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外卖小哥的明末之路 > 第二十一章 汇缘大师,你好会啊!(求收藏)
换源:


       崇祯见杨毅这样说,也是好奇道:“杨先生有何事?但讲无妨。”

只不过杨毅也仅限于知道吴三桂带着关宁军降清这件事,其余的,就知道个陈圆圆,具体历史事件还得问:“这关宁军进京勤王,现在何处?”

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后者会意,立刻帮着回答道:“平西伯自二月起撤离宁远,按前日通报来算,现在大概到了乐亭一带。”

“天津边上,离北京也就四百来里。”庄楚小声的给杨毅在杨毅耳边说了句,他怕杨毅还问出其他不着边际的话,连忙更加详细的解释道:“三月起,朝廷下旨着畿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宁远总兵吴三桂放弃关外宁远孤城,协五十万军民入关。他几人水陆并进,日行数十里。王巡抚率领民众在前,吴大人领关宁军殿后。此刻山海关外,以至宁远的军民现在应该都撤入关内了。”

“三月开始,二十天撤走五十万人,赶四百里路,还水路并进,不得不说,这吴三桂还真是个人才啊!”杨毅咂舌道。他和后世许多人想象的一样,知道吴三桂献山海关借兵入关,都以为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向满清借兵属于吴三桂头脑发热。其实不然,吴三桂是宁远总兵,山海关总兵乃是高第。若不是唐通投降得太快,吴三桂和高第部赶到京师协防,也不至于闯军两三天就破了北京城。

而吴三桂之上还有辽东巡抚黎玉田、畿辽总督王永吉,借兵之事到底何人主导已经说不清楚。只是借兵之后吴三桂从北打到南,坐实了汉奸的名头,再加上王永吉的朋友吴梅村写了首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卦诗圆圆曲,这才把叛变的帽子戴正在了吴三桂的头上。

“吴三桂领兵,还是有一手的,他们总算是撤回了关外百姓,不至于遗留关墙之外,任由建奴荼毒。只恨陈演、魏藻德等人误我,此事本该正月即办,此二贼子一力借故拖延,以至从正月拖到了三月。以致……”说道这里崇祯又是重重一叹,那被杨毅打破的鼻子跟着流出血来。

“皇上!保重龙体啊!”

“陛下!”

几人连忙出声安慰,汇缘更是手忙脚乱的又是掐虎口又是揉人中的,生怕一个不小心给气死了。

“无妨,无妨,现在好多了!”崇祯拍拍胸口,自嘲道:“朕识人不明,听信谗言,举棋不定,也合该朕遭此劫难!”

“诶!没想到这逼对自己的认识很深刻了嘛!”杨毅见崇祯一副要下罪己诏的样子,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杨先生,你既问起关宁军,想必,自有良策,请先生,教我!”崇祯虚弱的向杨毅问道。真诚的眼神,一如登基之时于平台对视袁崇焕一般。

良策?杨毅一个送外卖的,哪有什么良策。

不过显然杨毅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面对眼巴前这绝境,他心中一动,鬼使神差的脱口而出:“终极战略,无外乎换家!”

“换家?!”庄楚都傻了。让你叫崇祯保住关宁军,你跟崇祯提什么换家战略?问题是换到哪儿去?西伯利亚还是莫斯科?你当这是在打红警吗?

“何为换家?”崇祯也楞了,怎么个意思,难道朕还要杀去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就凭关宁军那几万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啊。

“我看杨施主的意思,怕是想和建奴换家吧?”就在众人错愕之间,汇缘老和尚倒是开口了。

这下轮到杨毅瞪眼了,诶~!这老和尚不一般啊!不愧是姚广孝的传人。我就随口这么一说,我都不知道往哪儿换,这老和尚竟然一下就想到了。你厉害,来,你先来!想到这里,杨毅便故作高深的说道:“大师既然想到,不若你先来,我们印证一二?”

老和尚本来也是随口一说,可见杨毅又把皮球踢了回来,还冲他发出鼓励的笑容,便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待睁开眼时,已满是敬佩之色。

“阿弥陀佛!先生大才,贫僧实不能及也。些许拙见,还望先生指正。”

先前他听闻杨毅解释愿力学基础,已经有所感悟,因此,虽然此人举止怪异,却也不由得心生敬佩。他先向杨毅施了一礼,这才接着说道。“李闯占了京师,此时若不算盘踞川东的张献忠,天下已是三国之态,建奴居北,李闯居中,我大明仍有江南半壁江山。而从武力来说,建奴至强、李闯与我大明次之。李闯虽占了京师,可其半年便已鲸吞华北,以致兵力分散,若建奴南下,闯军必然不堪一击。”

王承恩一听闯贼不堪一击,抑制不住的欢喜:“如此,岂不正是夺回京师的好时机,不如我们找建奴借兵。”

“非也,建奴乃是异族,就算借兵与我,无异于与虎谋皮,其击溃李闯之后,必定得陇望蜀,京师孤城一座,关宁军亦是孤军,建奴何须与我们客气,拿下京师不过反掌而已。”

杨毅和庄楚对视一眼,也太逆天了,能仅从“换家”二字就推导出历史走向,这是战略大师啊,继续继续。

崇祯还没回过味儿来:“既然如此,咱们正该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以得渔翁之利,何须帮李自成打建奴?”

是啊,是李闯逼得崇祯上吊的,又不是建奴,崇祯要报仇,定然也是跟李自成死磕到底,没道理反而去帮李自成一把。

汇缘看了眼杨毅,见其镇定自若,不住对着自己微笑点头,更是心下佩服几分:“先生眼光长远,试想,李自成若败,必定退守山西、关中一带,然则华北平原,正是建奴骑兵驰骋之地。而建奴则长驱直入,兵锋将直抵江南,假以时日,建奴消化华北之后,华北或成第二个辽东,建奴凭此实力大涨,那时无论我大明还是李闯,北伐必定困难重重。此消彼长之下,崖山之败不远也。”

等会儿,这句我会接,杨毅故作高深的清咳一声说道:“不错,此正是诸葛武侯隆中之法,联弱击强。而此中关键的关宁军绝不能失陷于京师,正所谓: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

汇缘身居保龙一族首脑,平日里自然是不爱佛经爱兵法之辈,一听杨毅这段语录,立刻如同醍醐灌顶,跟着复述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妙!妙啊!先生言简意赅,古今兵法莫不如此,莫不如此啊!”

各位,如果看得爽,还请不吝支持,鲜花,收藏,订阅,追更搞起来,评论区搞起来,你们的支持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谢谢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