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将乱未乱之时,许攸就曾与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密谋,打算趁灵帝巡狩河北之际发动兵变,废黜灵帝,改立合肥侯为新帝。
最终因事情败露而失败,王芬等人被杀,许攸逃亡。
那时汉帝权威尚存,皇帝在天下臣民心中,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在那种环境下,许攸竟敢谋划兵变废帝,其胆量之大,可想而知。
如今颜良的几番激励,正是勾起了许攸旧日的豪情,唤醒了他尘封已久的热血。
那一句“愿赌服输”,意味着他决心抛开过往,铁了心踏上颜良这条“贼船”。
得此大才,颜良心中大喜,朗声道:“来人啊,拿酒来!今日我要与许先生一醉方休!”
当日颜良兴致极高,与许攸痛饮一场,直至酩酊大醉方休。
次日睁开眼时,已是天光大亮。
颜良梳洗完毕,精神刚从迷糊中清醒过来,许攸便前来求见。
此时的许攸神色平静,不悲不喜,与昨日情绪起伏判若两人,似乎又恢复了那份运筹帷幄的谋士气度。
“将军,昨夜我思索良久,认为汝南并非久留之地,我们还需尽快离开此地,另寻安身之处。”许攸拱手道。
天才谋士不愧是天才谋士,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
颜良心中欣慰,便道:“先生所说,正是我这几日所思。不知先生可有什么想法?”
“将军欲成霸业,必先有成就霸业的根基。我心中倒有一处合适的地方,只是不知将军是否愿意前往。”许攸捋着胡须道。
颜良笑道:“我心里也盘算着一个地方,不知与先生所想是否一致。”
“不如我们将这个地方各写于掌心,然后同时展开,看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许攸好奇心起,便赞同颜良的提议,取来笔墨,各将心中所想写于掌心。
二人同时伸出手掌,对视一眼,缓缓张开五指。
荆州。
颜良表情平静,似乎早有所料。
许攸脸上却露出惊叹之色。
看着颜良掌中那粗犷的“荆州”二字,他隐隐觉得,颜良似乎早已谋划好了一切。
“将军,莫非您主动向袁绍请缨来汝南,就是为了趁机脱离袁绍,好有机会谋取荆州?”许攸惊奇地问道。
颜良笑而不语,默认了许攸的猜测。
许攸脸上再次浮现出深深的震撼,那是对颜良深谋远虑的叹服。
叹服之余,更平添了几分信心。
辅佐如此深谋远虑、英武雄略之主,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二人观点一致,均认为刘表乃守成之主,荆州士人表面归附,实则各怀心思。
计议已定,几天后,许攸安插在许都的细作发回情报:曹操已暗中抽调官渡前线兵力,打算亲征汝南。
颜良不愿与曹操消耗自己宝贵的兵力,当即决定率六千步骑,带着许攸、周仓、刘辟等文武,以及俘虏满宠离开汝南,抄捷径前往荆州。
兵马星夜兼程,五日之后,前锋进抵荆州所属的新野。
荆州下辖南阳、南郡、江夏等七郡,新野隶属最北边的南阳郡。
南阳郡原本是荆州人口最多的一郡,其治所宛城甚至一度是荆州刺史部所在地。
刘表入主荆州后,考虑到宛城离中原腹地太近,惧怕战火波及,才将州治迁往襄阳。
早些年,宛城一直为张绣所据,刘表利用他来对抗曹操的威胁。
官渡之战前,张绣投降曹操,刘表失去了宛城及南阳北部大部分土地,只好将南阳郡治所迁至新野。
欲取荆州,必先夺取新野,敲开这座荆州北部的大门。
颜良正思索时,一骑斥候飞奔而来。
“报将军!前方三十里发现荆州兵马,约有万余!”
“刘表的反应倒挺快。”颜良剑眉微动,喝问道:“可知敌将是谁?”
“据末将打探,敌将是刘表麾下中郎将文聘。”
文聘!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颜良心头一动。
演义中的文聘,可是能击退魏延的人物,武艺相当了得。
正史中,文聘为魏国坐镇江夏,数度挫败吴国进攻,功勋卓著。
刘表重文轻武,手下没几个堪用的大将,文聘算是其中之一。
只可惜文聘前半生在刘表手下始终未能充分展现才华,直到降曹后,才被曹操重用,大放异彩。
“文聘不被刘表重用,心中多半有怨,这一点或可为我所用……”
颜良心中已在盘算如何收服文聘。
旁边的许攸却道:“这文聘也没什么名望,我们略施小计,击败他应非难事。”
“只是我们手中兵少将寡,若惹得刘表起大军来抵挡,只怕到时……”
听许攸小看文聘,颜良心中暗笑。
颜良所拥有的先知优势,在于预知历史走向和那些名人的性格能力。
许攸虽智谋过人,但大多只能通过名声、战绩等表面情报来判断一个人能力。
不过许攸后半段话颜良很赞成。
刘表虽非雄主,但能力还是有的,况且手握十多万兵马,自己想凭六千步骑一口吞下荆州,显然不现实。
若刘表真那么无能,早就被曹操灭了,又何能支撑至今。
权衡至此,颜良微微点头:“先生所言极是。刘表势大,欲吞其基业不可急于一时,须先在荆州立足,然后再徐徐图之。”
许攸暗松一口气。
他最怕颜良急于求成,妄图以武力强取荆州。见颜良如此沉着冷静,不禁心生敬佩。
“眼下我们尚未公然背叛袁绍,而刘表至少在表面上支持袁绍。”
“我以为,我们可在此事上做文章。”许攸捋着胡须,笑得有些意味深长。
“先生有何妙计?”颜良眼眸一亮,表现出浓厚兴趣。
其实颜良心中早已有一套计划,他隐约猜测许攸所想与自己大致相同。
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许攸已是自己的谋士,需给他施展空间,让他感到在自己手下能有用武之地。
许攸便不紧不慢,略带得意地将他的计策道出。
许攸认为,他们可打着袁绍的旗号,借联合刘表之名,效仿当年的张绣,向刘表提出屯驻荆北,由颜良出兵,刘表供粮,联手对付曹操。
刘表既不敢得罪袁绍,又不愿直接与曹操冲突,两相权衡之下,很可能接受颜良的联合请求。
如此一来,颜良便可名正言顺地在荆州落脚,趁机扩充势力,收买人心,然后再伺机谋取荆州。
听罢许攸洋洋洒洒的一番妙计,颜良笑了。
许攸的计策,正是他所想。
颜良“借鉴”了刘备的计策脱身来汝南,自然要“借鉴”得更彻底些
——历史上的刘备正是依靠依附刘表发展势力,经营人脉,为最终取得荆州奠定了基础。
但颜良并非简单模仿,而是要进一步改进。
其一,他要像张绣那样,争取与刘表同盟的地位,而非刘备那样的附属关系。
其二,他绝不会像刘备那样苦等多年,等到刘表去世都不敢动手;一旦羽翼丰满,他会毫不犹豫地与刘表翻脸。
“先生的计策,甚合我意。”颜良表示赞同。
许攸越发得意,便道:“既然如此,那这仗也不必打了。我们暂且安营,派人前往襄阳与刘表谈判便是。”
“不,这仗非打不可。”颜良语气中杀气渐露。
许攸一怔,面露疑惑:“将军既同意与刘表联盟,为何还要动武?”
颜良冷笑一声:“想跟刘表这个滑头联盟,光靠袁绍的名头还不够,还得靠这个——”
刀锋似的目光陡然一凝,颜良将手中的长刀握得更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