事实的语调开口。

“格兰芬多的勇气,确实值得尊敬。”

“但勇气并非蛮力。它需要智慧来驾驭,才能用在正确的地方。”

里奥的视线在他们两人之间移动,话语清晰而锐利。

“比如,用在如何理解变形咒的内在逻辑,提高你们那岌岌可危的课堂成绩。而不是浪费在研究如何给一只猫的尾巴染上斑点上。”

“嘿!你怎么知道我们正有这个打算……”

弗雷德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话音未落,他自己的脸色就变了,另一只手闪电般地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神里满是懊恼。

乔治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整个世界,在这一刻,似乎被按下了静音键。

他们身后,一个阴影无声无息地笼罩下来。

一个严厉到足以让空气结冰的声音,在他们头顶响起。

“韦斯莱兄弟。”

“我想我的耳朵,应该没有出现幻听。”

三人身体同时一僵。

那是一种被顶级掠食者盯上的、源自本能的战栗。

他们动作迟缓地,一寸一寸地转过头。

米勒娃·麦格教授就站在那里,她的脸紧绷着,嘴唇抿成一条严厉的、毫无血色的细线。那双平日里锐利无比的眼睛,此刻正燃烧着纪律的火焰。

她显然听到了刚才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疯狂的计划。

“在你们的同学遭遇不幸,还在校医院休养的时候,你们不仅毫无同情心,反而以此为乐,幸灾乐祸地讨论如何制造更大的、更恶劣的麻烦!”

她的声音不大,却拥有刺穿大厅所有噪音的穿透力。

周围几张餐桌的学生都下意识地安静下来,投来畏惧的目光。

“并且,还试图诱导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位拉文克劳的级长候选人,走上你们那条通往禁闭室的、愚蠢的歧途!”

麦格教授的目光在弗雷德和乔治惊恐的脸上扫过。

“格兰芬多,因为你们毫无同情心、且极度不合时宜的‘幽默感’,扣十分!”

惩罚的宣判干脆利落。

弗雷德和乔治的肩膀瞬间垮了下来,所有的活力和神采都从他们身上被抽走了,垂头丧气地盯着自己的餐盘,不敢再有任何辩驳。

严厉地处置完自己的学生后,麦格教授的目光,终于转向了里奥。

那股迫人的气场,在接触到里奥那双平静无波的、仿佛倒映着深海的蓝色眼眸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她眼中的怒火没有熄灭,但那火焰的尖端,却不自觉地柔和了下来。

她看到了这个孩子的沉稳,看到了那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理智。

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那条清晰的、名为“底线”的缰绳,被这个男孩牢牢地握在手中。

麦格教授的胸口微微起伏,一口长气从她紧抿的唇间缓缓释出,带着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

她的眼神里,欣慰与一种极为明显的遗憾交织在一起,声音也轻了许多。

“阿斯特先生,你刚才说得很好。”

“勇气,确实需要用在更聪明的地方。”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越过了里奥,投向了远方那面挂着格兰芬多旗帜的墙壁,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对某个看不见的听众倾诉。

“如果……如果格兰芬多能有你这样的学生……”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人察觉的疲惫。

“既拥有足以挑战一切规则的头脑和实力,又懂得在何处止步,敬畏那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或许……我每年就能少操很多心,我的办公桌上,也能少堆积如山、需要我亲笔签名的禁闭单了。”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迈着她那标志性的、矫健利落的步伐,消失在了人群中。

弗雷德和乔治,慢慢地,慢慢地抬起头。

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麦格教授消失的背影,又机械地转过头,看着依旧平静地拿起刀叉准备继续用餐的里奥。

震惊。

茫然。

然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比直接扣掉五十分还要强烈的挫败感,狠狠地击中了他们。

他们第一次,在自己学院院长的脸上,看到了那种毫不掩饰的、对于“别人家的好孩子”的羡慕与渴望。

那种眼神,仿佛在说: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落到拉文克劳那群书呆子手里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