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第五十四章:制盐大业
换源: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五十四章:制盐大业

郑远点头道:“岳父大人放心,小婿明白其中利害。小婿这几日便将制盐的详细方法整理完备,进宫面圣,呈献给陛下。”

赵父满意地笑了笑,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说道:“如此甚好。贤婿有此才华与胸怀,老夫深感欣慰。大唐有你这样的人才,实乃万民之幸。”

郑远送走赵父后,立刻回到书房。他深知此事意义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当即铺开纸张,开始用心整理制盐的方法。他神情专注,笔下如飞,详细记录下每一个步骤,从粗盐的选取标准,到陶罐的大小材质要求,再到清水的用量,无一遗漏。对于所需材料,他更是精确到每一种的具体规格。

在注意事项方面,他反复斟酌,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都清晰地写了下来,力求准确详尽,毫无遗漏,仿佛要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倾注在这份记录之中。

几日后,一切准备就绪,郑远进宫面圣。他怀揣着凝聚心血的制盐方法,心中虽有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踏入宫殿,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他恭敬地拜见皇帝。

郑远跪地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近日探究出一种制精盐的方法,此方法或可改善我大唐百姓用盐之况,特来进献陛下。”

皇帝听闻,面露好奇之色,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说道:“哦?快呈上来朕瞧瞧。”

郑远将记录制盐方法的折子递上。皇帝打开折子,开始仔细阅读,随着目光的移动,脸上渐渐浮现出惊讶与欣喜交织的神情。读完后,皇帝不禁微微点头。

皇帝说道:“郑远,你这制盐之法若能成功推广,实乃我大唐百姓之福泽。只是这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尚需验证。”

郑远说道:“陛下,臣已亲自多次试验,方法可行。只是大规模生产时,还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产量提升与成本把控等。”

皇帝微微颔首,表示同意,他的神情显得十分沉稳,让人不禁对他产生一种敬畏之感。皇帝缓声道:“此事朕自会安排专人负责。若真能如你所言,成功将此制盐之法推广开来,你当记大功一件。”

郑远闻听此言,赶忙跪地谢恩,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激动:“陛下洪恩浩荡,臣不过是尽自己所能,期望能为我大唐百姓谋取一些福祉罢了。”

待郑远从宫中出来后,他的心情异常兴奋。毕竟,制盐之法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这意味着它极有可能真正地惠及天下百姓。

然而,当郑远回到府中时,他的兴奋之情稍稍收敛了一些。赵婉婷见他神色略显凝重,心中不禁有些担忧,于是急忙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郑郎,你进宫面圣的情况如何?陛下可认可了你的制盐之法?”

郑远看着赵婉婷,微微一笑,然后将面圣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最后,他叹了口气说道:“婉婷啊,陛下虽然认可了制盐之法,但这推广之路恐怕并不会一帆风顺。其间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阻碍啊。”

赵婉婷温柔地说道:“郑郎,你已然做得极好。只要有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定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全力支持你。”

郑远看着赵婉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了赵婉婷的支持,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远与宫里派来的工部员外郎苏铭通力合作,全身心投入到验证与推广制盐之法的大业中。苏铭身形修长,剑眉星目,举止间透着一股儒雅而坚毅的气质,行事稳重且心思缜密。

他们踏遍城外诸多地方,终于觅得一处宽敞之地。此处视野开阔,极目四望,广袤的大地与连绵的山峦一览无余;且交通极为便利,一条大道如巨龙般直通长安,实乃建制盐作坊的绝佳选址。郑远目光炯炯,兴奋地指着这片地,对苏铭说道:“苏大人,您看此地,开阔敞亮,便于原材料的运入与成品的输出,用于建制盐作坊,再合适不过。”苏铭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郑侯眼光精准独到,此地确实得天独厚,如此,咱们即刻着手动工。”

众人齐心协力,士气高昂,迅速建起一座小型制盐作坊。作坊落成后,依照郑远的方法正式投入生产。

然而,生产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负责过滤工序的老师傅孙鹤,匆匆忙忙赶来,神色焦虑地对郑远说道:“郑侯,大事不妙啊!大规模过滤时,这细纱布频繁破损,杂质去除不彻底,如此下去,精盐的品质必定受损。”郑远听闻,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孙师傅,您先莫急,我们一同想想办法。这细纱布的层数与材质或许需要调整。”

与此同时,负责加热蒸发环节的年轻工匠林羽,也是满脸愁容地快步走来:“郑侯,这加热蒸发盐水时,火候实在难以把控!温度稍高,盐便焦糊,温度低了,蒸发速度缓慢,盐的结晶也不均匀,这可如何是好?”

郑远拍了拍林羽的肩膀,安抚道:“林羽,莫要慌张,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起钻研,定能找到应对之策。”

郑远当即与工匠们日夜钻研解决方案。他亲自参与试验,与孙鹤一同尝试用多层细纱布加固过滤装置。郑远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说道:“孙师傅,咱们先尝试四层细纱布,不同材质的纱布在过滤能力与耐用性上各有差异,得多尝试几种组合,方能找到最佳方案。”孙鹤点头称是,两人不顾汗水湿透衣衫,反复试验不同的层数和材质组合,眼神中满是执着与坚定。

苏铭也加入到林羽控制火候的研究中。苏铭紧盯着炉灶,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将火焰的每一丝变化都洞察入微,对林羽说道:“林羽,你瞧这火焰大小与烟雾颜色,与盐的结晶状态似乎存在某种关联。我们需想个法子,借助观察这些因素来精准调控火候。”

林羽挠了挠头,面露难色:“苏大人,您所言极是,可具体该如何操作呢?这其中的门道,小的实在琢磨不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