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竹马何时胜天降 > 第二十四章 纵横捭阖(下)
换源:


       东市佛寺。

元伯刚从佛像后转进屋,武朵就放下笔迎了上来,正色道:“我不便多待,就有事直说了。”

听武朵如此严肃,元伯也收了笑:“洗耳恭听。”

武朵神色凝重地看向元伯:“你对四皇子了解多少?”

元伯不语,笑得她心下更乱。武朵知道,凭借对方的头脑,元伯一听这话,已经基本了解了她的难处。要不是和元伯早通心意、又同病相怜,搁往常这般被人拿捏,武朵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朵儿这是终于想起来,谁才是韦王最大的障碍了?”元伯并未直接回答,但相当干脆地肯定了武朵近来的忧虑。其实元伯心里比她还惊讶,因为本来他是想借这次会面想方设法把话题引导到四皇子身上,拉拢韦王以解李绍云的燃眉之急,没想到武朵也想到了这个人。难道韦王也遇到了和四皇子有关的难处?

武朵见元伯也这么想,更觉局势不妙,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才回应:“四皇子生母是贵妃,正逢恩宠,又一家独大。况且四皇子亦是武将,于勤王来说更是障碍。”防守反击。

“不错。”元伯答应倒快,对此局面早有心理准备。既然武朵已经认识到这个份上,他也没继续遮掩,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有一点可能需要提醒你一下。贵妃可不是什么‘正逢恩宠’。昔日圣人还是军府都尉的时候,其就在几个妾室中脱颖而出,虽然说不上动摇正妻吧,但从圣人一登基就封之为四妃之首,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要知道,同样是生有一子,只有五皇子的生母因为父亲兄长在兵变中立功最大,才得了淑妃的封号。而糟糠伴侣的魏氏在后宅资历最老、能与皇后持平,只可惜在新皇登基前就因二胎难产去世,最终在皇后极力劝说下,圣人也没给追封一个妃位,仅冠上个九嫔之首的昭仪,几人差距如此悬殊。而且如此一来,有已逝魏氏的天花板挡着,年轻妾室们的位分顺势往下排去,也没人敢言不满。比如李疾霆的生母是昭容,位分紧挨着魏氏,竟算是最体面的了。而六皇子是李虑深酒后糊涂的结果,其生母凭借兵变时为窦氏挡下致命一击,得皇后礼重才脱了籍,被封了个婕妤。

剩下这些话元伯没说,但足够武朵自己想明白。他是在提醒武朵,韦王除了昭容健在,其于圣人看来,和勤王并无任何不同。

武朵是投降归顺的前朝贵族,对李氏皇室的内幕并不怎么了解。韦王李疾霆又是个厌恶猥言私语的,很难从他口中多了解一二。她知道以李绍云的年纪和长孙家当年的受宠程度,元伯他们在这方面必然比自己更有优势。

武朵闻言略作思索,她对此结论也早有打算,遂点点头,开口回应:“如今四皇子年纪也不小了,尚且没受封,不受重视的二、三皇子倒是纷纷立功封爵。这样看来,头顶封号未必是件好事啊。”

“恐怕两位殿下争风斗艳事小,”元伯也完全没了笑意,“为四皇子趟泥铺路才是本质。”他跟着李绍云经历过一次削爵,比武朵更清楚皇帝的想法。

当年一场腥风血雨,东宫空置。劝谏圣人再立储君、巩固国本的奏折一篇接着一篇。但没人敢提具体人选,圣人自己也不可能再轻易给谁翻云覆雨的机会。可拖着吧,催促声又不断,听得圣人心烦。

李绍云就是在这时候冒了出来。一个没什么背景、被扔在行宫的庶子,丢出去当个靶子也不心疼。况且还是他不遗余力“求”着圣人把他举起来当这个众矢之的。

于是李虑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二皇子封了王。这在群臣看来,无疑是皇帝谨慎之下的格外偏爱,只等他日李虑深从心理阴影中恢复过来,二皇子便能再进一步,当真是曲线救国。集中在皇帝身上的炮火被围绕在勤王身边的阴谋诡计所取代,圣人得以清心静气。

一等圣人恢复元气,勤王也刚成气候,李虑深一道令下,去了李绍云头上的光环,就像扔掉一张用过的帕子那般简单。朝堂各方势力立刻又成了一群无头苍蝇,方惊觉已经错失太多、无法在满血的圣人面前“李”门弄斧,因此只好一边谨小慎微地收起尾巴,一边蒙头转向地重新揣测圣意。而没了勤王光环的二皇子……

他只是那张帕子,而且被用脏了。

元伯紧盯着沉默思考的武朵,观察等候对方想明白——三皇子只不过是另一张帕子而已。

武朵放下抵着下巴的手,沉声道:“韦王借户部、刺史之手干预西北政事,驳了四皇子的面子;勤王收兵京师、入主兵部,威胁四皇子的势力。”她直视元伯,目光灼灼:“不知我们现在求神拜佛,还来不来得及?”

“噗嗤”一声。元伯听对方还在旁敲侧击,不禁觉得好笑,于是他也不急着切题,不着调地接上:“那就看这菩萨灵不灵了。”

武朵见他不上钩,自己开始上火:“你倒是不急?”

元伯摇摇头,慢条斯理地:“我还真是不急。两人遇虎,只要跑得比另一个人快就成。在被过河拆桥这件事上,骈行可比你那位威远处理得强多了。”

“殿下属兔,所以我希望殿下行动跟兔子一样快,不,殿下要跑得比兔子还快,任何疾苦都追不上。”此时元伯还不知道李绍云已经动作迅速地安抚住了贵妃。静安在天有灵,她也许会欣慰吧,骈行反应确实比兔子快。

武朵正欲驳斥,闻言却愣了神。她以为元伯会说李疾霆的经历不如李绍云复杂,所以韦王处境更加糟糕,可现在听来,对方似乎认为李疾霆也被圣人用完即扔过。这又是怎么回事?

可一直被元伯牵着鼻子走,令武朵已经十分不爽了,她不想再听对方揶揄自己坚定选择的伙伴,于是冷下脸来,不再转弯抹角:“勤王刚回京都,前朝后宫亦无耳目,形单影只,可是孤立无援。”

元伯见其终于说到点子上,也不再言近旨远:“韦王在朝中眼线与四皇子平分秋色。然并无扭转乾坤的力量,就算第一时间获知消息,也难逃魔爪。”

武朵诚恳地点点头:“所以两位殿下各自单打独斗是不可取的。只有不计前嫌,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平稳渡过此劫。”

元伯微笑,用眼神表示赞同,又道:“皇子们勾心斗角,孔雀开屏各展所长还好,要是结盟排挤,我恐怕御史大夫第一个不同意。他虽然是个太子党,但是圣人心腹,对几个皇子在圣人眼中几斤几两了然于心。要对付四皇子,他是个大问题。勤王是武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适合轻举妄动,还得请韦王殿下想想办法。”既然思路达成一致,就该来谈条件了。

武朵知道元伯必然不会轻易答应合作,但这个条件令她一时间参不透。她大概分析,元伯可能不想完全放任李疾霆掌握情报来源,但要左右人事、现安插勤王自己的眼线,必然引起御史台的留意,而御史大夫偏向四皇子,所以元伯才要韦王代为周旋。倒也合理。

“那若时机成熟,或者四皇子麾下重兵不利于韦王……”武朵提出,由勤王充当这场合作里冲锋陷阵的那个。

“我等自然当仁不让。”元伯并未推辞。他深知不可能指望手无寸铁的韦王杀入重围、彻底控制住四皇子,那么这种脏活必然落到李绍云肩上,他们又处于信息下游,很容易被人当枪使,所以元伯才提出御史大夫。等武朵和韦王商议就会知道,那人是不可能被拉拢的,所以韦王要想拿下四皇子就只能想办法除掉他。元伯这么安排,为的就是增加韦王与他们合作的难度,断其后路。

什么不计前嫌,鬼才相信。只有深度绑定的恐惧才有可能达成通力,它甚至远比利益倾斜更有效果。

武朵想了想,道:“我会与威远商量一番。”元伯点点头,此事干系重大,他也得同李绍云细说。

皇宫内,五皇子这几天玩得开心,但也心累不已,叫上六弟准备一齐出宫逛逛。半路碰上四皇子李吉鸢,两人一如既往地恭敬打过招呼,正欲让路,却被其叫住。

“五弟,六弟,”李吉鸢身子矫健地从马背跃下。他背手走近,先礼数周到、一个不落地问候了两位皇子一番,然后才面向五皇子李显智,和颜悦色地问他:“难得二皇兄回京,又赶上两位皇兄封官荫爵,再加上过年喜庆,桩桩喜事真是乐得忙活。”

“呃……是?”李显智没明白对方要说啥。正想着要怎么接上,就见李吉鸢话锋一转:“只可惜场面太大,两位皇兄忙不过来,都没跟咱们兄弟几个好好说上几句话。”他叹着气,很惋惜的样子。

李显智与李景然对视一眼,五皇子好像听明白了。“哦!”得到六弟的眼神肯定,李显智信心大增,立刻堆起笑脸,对四皇子说:“可不是嘛。好久没跟皇兄们放松地把酒言欢了。说起来……呃,说起来……内人刚为我添一女,不满周岁,甚是可爱。皇兄们还没见过吧?”

四皇子觉得李显智真是个废物,编个由头都编不明白。他当然见过,满月礼都是他亲自送的。但这位小郡主此时是重要的战略手段,所以李吉鸢选择性遗忘。

五皇子在他不甚满意的微笑和配合中表示会张罗邀请众皇兄到府上做客。等四皇子走远,李显智的嘴角才耷拉下来。他对李景然抱怨:“这是四哥要试探两位皇兄,又不想显山露水,要我出面攒局呢。”六皇子理解又无奈地耸肩,笑着安慰。

“唉,不说了,你先陪我去喝一杯。然后再帮我想想怎么安排这事儿。”五皇子垂头丧气地勾着六皇子的脖子往回走,“真是服了,幸好想起来小丫头,不然真是难为我。诶?六弟,二皇兄似乎还好说,但咋邀请三皇兄啊,他要又推脱不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