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肃穆,僻静简朴。
翌日,薛婉柔是被外头战士操练的声响唤醒的。等她收拾妥当,推门出房,正有一群完成拉练的队伍从前经过。薛婉柔一惊,掩门缩回院中,等脚步声消失才与侍女悄悄探出头去。
李绍云三两步窜上高台,随手擦了把汗,然后叉着腰眺望一批批士兵从远处的旷野逼近,或策马或徒步。这就是他的日常。视线不自觉向后方一处相对封闭的小院转去,被他及时纠正回来。那并非他的归属。
薛婉柔听着一波接着一波的脚步声,最终决定还是待在院子里比较好。她叫侍从关好门,自己往房间走去。侍女忐忑地问她餐食怎么办,薛婉柔有些头疼。军中有集中的伙房,二皇子临时给她辟出一块住处,并没有配备食材厨具,看样子是要她入乡随俗喽。她刚想到要不要派几个侍从去打个饭回来,就听头顶冒出一声清脆的童言:“诶呦!伙房可远了,我带你们去?”
院中几人都被吓了一跳,猛地把自家娘子护在身后,张望一圈才发现趴在墙头的小女娃娃。薛婉柔一眼认出,那人正是初见时坐在二皇子怀里的小孩。顿时,一种隐秘的情绪取代了纠结,她试探地走近,拿出最甜美温柔的态度,抬头问向对方:“你是谁呀?我带了些江南的特产,你要和我们一起吃吗?”
高懿懿一听有好吃的,立刻站起来点了点头。她重心不稳地晃了晃,吓得院中又是一顿惊叫。“好哇!我叫高懿懿。”她习以为常地屈膝稳住自己,把上一旁的屋脊,另一只手还招呼着她们,“先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去打饭。”
“高?”薛婉柔脑中冒出一个问号,然后点了几个伙计随着女孩出了院。
等与小女孩一齐坐到院中的石桌边,薛婉柔才得以仔细打量对方。头顶两个小揪,东拼西凑的超小号短褂,束袖束腿,塞了布条才勉强合脚的短靿靴,俨然一副小战士的打扮。高懿懿坐也没个坐相,踩在石头凳面,蹲着够向侍女摆在一边的腊味,指甲缝里也埋埋汰汰的。
薛婉柔看不下去,趁她还没够着,自己夹了一块,递到女孩嘴边。等高懿懿嚼完,她和蔼地问:“你可是二皇子府上的人?”
高懿懿伸出舌头舔了一圈,吃得心满意足,毫无戒心地点头回应:“是吧。我跟元伯来的,元伯在二皇子府中干活。”薛婉柔一听这孩子不是李绍云自己带出来的,心底没由来松了一口气。看她那不太聪明的样子,薛婉柔放弃了询问元伯到底做什么的想法。
高懿懿在投喂下又咽下一口馕饼菜卷,然后在薛婉柔自己优雅喝汤的时候冷不丁冒出一句:“听说你是来嫁二皇子的嫂嫂?”
薛婉柔手一抖,汤汁尽数洒回碗中,好险没把口中的喷出去。她掩面咳了两声,清了嗓子,红着脸问:“你这听谁说的?二皇子吗,还是元郎君?”薛婉柔又打量了高懿懿一番。这孩子自认是二皇子的妹妹,看来那位带她来的元小郎君与二皇子关系匪浅。
“魏枫说的。”高懿懿毫不犹豫地出卖了情报来源。薛婉柔稍作思索,问魏枫是否是二皇子母家的人,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她进而问二皇子对此有何看法。高懿懿用脏手挠了挠头,表示二皇子心情不好,生熟人都勿近,她也不知道。
“元郎君也勿近?”
高懿懿翻了个白眼,很不情愿道:“元伯说二皇子是他朋友,他们到哪都要一起。”
薛婉柔的表情变得有点一言难尽了。
高懿懿没看出她的心事,自认为应该礼尚往来,于是开始问她:“你叫薛什么呀?”
“薛婉柔,温婉的婉,柔顺的柔。”她想不明白,干脆抛开脑中有的没的,专心跟小女孩边吃边聊,“你的名字是哪个字?”
“笔画特别特别特别多的那个‘懿’字。”
“……”这形容,怎么说呢,但凡高懿懿少说一个“特别”,薛婉柔都容易想错。结果虽然高懿懿解释得十分没有文化含量,倒是很有效率地让薛婉柔了解了。如今薛婉柔已经从对方的天真做派和窘迫外在中完全看出来,高懿懿大概率是受到战争牵连的可怜孩子。这在她的旅途后半程,尤其常见。
“嘉言懿行,真是个好名字。”她怜爱地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由衷地称赞。
“是嘛?”高懿懿听得十分开心,立刻补充道,“元伯给我取的。”
薛婉柔愣了一下,随后释然,一边给她擦嘴,一边随口问到:“元郎君是你什么人呐?”
“元伯是我小弟,我罩他的。”高懿懿回答得无比自信。
薛婉柔不禁乐了:“他看起来应该比你大吧?怎么是你小弟?”
高懿懿表示,要不是二皇子突然冒了出来,本来一直是她带着元伯流浪的,所以理应她是老大。薛婉柔听她心平气和地讲起两个半大的小孩怎么风餐露宿、乞讨谋生,讲得却比自己小时候睡前听的童谣还要有趣阳光,心下一抽一抽地揪紧。
“那你到底要不要嫁给二皇子呢?”对方在薛婉柔愣神的时候已经绕回了话题。高懿懿迫不及待地把魏枫对自己说的那点儿私话交代得明明白白,“魏枫说府上正缺个女主人呢,你要愿意来的话正好,二皇子肯定高兴。”
薛婉柔为她的口无遮拦羞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半天没接上话。高懿懿看出她犹豫,煞有介事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很大度地摆摆手,又问:“算了算了,元伯说这事儿不能强求。那你知道薛静安在哪里吗?我去问问她愿不愿意。”
薛婉柔愣愣地回神,茫然道:“我就是薛静安呐。”
高懿懿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发出了疑惑的单音,沾着满嘴饭粒,呢喃道:“难道是我方才听错了?”然后她把饭粒也舔干净,追问道:“好吧。你是薛静安,你不嫁。那薛婉柔呢?”
薛婉柔:“……嗯?”
两人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薛婉柔终于试探地打破了僵局:“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婉柔是我的名,静安是我小字。没有两个人。”
高懿懿张着大嘴,眼睛一转,然后诚恳发问:“‘小字’是什么?”
“呃,”薛婉柔斟酌了一下,用一种对方可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在更亲切的场合下用的名字。”
“噢!”高懿懿恍然大悟,指着自己的鼻子,“就是乳名呗。我也有,我叫崽崽。”
薛婉柔闻言一笑,告诉她,乳名又是自己的另一个名字了。高懿懿听得云里雾里,直到李绍云扣门走进,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小女孩一出薛婉柔的小院,就跑去找元伯。用十分委屈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薛婉柔有那么多名字的羡慕。
元伯从账目中抬起头来,嗤笑她:“瞧你说的,肯定是没好好听先生讲课。表字是十五岁及笄时候起的,你才多大。”
高懿懿故作知晓健忘,然后眼珠一转,笑嘻嘻地凑上前,站在凳子上、趴向元伯:“那你及笄了呀,你小字如何?”
元伯顿时无语,揪着高懿懿的耳朵:“你就是没认真听讲吧,还狡辩!”虽然元伯没有冤枉高懿懿,但这事儿确实不怨她。府中请的先生并不知晓高懿懿对此等常识一窍不通,上来就讲四书五经,难怪高懿懿听不下去。她宁愿去操场跟着士兵们舞刀弄剑。
另一边,二皇子已经看过薛父前后的两封信,一曰女儿前来相会、期冀履行长辈约定,二曰女儿途中生疾、取消会面。他心下自然不快,但圣人对自己的责罚与薛家无关。两家人多年没联系,他把薛婉柔晾在府上也不好。所以李绍云不得不和薛婉柔商议此事。
遣散周围侍从,李绍云坐在薛婉柔的对面,将两封信推还给她。“伯父的意思我已了解,”李绍云尽可能和颜悦色地冠冕堂皇,“只可惜我与娘子无缘。愿娘子早识良缘,顺遂一生。”
同样经历一个不眠之夜,薛婉柔回想路上种种,已经暗暗下定决心。哪知二皇子没给她开口试探的机会,直接拍板钉钉了。薛婉柔有些失落,刚听高懿懿的一番话,她还以为二皇子会希望自己留下。眼看对方又要走,她脱口而出:
“‘天各一方,虽是难事,未见得没有趣处。明月两轮,年光有异,皆托尺牍见金兰所见,闻车笠所闻,感肺腑所感’,殿下可有印象?”
李绍云闻言顿住,僵硬地转回身,十分惊讶地盯着她:“你怎么知道这些话?”
对方这番反应既不是感慨也不是躲闪,令薛婉柔蒙了。她难以置信地嗫嚅着:“这不是改元后,殿下给我的信中所写的吗?”
“什么?”李绍云大惊失色,“母亲仙去后,我何时有给你写过信?”他那时孑然一身,是有收到过一次薛婉柔的来信,可他当时自知被困行宫,身不由己,便没有尝试与多年不联系的薛家强搭关系,并没有回信。至于薛婉柔方才说的那番话,他想了一阵才有点印象,他大概跟元伯……当时的长孙嘉恒提过差不多的意思,因为嘉恒当时来找他玩,偶然看到了被他搁置在一边的来信。难道说……
李绍云突然想明白了元伯昨日的奇怪举动。彼时在行宫的长孙嘉恒就像个小大人一样劝说他向薛婉柔表明心意,被他接连拒绝后,就再也不提回信的事,但时不时总在他面前提起薛家,尤其是薛小娘子的近况。太傅之子仿佛从那之后就多了一门研究的学问,非要缠着他一起讨论。
薛婉柔以为二皇子是在与她彻底撇清关系,不禁悲从中来,泪水盈满眼眶。言语上,她则故作坚强,质问到:“殿下既然说从未与我通信。那‘墨中藏锋,娇软柔弱只怕是娘子表象,蕴含无尽气力,所以生畏’也是我凭空捏造的喽?”说完,她抬腿跑回屋中。
李绍云则原地老脸一红,心里暗骂元伯那小子太过分,这话怎么也给他抖搂出去了。就算抖搂出去,好歹也像上一句那样润色一下啊。
薛婉柔气急,翻出那从不离身的一沓信封,不禁为自己这般离经叛道感到懊悔不值。她又跑出门去,将那一捧执念全都甩进二皇子胸前,然后彻底消失在门里。
有侍女听闻动静,探头看了李绍云一眼,然后飞速闪进门里去。李绍云惊讶地看着满手信件,随机摊开一张细看,几日来逐渐麻木的表情顿时恢复了生机,五彩斑斓了起来。
“元伯!你给我出来!”
正听高懿懿说到李绍云打断她和薛婉柔对话的元伯闻声跳起,连忙叫高懿懿务必将二皇子拦在屋外,他自己则慌忙逃向后门。
高懿懿是个重情重义的江湖老大,差点跟二皇子拼命。李绍云被她纠缠折磨够呛,终于放弃,甩开小女孩后就自己回到书房,一封信一封信地读来。
只有元伯代笔替他写的回信,李绍云只能揣测薛婉柔的每一封来信如何。
这封大概有她讲了下她自己新学了哪些课本,其中哪些觉得无趣,哪些父母又不让她细究。
李绍云忆起,嘉恒曾问他,女子的学问与男子大相径庭,可士人贵族皆以迎娶才女为荣,又觉才女矫情、顺从不足,他更愿娶何者为妻。他当时哪知道是回复薛家娘子,况且也没有什么心情跟人辩论社会风向,闻言只是满腹牢骚,将他娘和自己所受的种种不公宣泄一通,最后得出个结论。“若我要是个女子,嘉恒,”彼时年轻气盛的二皇子对好友推心置腹,“我才不管什么温良贤淑,什么才貌双全,我先学他个十八般武艺在手,这家里自然有人会贤良得起来。”他这番话被长孙嘉恒斟酌美化一番,写在了信里。
哦,现在想来,大概自己当时是想要做高懿懿那样的野人吧。李绍云不禁为自己的痴言妄语感到羞愧。好在嘉恒也不同意他不成熟的想法,追问道:“像你所说的这样的奇女子,恐怕很难成家啊。”
李绍云当时想都没想,硬气道:“谁敢不娶?我不能武力制服吗?”
嘉恒道:“你这样做是违法的。李小娘子如何与国法相对抗?”
李绍云回答不上,只得放下手中活计,仔细思考起这个问题。“嘉恒,你说的有道理。国法虽没说以才情、性格为裁决标准,可奖励制度倾向明显,实则支持对娘子们的筛选。不过反过来讲,对郎君们不是亦然?忠义和睦、多才多艺是君子之道,娘子们在择选夫婿时同样参考封赏体制。如此看来,所谓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即是对品阶的迎合维护。”
嘉恒闻言点头:“风向,即是筛选和聚集。才女配诗人,贤妇佐大夫,如此便能养育出更有才的才子佳人、更忠义的忠臣名相。”
李绍云想了想,冷哼一声,又低头去打理手中的武器:“既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愿他们真能做点名副其实的事来,莫浪费了父亲母亲的一番美意。我等凡夫俗子,没那博闻强记的本事,还是把师傅的绝学练就,身体健壮伶俐些,别轻易摔进池子里叫爹娘担心就是。”
长孙嘉恒羞愤驳斥:“我那不是自己摔进去的!”
最后嘉恒把李绍云订正后的想法换了个主语补上:诸学争鸣,各有千秋,各司其职,亦如卿通水市、余穿百步。人各有志,娘子寻性所致,独领风格,自有益处。
……
李绍云翻过一轮,心下恍然。在那个他未经意的时候,竟然通过元伯的手笔与薛婉柔交流过如此深刻的想法。他一时间不敢将它们认定为自己与薛小娘子的共鸣,因为毕竟有元伯妙笔生花、化腐朽为神奇。李绍云只是明白了薛婉柔为何对自己这两日的表现如此吃惊、委屈。谅是谁面对经年笔友换了一副心肠似的站在身前,也不会无动于衷的。
她本不会了解自己如此之深。这是她的意外,也是他的幸运。
傍晚,山间晚霞绝美。薛婉柔却无心欣赏。二皇子独自登门拜访,邀她同行散步。魏枫与薛家的一位侍女远远跟着。
李绍云向薛婉柔道明原委,请求她原谅自己的懦弱。至于友人的妄举,他为保守长孙嘉恒的秘密,只能胡乱揽在自己身上。
薛婉柔终于放下心来,原来痴心妄念确不全是虚幻缥缈的,真是万幸。她难得静下心来感受陇西平凡而自然的美感。
二皇子站在她旁边不远处,背手望着夕阳,叹息感慨:“若我大败西戎,仍是勤王,那时看到伯父来信,当是天时地利……”他言之未尽,因为已无意义。
“那‘人和’呢?”薛婉柔追问。
李绍云注意到她的目光,转过头来对她微笑:“人和?即便今日这般,看来也是和的。如此甚好。”
薛婉柔娇羞地移开视线,等二皇子转回去,她又忍不住重新盯上去。这副模样,真是恨不能拓印在脑海里,走到哪都翻出来品析一番。
终于,她忆起礼数廉耻,转身望向另一边。山下营地里也热闹非凡。再往后,是从田垄往家里赶的老老少少。薛婉柔静静地看了好久,李绍云走到一边去摘石头边的叶子,也没有打扰。
“殿下?”她回过身去,惊讶发现对方从某处重新现身,才定了定神,走上前,继续说道,“小女与二皇子打小有婚约在身,通信数年未闻嫌隙。今日相见,妾慕郎君,郎亦眷妾身,缘何不成?”她在李绍云瞪圆了的眼神中粲然一笑:“小女做不成勤王妃,还做不得二皇子妃吗?”
火红的余晖朦胧摇曳,映衬她明亮的眼眸婉转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