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外卖小哥的明末之路 > 第三十八章 贰臣竞速东华门(求支持)
换源:


       这两人拙劣的表演实在是把李自成恶心得够呛,抬头看了看剩下的一堆跪着的官员,完全没了交谈的欲望,便让牛金星上前,宣读早已拟好的告京城官员书。

其实早在进京的路上,对明朝的官员问题,大顺的领导层已经有了预案,那就是剔除高层,保留中低层。

毕竟高层的生态位闯军自己都不够用,哪里轮得到明朝的这些官员,更何况刚才也看了,首辅都那逼样,其他几位内阁也就不用说,若真有出息,也不至于把崇祯弄得亡国了。他们在闯军的眼中,只是拷饷的对象而已。

而中低层,才是明庭的最大政治遗产,兵备、科举、税收、人事、刑名、河道等等等等,都是这些人在具体执行,帝国的实际运作也必须依赖这些中低层官吏才能完成,而且这些多数都是技术人才,没了他们这国家可真是玩不转。更何况此部分人员缺口巨大,就大顺才立国这一年多时间,哪里能够培养出治理整个国家的庞大官僚机构。

就连后世的某东方大国,在立国之初也无法满足全国的庞大官僚需求,不得已而必须依靠部分前朝官员以及地方宗族势力,为之后的纷乱局面埋下祸端。没错,我说的就是南亚霸主印度。

只听牛金星展开圣旨,站到群臣前面,高声朗读道:“大顺鼎新,恭承天眷,凡属臣庶,应各倾心。尔前朝在京文武官员,限三日内于东华门报名汇察;不愿仕者,听其自便;愿仕者,照前擢用。如抗违不出者,大辟处治。藏匿之家,一并连坐。各位须遵新旨,共扩皇图。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声颂完,地下跪着的所有官员都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再跪下去,只怕是要死在这午门口。

见李自成带着一帮闯军高层离开,王德化拂尘一扬,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说了句:“都散了吧!”连忙转身追了上去。

而跪着的那些个大臣,倒也是懂规矩的,直到午门关上,这才一个个揉着膝盖,锤着老腰慢慢的站了起来。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呵呵,呵呵,的干笑起来。人群之中想起一阵嗡嗡嗡嗡的声音。

“王大人,闯王这是要用我等啦?”翰林学士赵玉森问着身旁的礼部主事王孙蕙。他二人来得晚,跪在了后面,牛金星又带着点口音,一时之间还没听得真切。

“赵大人,闯军……朝廷让咱们这些前朝旧臣到东华门报名呢。”两人都是无锡官员,平日自是熟识。

“哪儿?”赵玉森耳朵是真的背了。又重复问了一句。

“东华门!”王孙蕙大声的重复了一遍。

岂料刚刚还在揉腰捶腿的赵玉森转身就走,而刚刚还在呻吟的群臣门,也好似听到了发令枪一般,全都开始行动起来。

王孙蕙气得一跺脚,追了上去:“赵大人,你不不讲武德!等等我啊!”

“老夫腿脚不便,先走两步,不要见怪!”赵玉森说着,开始小跑起来。

“赵大人,你这翰林这当了贰臣,史书上怕是名节不保啊!”王孙蕙见一时间竟然追不上,只好出言乱他心神。

“无妨!大顺得了天下,这史也该大顺来修,要修明史,得过老夫这关,无妨!”赵玉森倒是看得开,不过这也是事实,自太史公之后,后朝修前朝的史,那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赵大人翰林院的,要是身子骨再硬朗点,修完明史才死也不是不可能。

此时另一只手已经扯住了赵大人的胳膊,赵玉森扭头一看原来是户部主事张琦,巧了,又是无锡老乡,在他的拉扯下,赵玉森小跑的速度马上就慢了下来,只好开口劝道:“张大人,您老都七十了,回乡养老吧。”

“老……老夫……”张琦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又固执的说道:“老夫尚可扬尘舞蹈。何言老也?”话还没说完,右臂又让人扶着,身子一轻。扭头一看,原来是兵部职方司主事秦开。

秦开倒也年轻,托着张琦小跑说话不喘:“几位大人,咱们都是无锡老乡,新朝里面也要多多扶持哦。”

这四名无锡官员确实团结,几人互相扶持,竟然在群臣之中脱颖而出,跑到了前几位。几人稳住了位置,看后面的官员慢慢的跑不动了,也就不再狂奔。毕竟闯军把皇城封闭了,要从午门到东华门,还得沿着宫墙转上小半圈,才能到达东华门,众臣都是年老体迈之辈,跑着跑着,多数都开始慢了下来。

缓了一阵,王孙蕙见四下没有闯军,低声神秘的问到:“几位大人,你们听说昨儿个寿皇殿失火之事没有?那位是不是真如传言一般,逃走了?”

张琦让几人扶着,呼吸也慢慢平稳下来,“听说啦!那又如何,他自离国而去,难到还要我等为他陪葬不成。”

赵玉森也赞同道:“是啊,王大人,平日里我就说你想得太多,你偏不信,这不,你又想多了,我等只是下面办事的,要追究,追究首辅,内阁,六部首脑去,若不是他们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大明朝也不至于沦落于此。社稷存亡之责与我等何干。”

王孙蕙还是有点犹豫:“万一,那人卷土重来,又把这天翻了过去,介时,我等可又如何自处?”

这时最年轻的秦开说话了:“大不了到时候又反正而已,王大人,稍安勿躁,这仅是亡国,而非亡天下。李闯过往虽然不堪,可自立国以来种种举措,已有王者之风。朱家后人不肖,断送了江山。可这江山仍是华夏衣冠,非是异族入侵,咱汉家不曾亡了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天下兴亡,则需匹夫尽其责。”

说道此处,秦开已经有些激动了:“今日明庭覆灭,黎民百姓总算不用自相残杀,空耗国力,虽是朱家之难,又岂非我华夏之幸。从此,方能一致对外,荡平奴丑,解我华夏百年困局!兄弟不才,已有题本上疏:建奴觊觎窥视已久,当此国难之时,必然倾巢而出,入寇中原,若不早做准备,只怕崖山之难不远也!只是兄弟人微言轻,大顺朝廷初立,所言恐不为肉食者所喜,但请诸位鼎力相助!”说完竟然深深的向三位同乡鞠了一躬!

各位,如果看得爽,还请不吝支持,鲜花,收藏,订阅,追更搞起来,评论区搞起来,你们的支持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谢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