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竹马何时胜天降 > 第二十二章 难分难解
换源:


       与昭容等人寒暄许久,董家小姐从后宫出来,脸上飘着喜悦的神气。行至转角,险些撞进对面之人的怀里。

千金惊呼,被身后侍女拽回扶住,才缓过神来。

丝织短褂、束带、龙纹佩剑,不到三十的年纪,风华正茂,玉树临风、仪表堂堂。

她抬头打量对方一番,心下发紧,但嘴上仍旧保持镇定:“原来是四皇子。恕小女粗心冲撞了殿下。”那人分明是别有居心地靠在墙角后,可有此等身份,董家娘子也不好怪罪。

四皇子李吉鸢施施然蹬着墙面起身,背手靠近。董家千金欲躲,却被他一个眼神定在原地。

“我与大小姐说几句话,你们这些下人一边待着去。”四皇子声音不大,却不怒自威。董家的侍女们十分为难,最终听从自家主子的安排,远远候在门口。

“看样子,你可是从昭容宫里出来。”李吉鸢微笑地询问,仿佛只是一个好奇的朋友,“董将军什么时候和韦王扯上关系了?这是要给大小姐牵线搭桥吗?”

董家千金心蹦蹦直跳,但既然让四皇子撞见了,她也无需再瞒。千金抬起头,不亢不卑地盯着四皇子:“是又怎样?小女早到了适婚年龄,又与韦王很是投缘。莫非四皇子有所异议?”

李吉鸢对她这般态度倒不奇怪,闻言还是笑着,只是笑得没那么有耐性了:“将军是开国重臣,功高卓越。而大小姐金枝玉叶,可是将军的掌上明珠。怎么能拿你去配李疾霆那家伙?”他说着,直接上手捏向千金的下颏,惊得远远观察的侍女紧张地张望起来。

董家千金面对李吉鸢那双阴冷的黑眸,眼底发颤。她深知四皇子对此有气,但还是稳了稳心神,隔着各自的袖子将四皇子的手拨开:“四皇子请自重。如今三皇子可是韦王。”

“呵,韦王。”四皇子冷笑连连,收回了手,“你和你父亲一样,目光短浅,趋炎附势都做不明白。”

千金一听这话,顿时满脸张红,也顾不上虚与委蛇,直直顶撞上去:“那不然,阿耶应当将我嫁给你吗?”

“有何不可?”四皇子接得很快,显然他是早有此意。

当年圣人还未杀进京师时,董家军固守不放,还是他舅舅出马好言劝降,免去董家损失,又让她父亲得以为当今圣人立功晋升。他舅舅算是董家的恩人,千金身为董将军的嫡长女,婚嫁决定董家势力的走向,自然应当以他四皇子为先才是。

当年废太子一事牵连众多,使得包括董家在内的朝中重臣人人自危,行事鼠首两端,丝毫不敢和任何一位皇子扯上关系。所以董将军这些年态度暧昧,李吉鸢自觉一直宽宏大量地忍了。他没想到这董家并非是真被圣人吓住,而是蹬鼻子上脸,三皇子一朝立功封王,董将军立刻就投向了李疾霆。

董家千金为李吉鸢的理所当然感到无比气愤:“嫁你?四皇子,你不会忘了你宫里皇子妃和我的隔阂有多深了吧?再说,你侧室都多得我数不过来了,你还要我嫁你做什么?我堂堂将军府千金,你要我给她们伏低做小?”

四皇子见她气到口不择言,反而心软,耐着性子安抚起来:“你别这么说嘛,我娘也是妾室啊。”

董家娘子狠狠甩开他试图环抱她的双臂,重新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你不过是觊觎我阿耶手里的兵力,别说得好像自己有多高尚!”面对这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然后在长辈们还苦苦纠结的时候,毫不犹豫扔下她、向其他女子敞开怀抱的男人,千金恨不得一巴掌扇在四皇子脸上叫他滚。

四皇子被她接二连三地推开,耐心耗尽,脸色又冷下来,阴恻恻道:“我有什么高尚不高尚的?你父亲的兵落在李疾霆他手里就是废了,也就能做个充场面的吉祥物。你以为他今天是韦王,明天就能是太子吗?真是笑话!我念及旧情,给你们指条明路,没想到你如此执迷不悟。”

千金怒不可遏:“你处处瞧不上韦王,难道你行?那你怎么还没有封号?”

四皇子这回倒不急着同她争辩了,只是笑得讳莫如深:“时候未到而已。”

无心的话却刺痛了董家千金的心,她听到这句以前反复从四皇子那听过的说辞,仿佛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从里到外地空洞冷静下来。她跨步绕开四皇子,擦肩而过时,斜楞楞地瞧向对方:“四皇子所言那种,妾室也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我还能等得到吗?”不自觉已红了眼眶。

“四皇子已羽翼丰满,何必再拖着我呢?三皇子再不济,我好歹是韦王妃。如今只有勤王韦王双足鼎立,勤王刚被剥去两府势力,韦王有我阿耶在,必当如虎添翼。倒是四皇子,不如与我联手,他日韦王……”

四皇子猛地偏头,几近凶狠的眼神像刀子一样射过来,打断在他看来荒谬至极的设想:“是吗?你等着,我倒要看看李疾霆有没有本事骑到我头上来?”

董家千金不理会他的威胁,超过四皇子,重新被侍女们围拢、一道向远处大门迈去。“好吧。你知道吗,我甚至想过二皇子,去做勤王妃……”充斥着怨念的话语一经宣泄,就如那曾经于无人时在她脸上滔滔不绝的咸涩洪水,不直达双方心口最脆弱柔软处留下都难以愈合的创口决不罢休,“……我也不再指望你了。”

直到周围冷清了好一会儿,又吸引来另一群人,属下提前赶到,跪于他身后提醒,四皇子这才回过神来,用近乎偏执阴森的声音质问属下:“勤王和董家可有联络过?”

作为密探的侍从闻言有些无措,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无稽之言,于是如实作答。四皇子对此回答非常不满意,低吼一声,让他彻底查清楚,不可放过一丝疑点。

探子领命走后,听得缘由始终的幕僚上前抱手相劝:“四皇子息怒。勤王才刚刚入京,再加之其与董将军本来就毫无交情,根本不可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和董将军联系上,董家千金方才大概率只是以此激你。”

这会儿四皇子自己也从盛怒中缓过劲儿来了,他仰着头、合着眼、深呼吸。半晌,他才睁开眼,背手离去,撂下一句狠话:“最好是这样。不然,就不必再留着董家了。”

两人走后,上官刺史与京中好友各携家眷结成一大群,欢声笑语地经过。刺史的妻子正听另一位夫人讲述儿子多么多么上进、科考一举中第,她左边袖口就突然被人拉住。

“仁熙?你刚才跑哪里去了?这可是皇宫,你可别闹,跟我们赶紧回家去。”

和顺虚心听话,然后又走过一段,她才悄悄伏到母亲耳边询问了些什么。刺史夫人点点头,回答道:“是啊,肯定是董家大小姐喽。宴席前大家都夸她显贵气派,你没看到?”和顺那会儿当然看到了,只是刚才她躲得太远,没看清,不敢确定就是席上那人。

之前武朵已经跟她提过在西市被董家小妹刁难的事,所以和顺在宫中迷路发现董家大小姐的行迹便格外关注了一下。没想到对方竟然和四皇子举止亲密。虽然没听到具体内容,但和顺也猜出来董家与四皇子恐怕关系不浅了。

思及此处,和顺又对母亲耳语,说要去出宫找武朵聊天。母亲想了想,同意了,只是要求她带上主家的侍卫一起,天黑前回来。和顺乖巧应下,离群快步而去。

宫中潮涌尚未传开,民间正享锣鼓喧天。

刑部员外郎散了席便火急火燎地跑到坊中,将李绍云的一鸣惊人添油加醋地汇报给元伯。这让元伯顿时心下大乱。但他还是好言宽慰了员外一番,将人送了出去,自己则坐回椅子里,绞尽脑汁思索,一坐就是一天。

终于,元伯走出房间,叫留守的高崇武想办法联系上高懿懿。

——————————————

那日刚入京,高懿懿就和元伯一齐被意外请进新收拾出来的二皇子府。元伯心神不宁,诚辉误会重重,两人闹得府里鸡飞狗跳。李绍云好不容易安抚下元伯,不惜用自嘲的戏码。而高懿懿还不明不白,想到进城路上那些比都护府率先抵达的流言蜚语,小女娃也被逗笑,她放下腿,举手道:“我也跟元伯出去住。”

“好吧。”李绍云提醒道,“但我最近就安排你去武朵那里,你要随时做好准备。”

高懿懿一听到武朵的名字,瞬间想起自己究竟为什么生气,于是又不依不饶地瞪向元伯。

“噗嗤。”那边李绍云上下打量了女装诚辉一番,实在没忍住,笑了出来。他摇了摇头,问向候在一旁的宫女——那些当年跟着皇子妃嫁过来的亲信:“可有别显得她这么壮实的法子?现在这样子,别说像不像寻常人家的小娘子了,我都怕武朵见了还以为她是来寻衅滋事、抢劫绑架的。”

“你……”高懿懿本就对这项任务不情不愿,又被李绍云这样挑剔,顿时感到不满,“你行你上啊?”

宫女们纷纷笑开,你一言我一语地支招。总结下来就是,健硕的肌肉稍加休息尚能松解,但高司马优异的大骨架实在是鹤立鸡群,在女人堆儿里埋没不了一点儿。

“唉,罢了。这几天你跟着几个姐姐好好学习怎么做那些日常事务,争取靠技能被人看上吧。”李绍云吹着杯中热茶,也跟着笑,随后他顿了顿,正色道:“到了人家府上,可就只有你一个人单打独斗了。再多小心也不为过,别出岔子。”出了岔子,手脚一定要麻利。

高懿懿看出李绍云的严肃,不敢造次,只好应下,一边她还委委屈屈地瞟了元伯一眼,嘴里嗫嚅着:“凭什么让我去伺候她武朵啊。”

元伯本来就不赞同这个计划,一见那小眼神,更是心疼,转头就要向李绍云求情,却被一眼识破,当即打断。“让你学着伺候人,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你进去放机灵点儿,那武朵先生跟三皇子或是其他什么人都有何接触?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要做什么,全都要记录清楚,及时传回。”

高懿懿感到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我这还未必能混进去呢,你就这么多要求……”

“诚辉,你记住了,”送走几位宫女,李绍云阖上门,背对二人沉声道,“今日你只是做戏伺候伺候别人。若是我的目的或是元伯的身份暴露,那就是别人来给我们俩收敛尸体了。而你,如若逃过一死,这后半辈子也就只能靠伺候别人过活了。”

李绍云再回身看去,诚辉表情比他还要肃穆。

高懿懿再次瞥了一眼同样神色沉重的元伯,然后她跳下凳子,刚踏出一步,顿了一下,又抬脚把裙摆扯起来,就这么踢踢踏踏地推门走了出去。

“切,想都别想。”她根本不在乎李绍云提醒的那最后一句。谁敢让她伺候,那就等着被她拉着一起下地狱吧。但是……还有前半句。

回到被安排给自己的房间,一个熟悉她的宫女端进来丰盛的餐食,笑着摸了摸高懿懿的发髻,哄她多吃点儿,这才阖门退下。但高懿懿看着那些长安美食,罕见地毫无胃口。她坐在床边,拉过放在一旁的包裹,俯身在其中翻找一通,终于摸出来一对珍珠耳坠。

她将那黯淡无光的珍珠举在眼前,就着烛火盯了许久,最后将其收在胸口,翻身缩在床角,就这样和衣睡去。

李绍云路过时发现她没熄灯,以为高懿懿还醒着,轻轻敲了门进来,只听到帐里的小姑娘睡意朦胧地轻轻念叨着:“静安嫂嫂,保佑我顺利潜入。”

多年练武使他耳力过人。李绍云的动作僵在门口。不知作何感想。

半晌,他反而把门合拢,退了出去。从院子里叫了侍女去安顿好高懿懿,而他自己独自回到房里,一夜了无睡意。

——————————————

宫外传来“噼噼啪啪”的热闹声响,爆竹不绝于耳,唤醒了离门口最近的几位同僚,他们揉清眼睛后,互相打着招呼,结伴走去欣赏夜景,捋着胡须吟诗庆祝。李绍云的思绪也再度被打断。他那个位置看不到门外的驱邪景象,只是有些惊讶地听着响,宫中装备先进精良,必是绚丽到令他堂堂皇子都感到惊奇陌生的色彩。

李绍云想起来,自己在这宫中度过的新年屈指可数。

人生前十几年,在前朝都尉府,他太年轻,只能做着不紧不要的工作,是个忙忙碌碌的跑腿,在父亲那里永远透明,这倒是符合母亲的心愿。后来,父亲逼禅即位,入主皇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他那时还在为母亲守孝,远离核心。

等他丁忧归来,正值新帝忙乱,他就被后宫有意隔离在行宫减少威胁,父亲……哦,这时该叫父皇了,父皇自然无心太子以外的任何一个儿子。一开始骊宫里尽是暗中盯着他的眼线,李绍云孤身无依,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结果他还没折腾几年,东宫就出事了。

心心念念就是总是近不了身的父皇突然近在眼前,李绍云以为他转运的机会来了,事实上那确实是个天赐良机。他不仅头一回抓住了父亲的目光,甚至一步登天、一举封王。那时长安内外人人谈论,对呀,圣人子嗣众多,以前只是没来得及挨个封荫而已,太子一倒,以后花落谁家都有可能哇。

众皇子深受鼓舞,一个个都踌躇满志起来。这当中,李绍云自然头一份地觉得自己任重道远。树大招风,他疲于应对,加之听说好友长孙嘉恒逃过一劫、远走母家的传言,李绍云在父皇眼前没开屏几天就领兵戍边去了。

此后经年,他的每个新年都是在漠北的沙尘和陇西的狼烟中度过的。尽管周遭百姓偶尔也会拿出秸秆摔来摔去,权当爆竹讨个喜气,和现在他在殿内听到的朦胧声音也没什么两样。但军营里的温酒热菜才是李绍云熟悉的年味。团圆与否……

叮铃铃,叮铃铃铃铃。

与所有在这天里穿上最好行头的人们一样,那人也会翻出自己压箱底的宝贝仔细装扮一番。或殷红或澄白的耳珠子随着她的步伐弹跳碰撞,不断靠近,直到落座于他身边,得他全神贯注,才美滋滋地收了声,只作灿然光亮娇艳炫耀。

团圆与否,只取决于那人还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