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盘点:首先曝光历史败家子们 > 第26章 艺术天才与亡国昏君一体两面
换源:


       短暂的沉寂后,预告画面缓缓亮起。

这一次,画面不再是血腥的战争与凄惨的百姓,而是充满了精致的艺术气息

——宣纸上,一笔笔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笔法犀利如刀削,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独特的风骨;

画轴上,栩栩如生的花鸟画跃然纸上,孔雀的羽毛、仙鹤的神态,都精致到了极致,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飞出来。

可在这华丽的艺术背后,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虚浮与衰败之气

——书法的笔触再锋利,也挡不住外敌的刀枪;

画作再精致,也填不饱百姓的肚子。

【解说声】:“一个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西晋的灭亡,为华夏带来了数百年的乱世;

而下一个登上‘历史千古败家子’榜单的,却与司马衷截然不同

——他不是痴傻的傀儡,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他的书法瘦金体千古独步,至今仍是书法界难以超越的瑰宝;

他的花鸟画开创了“院体画”的先河,影响后世数百年。

可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天才,在帝王之位上,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他沉迷艺术,荒废朝政,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

他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臣,导致朝堂腐败、民不聊生;

他好大喜功,盲目对辽、金用兵,却屡战屡败,最终引来了外敌的铁蹄。】

画面陡然切换,一边是宋徽宗赵佶提笔挥毫,

写下“天下一人”四字的潇洒身影,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尽显艺术天赋;

一边是金军铁骑攻破开封城门的惨烈场景

——百姓尖叫着逃亡,士兵狼狈地溃败,皇宫燃起熊熊大火,曾经的繁华瞬间化为灰烬。

两种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刺痛了万朝众生的眼睛。

【解说声】:“他甚至在国破家亡之际,还在惦记着自己的书画藏品,舍不得丢弃;

他最终沦为金人的阶下囚,与儿子宋钦宗一起,

被押往北方苦寒之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这场耻辱,被后世称为‘靖康之耻’,比西晋的永嘉之祸,更直观、更深刻地刻在了华夏的历史记忆里。”

【下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北宋末年的风雨飘摇,

见证这位“艺术皇帝”如何用自己的才华,亲手葬送北宋的百年基业;

见证那场让华夏蒙羞的“靖康之耻”

——帝王被俘、宗室受辱、百姓被掳,中原文明再次遭遇重创!】

【历史千古败家子榜单之“艺术皇帝”的亡国之旅——宋徽宗赵佶!靖康之耻,敬请期待!】

“宋徽宗?赵佶?”洪武时空的朱元璋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脸色沉了下来,

“可是那个写字画画冠绝天下,最后却被金人抓走,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的北宋皇帝?”

马皇后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正是他。论才华,他是千年难遇的艺术家;

论治国,他却是个十足的昏君。

北宋的灭亡,他要负最大的责任。”

永乐朝的朱棣脸色也变得难看,他想起了大明边境的蒙古部落,

想起了北宋灭亡的教训,咬牙道:

“靖康之耻…那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奇耻大辱!

一个皇帝,把国家治理得民不聊生,把百姓推向火坑,

最后自己也沦为阶下囚,真是罪该万死!”

而南宋时空的赵构,听到“靖康之耻”和“宋徽宗”这两个词,

只觉得屁股下的龙椅烫得厉害。

他下意识地想躲起来,眼神躲闪——他是宋徽宗的儿子,

是靖康之耻的亲历者,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

天幕即将讲述父亲的“败家”往事,讲述那场让赵家颜面扫地的浩劫,这让他既羞愧又恐惧。

他甚至能感受到,周围大臣们投来的复杂目光,仿佛在说“你父亲就是这样葬送了北宋”。

西汉时空的刘彻,看着预告中宋徽宗的书画和北宋灭亡的画面,摇了摇头:

“才华固然重要,可身为帝王,首要职责是治国安民。

若连江山都守不住,再高的艺术造诣,也不过是亡国的点缀罢了。”

贞观朝的李世民,更是面色凝重:“帝王沉迷旁骛,必然荒废政事;重用奸佞,必然导致朝纲混乱。

宋徽宗的教训,值得所有帝王警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失去民心,再强大的王朝,也会瞬间崩塌。”

此时的万朝众生,刚刚从西晋“永嘉之祸”的悲凉中缓过神来,

情绪尚未完全平复,就又被拉入了“靖康之耻”的沉重回忆中。

永嘉之祸的神州陆沉,靖康之耻的帝王被俘,都是华夏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伤痛。

一个是痴傻傀儡引发的乱世,一个是艺术天才造就的悲剧,两种不同的“败家”方式,却指向了同样的亡国结局

——这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究竟什么样的帝王,才能守住江山,才能不负百姓?

天幕的光缓缓暗下,可关于宋徽宗与靖康之耻的讨论,却在万朝时空悄然蔓延。

有人痛斥宋徽宗的昏庸,有人惋惜北宋的灭亡,有人则在反思王朝兴衰的规律。

而这份反思,也让天幕“历史千古败家子”的盘点,

不再仅仅是对历史的嘲讽与批判,更成了一面映照古今的镜子

——让每一位帝王都明白“守业更比创业难”,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懂得“民心才是最大的江山”。

【司马衷单元完】

————

天幕之上,“靖康之耻”四个血淋淋的大字尚未从众人视野中淡去,

“牵羊礼”那屈辱的预告画面便如同鬼魅般萦绕在万朝众生心头。

西晋永嘉之祸带来的悲怆与寒意还未完全消散,

另一段更为人熟知、更显刺骨的华夏耻辱,已裹挟着北宋末年的风雨,扑面而来。

“宋徽宗…赵佶…”洪武时空的御书房内,朱元璋盯着天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想起了元末民间流传的关于北宋灭亡的传说,语气中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咱记得这小子!字写得龙飞凤舞,画也画得活灵活现,可偏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把赵匡胤打下的大宋江山,硬生生给玩没了!废物!十足的废物!”

朱棣站在一旁,面色同样难看,他曾率军北击蒙古,深知帝王“玩物丧志”的危害:

“文人皇帝最是误国!整天沉迷笔墨丹青,把军国大事抛在脑后,

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中原百姓遭金人屠戮,真是千古罪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