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第六十四章:郑.班超.远
换源: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六十四章:郑.班超.远

大昭寺内这场关于佛法与人性的激烈争辩,终在一片沉重的气氛中不欢而散。郑远、孙明等一众唐朝官员默默走出寺庙。高原的阳光依旧炽热,却驱散不了众人心中那层阴霾。

他们回到临时营地,营帐错落,士兵们整齐操练的身影映入眼帘,但众人此时却无心关注这些。郑远走进主营帐,示意众人坐下,帐内的气氛压抑而凝重。

孙明率先打破沉默,他满脸愤慨,重重地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茶水溅出。“郑侯,今日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发指!以无辜少女和奴隶的身体制作法器,这等行径与我们大唐所秉持的仁爱、慈悲理念背道而驰,如何能称作佛法?”

郑远微微点头,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忧虑。“孙大人所言极是。但吐蕃佛法传承已久,这些观念根深蒂固,想要改变绝非易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既不能强行干涉,又要想办法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做法的残忍与不当。”

礼部主事李谦也接口道:“是啊,这需要我们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破坏了唐蕃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好氛围。”

郑远微微闭目,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一路行来,所见所闻,皆让人心痛。农奴们在贵族的压迫下苦不堪言,如今又见到如此残忍的法器制作,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来此,不仅是为了探查求亲意图,更是要促进唐蕃友好,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现状。”

孙明长叹一声,靠在椅背上,目光有些茫然。“可这谈何容易?要改变一种传承千年的观念,比登天还难。”

郑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孙明和众人。“虽难,但并非不可为。我们要让吐蕃百姓看到大唐的先进之处,感受到我们的仁爱思想。就像牛痘法,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真心为他们好,或许慢慢能改变他们的一些看法。”

孙明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感慨道:“郑侯,说起唐蕃交流,我不禁想起了文成公主。当年公主远嫁吐蕃,为唐蕃友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孙明身上,孙明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那是太宗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化,多次派使者来求亲。最终,太宗皇帝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公主带着大量的书籍、种子、工匠等入藏,为吐蕃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据说,公主入藏后,看到吐蕃人不懂历法,便将大唐的历法传授给他们,让吐蕃百姓能更好地安排农事。还有,吐蕃的纺织技术落后,公主便让随行的工匠教导吐蕃妇女纺织刺绣,使得吐蕃的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孙明顿了顿,眼中满是敬佩之色,继续说道:“公主还大力弘扬佛法,她协助修建了大昭寺,将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其中。在她的影响下,佛教在吐蕃逐渐兴盛起来。而且,公主尊重吐蕃的风俗文化,入乡随俗,与吐蕃百姓相处融洽,深受他们的爱戴。”

郑远听着,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孙大人,我明白你提及文成公主事迹的用意,她确实为唐蕃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吐蕃人大多不识大唐文字,不通大唐言语,即便我们传播技术与文化,恐怕也难以触及根本。”

孙明微微一怔,问道:“郑侯的意思是?”

郑远目光冷峻,语气坚定地说:“对于吐蕃贵族对农奴的压迫,靠传播文化恐难以解决。这些贵族在吐蕃权势滔天,他们视农奴为私有财产,肆意压迫剥削。只要他们存在,再多的文化传播,再好的技术传授,农奴们依旧难以摆脱苦难。依我看,除非消灭那些肆意横行压迫的贵族,否则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孙明面露难色,说道:“郑侯,这谈何容易。吐蕃贵族势力庞大,盘根错节,若贸然行动,必然引发战争,这与我们促进唐蕃友好的初衷相悖,还会让无数百姓生灵涂炭。”

郑远眉头紧锁,缓缓踱步,而后目光灼灼,坚定说道:“我欲行班超,班定远之事。”

孙明与李谦听闻,皆是一惊。孙明忙道:“郑侯,班定远当年以三十六骑纵横西域,凭借非凡胆略与智慧,在异域之地建功立业,重新打通并稳固了丝绸之路,威慑西域诸国。可如今吐蕃情形又与西域不同,此举风险太大!”

郑远微微仰头,神色决然:“我知风险巨大,但如今吐蕃农奴受苦,大唐若不出手,天理难容。班超能以少胜多,在异域搅动风云,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审时度势,巧用谋略。我们可先深入了解吐蕃贵族内部矛盾,分化瓦解他们。联合吐蕃内部受压迫却有识之士,待时机成熟,一举击破那些残暴贵族的势力。”

李谦思索片刻,说道:“郑侯,此计虽险,但并非全无可能。只是这需要长时间的布局与谋划,期间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我们要万分小心,提前做好各种应对之策。”

郑远点头,目光如炬:“正是如此。我们要秘密行事,一方面继续推广牛痘法等惠民之举,赢得吐蕃百姓之心;另一方面,暗中探查贵族虚实,寻找他们的破绽。同时,与吐蕃内部可能合作的力量建立联系,组建同盟。只要谋划得当,一击必中,既能解决贵族压迫之患,又能维护唐蕃和平。”

孙明沉思后说道:“郑侯,为今之计,我们还需加强对吐蕃各方情报的收集。知晓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贵族之间的利益纠葛等,方能在行动时有的放矢。”

郑远看向孙明,眼神中透着赞赏:“孙大人所言极是。李主事,此事便交由你负责,挑选军中精干之士,组成情报小组,秘密展开行动。”

李谦拱手领命:“郑侯放心,定不辱使命。”

郑远又道:“此外,我们也要继续宣扬大唐文化与理念,让更多吐蕃百姓心生向往,为将来的变革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这文化传播与武力威慑,需双管齐下。”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营帐内气氛严肃而热烈,众人围绕着郑远“行班超之事”的计划,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探讨着可行性与潜在风险,制定着详细的策略。他们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而危险的博弈,但为了吐蕃百姓的福祉,为了大唐与吐蕃的长久和平,他们愿意勇担风险,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远等人一边继续关注牛痘法的推广情况,确保天花疫情得到彻底控制;一边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各项秘密行动。他们如同隐匿于黑暗中的猎手,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准备给予那些压迫农奴的吐蕃贵族致命一击,为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带来光明与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