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三国夫人今宵可愿与我同枕共席否 > 第十一章 黄巾旧部
换源:


       三日后,颜良率领一千轻骑抵达汝南郡治所安城。

汝南地处豫州南境,西接荆州群山,南临颍水通达淮南,逆汝水而上可直逼许都。

这里山峦起伏,当年曹操击破汝南黄巾后,大量残部遁入深山落草为寇。

袁绍南下的消息传来,这些蛰伏已久的黄巾余众趁机出山,打着响应袁绍的旗号四处劫掠。

加之汝南本是袁氏故里,当地豪强多与黄巾暗通款曲。

在内忧外患之下,郡兵节节败退,南部诸县相继陷落,郡守被杀,安城也落入黄巾之手。

颜良抵达时,安城内外已聚集数万之众,首领龚都、刘辟皆在城中。

但令颜良意外的是,这数万人中能战者不过六七千,余者尽是老弱妇孺。

即便那些所谓的青壮,也大多衣不蔽体,手持削尖的木棍,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

“就凭这些乌合之众,也妄想威胁许都?”许攸骑马随行,望着道旁杂乱的营寨连连摇头。

颜良笑而不语。

汝南于他不过是个跳板,他从未想过真要替袁绍卖命。

这些黄巾军虽不堪大用,但若能择其精锐加以操练,以他的统兵之能,必能练就一支劲旅。

进城一路,满目疮痍。

街道上空无一人,唯有黄巾士卒来往穿梭。房舍破败,显然遭过洗劫。

当颜良看见几个黄巾兵提着鸡鸭从民宅中走出时,顿时明白了一切。

哀哭之声隐约从巷弄间传来,颜良只觉心头沉重。

来到这个乱世后,他一心只想着称雄争霸,将前世在职场受的委屈尽数发泄。

直至此刻目睹民生疾苦,方才醒悟:群雄逐鹿,受苦的终究是黎民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喃喃低语。

一旁的许攸闻声,面露惊诧。

天下诸侯众多,但真能心系苍生者寥寥。

此话若出自袁绍、曹操之口,他毫不意外,但从一介武夫颜良口中说出,却让他震撼不已。

“颜子义啊颜子义,你究竟还藏着多少惊喜……”许攸暗自感叹。

颜良并未留意许攸的神情变化,此刻他心中已萌生新的信念:既要平定这乱世,就当以仁义待天下百姓,让他们得以温饱。

但他同样清楚,无实力的仁义只是空谈。

刘表、孔融等人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欲行仁义,必先执干戈。

悟透此理,他握刀的手又紧了几分。

马蹄声起,数骑迎面而来。

“不知颜将军驾到,刘辟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当先那黄巾将领拱手施礼,身旁另一将自称龚都。

颜良打量刘辟,虽作黄巾打扮,眉宇间却颇有正气。

《三国演义》中,刘备兵败汝南时,正是刘辟死战相救,才撑到赵云来援。此人虽出身草莽,却是个忠义之士。

“刘将军不必多礼。”颜良拱手回礼。

二人引颜良入太守府。

大堂之上,颜良假意谦让,刘龚二人再三请其上座。颜良不再推辞,昂然入主位。周仓按刀侍立,许攸陪坐一旁。

颜良借袁绍之名抚慰二人,对方也表尽忠心。

“既然二位愿听调遣,颜某就不客气了。”寒暄过后,颜良转入正题,“曹军不日即至,若要退敌,二位须依我两件事。”

刘辟忙道:“将军但请下令。”

颜良颔首:“其一,立即下令所部停止扰民,不得再动百姓分毫。”

大敌当前,若惹得民怨沸腾,内乱必生。

许攸闻言微微点头,暗赞此策高明。

不料龚都当即反对:“破城掠财是天经地义!不让弟兄们拿好处,谁愿卖命?”

颜良眉峰骤敛,眼中杀机一闪而逝。

方才还唯命是从,转眼就当众顶撞,这龚都当真不识抬举。

但眼下用人在即,不宜妄动地头蛇,他暂压怒意,淡淡道:“汝南富庶,军需自可依法征取,何必竭泽而渔。”

“颜将军明鉴!”刘辟附和道,“若将百姓粮食抢光,他们必定逃亡,到时满城皆空,谁来供养我军?”

颜良暗赞刘辟见识,确是可用之才,目光如刀锋般转向龚都。

龚都被他盯得发毛,嘟囔着应了下来。

颜良又道:“其二,二位所部兵马须重新整编,统一听我调遣。”

这是要收兵权。

刘辟稍作迟疑,仍领命称是。

龚都却猛地跳起:“不成!我那几千弟兄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凭什么交给别人?”

“龚将军这是要不听调遣?”颜良语气骤冷,手已按上剑柄。

“不敢不敢,颜将军有令,我自会带弟兄上阵,但兵权绝不能交!”龚都态度强硬。

刘辟再劝,龚都仍不肯从,竟扬言若逼急了就带兵走人。

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黄巾贼将,颜良怒从心起,杀意已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