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外卖小哥的明末之路 > 第三十九章 将遇良才,先把崇祯埋!(求支持)
换源:


       好家伙,秦开一番话彻底把三人惊到了,三人本意不过是求个拥立之功,混个荣归故里。没想到秦开竟然连题本都写好了,听这架势,竟然还是长远之策,而非逢迎拍马之言!也不禁暗自佩服!

三人正思量间,冷不丁有人大声称赞。“天下兴亡,匹夫尽责!说得好!说得好!”只见一名文士打扮的人走了过来,此人面若冠玉,剑眉星目,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淡蓝直裰,腰悬佩剑,端的是一位侠义君子的模样。走到近前,朝秦开施了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闯军李岩,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原来是李公子,久仰久仰!”秦开也郑重的回了一礼,此人在闯军中颇有侠名,秦开也是听说过的:“前朝兵部职方司主事秦开。一时胡言乱语,污了李先生清听,实在惭愧!”

“秦大人无需客气,是在下冒昧了。李某刚才听闻秦大人已有题本,可否借来一观?”李岩从未听有人说过什么亡国与亡天下之分,一时间如醍醐灌顶,好奇心大起,忍不住上前讨要题本。心想若真是个人才,无论如何都要举荐到闯王那里去。

“固所愿,不敢请耳!”秦开连忙从怀中掏出题本,双手递给李岩。

李岩接过题本,展开迅速浏览起来,只见题本从华夷之辩开篇,以至军力现状如何,边墙关宁防线如何,建奴实力如何,建奴进军路线如何等等不一而足。虽是概论,也见作者用功之深,此职方司主事果然不一般。李岩粗粗浏览一番,意犹未尽的合上题本,双手递还给秦开。

“先生大才,只是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李岩看了看旁边陆陆续续朝东华门奔去的群臣问道:“秦大人,可是去东华门应卯?”

“正是,不知李公子有何吩咐。”

此等人才如果交给那帮大老粗,指不定就给埋没了。而在举荐给李自成之前,李岩也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的了解一番,于是邀请道:“秦大人且先去应卯,待今日在下忙完手上的事情,定当登门讨教一番,不知贵府何处?”

能引起大顺高层的关注,秦开自然求之不得,这李岩如此看重自己,又要登门拜访,可不能不识抬举,连忙道:“在下家住城北小石桥胡同,门口有颗柳树的便是家宅。先生若来,定当扫榻相迎。”

想了想,觉得还不够。秦开作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对李岩也是多有了解。这李岩在闯军中也算一号人物,他本是河南开封杞县人氏,年轻中举,为人乐善好施,能文能武,江湖上也颇有侠名。

河南从崇祯十年起,连续四年旱蝗交迫,流民四起,李岩便拿出家里粮食赈济灾民,可如此大的灾害,岂是一个小小的地主能救得过来的。没办法,李岩做了一首《劝赈歌》到处传唱,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

只可惜他的一番努力没有任何效果,反倒是杂技艺人红娘子的流民军打破了县城,不光杀了县令大户,帮流民获得了粮食,还掳了李岩拜堂成亲。从此李岩只好加入了造反行列,投奔了李自成的闯军。而自他入了闯军,闯军才一改流寇习气,开始均田免粮,设官分治,守土不流,慢慢的显露出王者之像,从而在陕西站稳脚跟,打败了前去剿匪的孙传庭,给大明王朝以致命一击。

由此看来,李岩在大顺高层也是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如果李岩能引荐秦开,东华门那边应卯倒也不急,把李岩跟紧点,万一能更上一层楼也不是不可能的,于是秦开热心的问道:“先生何事繁忙?在下几人也算京城人氏,朝廷内外也颇为熟悉,先生但有差遣,我等几人定当效力!”

说着便向李岩引荐起几位无锡老乡:“这位是礼部主事张琦,翰林学士赵玉森,礼部主事王孙蕙。”

剩下几人一看秦开为他们引荐,正好印了刚才他所说老乡互为扶持的话,心下大喜,也连忙向李岩施礼道:“见过李先生,先生但有差遣,我等几人自当效力!”

这下轮到李岩乐了,昨日李自成让他主导崇祯治丧事宜,他也头秃,他一个山西的秀才,哪里知道皇家办丧事有些什么规矩。问了一圈宫女太监,只知道平日里皇帝驾崩了,是要停灵在乾清宫,之后转移到寿皇宫,到了黄道吉日由皇陵那边发引,然后再进行安葬。

可是这几处地方,一个让李自成睡了,另一个,让崇祯烧成了一片白地,崇祯的陵寝更是一锹土都没动,除此之外就只能是太庙,奉先殿之类的地方,可是李自成既然说了要避晦,这两处肯定也不能用了,这京师他又没来过,想来想去,干脆还是找个懂行的问问吧,本来是准备跟着这一堆大臣去东华门的。还好半路上遇到秦开,顺带还捞了个两个礼部主事。

“如此说来,那真是太好了!在下确实有事要找礼部官员,没想到就在此处!”李岩找到要找的人,不免有些高兴,可一想所谈的事情,又不免有些尴尬:“昨日我军入城,崇祯帝走投无路之下自寻短见,昨日上午和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在寿皇宫内自焚而亡。同时宫中随崇祯帝离世的皇后、嫔妃、宫人也有不少。闯王安排命在下主持治丧事宜。只是这皇城之内,皆是紧要所在,寿皇宫也已焚毁,停灵祭拜只好另寻他处,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各位,如果看得爽,还请不吝支持,鲜花,收藏,订阅,追更搞起来,评论区搞起来,你们的支持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谢谢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