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盘点:首先曝光历史败家子们 > 第27章 艺术至尊,才华横溢
换源:


       大秦时空的巡游高台上,嬴政望着天幕中隐现的北宋皇宫虚影,发出一声冰冷的冷哼。

在他看来,君主当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念,像赵佶这样沉迷“小道”、荒废政事的君主,

根本不配执掌天下,其结局不过是“自取灭亡”。

而远在南宋时空的赵构,听到“宋徽宗”三个字时,只觉得后颈一阵发凉,

下意识地想从龙椅上站起来,仿佛要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是赵佶的儿子,是靖康之耻的亲历者,如今天幕要公开细数父亲的“败家”罪状,

这无疑是在他早已结痂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就在这压抑、愤怒又满是期待的氛围中,天幕光芒流转,原本沉重的色调渐渐变得柔和,

那道熟悉的冰冷解说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语调中竟带着一种奇特的、近乎赞叹的意味:

【历史的长卷,从不缺戏剧性的存在。

有商纣、夏桀那样疯癫嗜杀的暴君,有司马衷那样懵懂无知的傀儡,亦有…

将绝世才华与极致昏聩完美融于一身的矛盾体。】

【他,本可凭借一身艺术天赋,成为光照千古的书画巨匠,在艺术史中留下不朽之名;

却偏偏被命运的推手,推上了帝国至尊的宝座,执掌亿万生民的命运。】

【于是,一场属于个人才华的辉煌盛宴,一场关乎帝国命运的悲惨浩劫,

在北宋末年的汴梁城,缓缓拉开了序幕……】

伴随着一段空灵雅致的古琴声,光幕上并未出现众人预期的“昏君乱政”影像,

而是缓缓展开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书画作品,

如同一个专属的“艺术展”,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芙蓉锦鸡图》的工笔花鸟画。

画面中,一只色彩艳丽的锦鸡立于芙蓉枝上,羽毛纤毫毕现,连每一根绒毛的光泽都清晰可见;

旁边的芙蓉花娇艳欲滴,花瓣上的露珠仿佛随时会滚落,生机盎然得仿佛要破纸而出!

而在画作的右上角,题着一行字迹——

那字,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般劲健,笔法犀利如刀削,

每一笔都透着“铁画银钩”的力道,却又不失秀美与傲气,

仿佛字里行间都带着一股文人的风骨与艺术家的灵动!

“这是…瘦金体!”贞观朝的李世民,本身就痴迷书法,

对字体颇有研究,一眼便认出了这独特的字体,忍不住脱口赞叹,

“好字!好画!笔法精妙,意境悠远,堪称传世佳作!”

三国时空的曹操,虽偏爱豪放雄浑的风格,却也不禁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光幕上的作品:

“此字体孤前所未见,既无楷书的呆板,亦无行书的随意,风姿绰约,自成一派,确非凡品。

这赵佶…倒也算个‘人才’。”

就连刚才还在骂“废物”的朱元璋,此刻也瞪大了眼睛,盯着天幕上的书画,忍不住嘀咕道:

“娘的…抛开别的不说,这字、这画,是真他娘的好看啊!

比咱宫里那些画师的作品,强了不止十倍!”

【解说声】:“他,便是宋徽宗赵佶。

自创‘瘦金体’,字体独特、风骨卓然,千载以下,无数书法家试图模仿,

却始终无人能及,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工于花鸟,格物精微,

所画的花鸟、山水,不仅形似,更有神韵,画技冠绝古今,

堪称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一代宗师!】

【他,不仅擅长创作,更精通金石鉴赏,

曾主持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收录了从远古到北宋的数千件书画珍品,

为华夏艺术史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解说声,一幅幅艺术珍品的影像在光幕上快速闪过:

《瑞鹤图》中,二十只仙鹤盘旋于汴梁宣德门上空,姿态各异,仙气缭绕;

《池塘秋晚图》里,芦苇、鸳鸯、水鸟构成一幅宁静的秋日池塘景象,笔墨细腻,意境悠远;

还有他亲笔书写的《秾芳诗帖》,瘦金体字迹在宣纸上舒展,字字如美玉,笔笔见功底……

万朝时空,无数文人墨客、艺术爱好者彻底为之倾倒,弹幕上一时间被惊叹和赞美刷屏:

-“我的天!这就是瘦金体吗?太绝了!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花鸟画看得我都想收藏了!赵佶要是生在咱们这朝,肯定是最有名的画家!”

-“能写出这样的字,画出这样的画,绝对是天授之才!太厉害了!”

-“以前只知道他是亡国昏君,没想到艺术造诣这么高,真是刷新认知了!”

-“《宣和书谱》我读过!原来竟是他主持编的,难怪收录得那么全!”

第一幕:艺术至尊,才华横溢

光幕画面一转,不再是静态的书画,而是动态的场景还原

——北宋皇家画院内,年轻的赵佶身着亲王服饰,正与一群画师围坐在一起,切磋画技。

他手持画笔,眼神专注而明亮,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与平日里“端王”的身份截然不同。

此时,画院的待诏提出命题作画,第一个题目便是“踏花归去马蹄香”。

其他画师纷纷动笔,有的画骑马的人、有的画满地的鲜花,却始终无法表现出“香”字的意境。

而赵佶略一思索,便在画纸上勾勒出一匹骏马,马蹄旁画上几只飞舞的蝴蝶

——蝴蝶被马蹄上的花香吸引,“香”的意境瞬间跃然纸上。

“妙啊!”李白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拍案叫绝,“用蝴蝶表现花香,既含蓄又有意境,这想法太绝了!”

紧接着,第二个题目“深山藏古寺”。

画师们有的画深山里的寺庙屋顶,有的画寺庙的一角,

可赵佶却只画了连绵的深山、一条蜿蜒的小路,以及一个在山脚下挑水的和尚。

“和尚来自寺庙,寺庙藏在深山,虽不见寺庙,却处处是寺庙的痕迹。”

赵佶笑着解释,周围的画师纷纷点头称赞,眼中满是敬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