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醉卧于人间 > 第四章 萤火与尘光
换源:


       秦雪瑶的行动力惊人。“萤火虫”计划的资金迅速到位,一个由顶尖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在苏芷晴提供的初步生态评估和凌山远程发送的、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地质稳定数据支持下,开始勘探选址。

凌山的要求极其苛刻:学校必须环保、坚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能抵御山区常见的地质和气象灾害,同时还要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这已远超普通希望小学的标准,更像是在建造一个个小型的未来生态建筑范本。

秦雪瑶并未觉得不妥,反而更加兴奋。这证明了她赌对了。凌山拿出的东西,绝对值这个价,甚至远超。她亲自盯着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将其视为自己商业版图中一次极具意义的品牌投资和社会责任展示。

第一所“云岭萤火虫小学”的奠基仪式,凌山没有露面。只有老支书作为代表,激动得语无伦次。村民们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现代化设备和设计图纸,对凌山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层。他们隐约知道,这是那位住在崖上的“奇人”带来的福气。

与此同时,凌山的“松苓酿”也进入了最后的陈化阶段。

他的酿酒坊深藏在鹰嘴崖的内部,利用山体恒温恒湿的环境和一套他自行设计的、基于生物场共振和精密分子过滤的系统。原料来自他那片奇异“盆景园”中几种特殊植物的果实和花蜜,配合收集的无根净水和深层矿物。

酿造过程几乎没有传统工艺的痕迹,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化反应实验。控制台上的数据流不断跳动,调节着温度、压力、能量场频率。酒液在特制的透明容器中,时而如星河旋转,时而如云雾翻涌。

开窖那天,只有凌山自己在场。他取出一瓶酒。酒瓶是普通的水晶玻璃瓶,没有任何标签。酒液呈琥珀金色,微微晃动间,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流动,异香扑鼻,那香气层次复杂到无法形容,闻之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洗涤灵魂。

他倒出一小杯,一饮而尽。闭上眼睛感受了片刻,微微点头:“能量场稳定,活性分子融合度99.7%,杂质低于亿分之一。还算可以。”

这只是他眼中“还算可以”的作品。他封好瓶口,通过苏芷晴转交给了山下等候的秦雪瑶。

秦雪瑶拿到那瓶没有任何包装、甚至显得有些简陋的酒瓶时,手都有些微微颤抖。她迫不及待地回到临时驻地,取来专用的品酒杯,小心翼翼地倒入少许。

酒液入杯的瞬间,香气并非猛烈爆发,而是如同活物般,一层层地、优雅地弥漫开来,填满整个房间,经久不散。那香气让她这个品遍世界名酒的人瞬间失神。

她轻抿一口。

然后,她彻底愣住了。

口感无法用言语形容。丝滑、醇厚、甘冽、层次无穷……这些词汇都显得苍白。它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肉体上的极致享受。一股暖流自胃部升起,迅速通达四肢百骸,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头脑变得异常清明舒畅。

“这……这根本不是酒……”秦雪瑶喃喃自语,“这是……仙酿!”

她终于明白凌山为何提出那样的交换条件。这东西的价值,确实无法用金钱衡量。它一旦面世,足以让全球顶级奢侈酒品全部黯然失色。

她立刻将酒瓶严密收藏好,心中对凌山的评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敬畏,好奇,以及更强烈的合作欲望交织在一起。她开始筹划如何将“松苓酿”以最震撼的方式推向极少数顶尖人群,如何编织它的故事,如何维持它的神秘和天价。

凌山并不知道秦雪瑶的震撼,他甚至没问那十所小学的进展——他知道秦雪瑶不敢也不会敷衍。他收到了第一笔“萤火虫”计划的资金结算(尽管他明确表示不需要,秦雪瑶仍坚持将“利润”部分打入他指定的匿名账户),看着账户里那一长串零,他眼神没有任何波动。

他调出一个加密的界面,手指轻点。巨额资金如同溪流分流,悄无声息地注入几个不同的账户。

·一部分汇入云岭村及周边几个村子的联合账户,指定用于修建连接外界的标准化公路。

·一部分注入一个刚成立的“深山助学基金”,用于长期资助山区孩子直至高等教育的所有费用。

·最大的一笔,则流向一个代号“盘古”的科研基金会账户,备注极其简单:“定向捐赠,基础材料研究”。

这一切,都在网络深海中无声完成,没有留下任何与他真实身份相关的痕迹。他就像一個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随意拨动着现实的琴弦。

然而,再精密的系统,资金的异常流动总会引起某些存在的注意。

某市,一栋普通的写字楼内,国安部门某办公室。

一名年轻的分析员看着屏幕上触发警报的资金流向报告,皱起了眉头。“头儿,你看这个。‘盘古’基金会刚刚收到一笔大额匿名捐赠,来源是海外一系列复杂的空壳公司,但最终溯源……似乎指向国内一个非常偏远的山区账户?这洗钱手法有点粗糙,但又有点……奇怪。”被称为“头儿”的中年男子接过报告看了看,眼神锐利起来:“山区账户?巨额资金捐赠给涉密级别很高的‘盘古’?查一下那个山区账户的近期的所有交易记录,还有,初步评估一下捐赠方的意图。”

几乎是同时,千里之外,某个跨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秘密实验室。“老板,我们监测‘盘古’的公开财务数据时发现一笔异常捐款。捐赠路径虽然隐蔽,但我们的人还是捕捉到一丝痕迹,似乎与近期西南山区一个突然活跃的账户有关联。那个账户与一个叫‘萤火虫’的学校建设项目以及……一个名为‘秦雪瑶’的女商人有关。”阴影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秦雪瑶?她什么时候对基础科研感兴趣了?继续深挖,重点是那个山区账户的最终受益人。任何异常的资金流动,都可能意味着新技术的出现。不要放过任何线索。”

两股不同的力量,因为凌山看似随意的举动,开始悄然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原本寂静的群山。

凌山对此似乎毫无察觉,或者说,并不在意。他正在调试一套新的设备——一套大型的恒温恒湿育雏舱。他已经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三枚极其珍贵的金雕受精卵。畜养大型猛禽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

这一日,山下传来消息,第三所萤火虫小学的选址确定,但遇到了点麻烦。选址地是一片无主的山坡,但邻村有几个人跳出来,声称那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地,要求巨额赔偿,否则就阻挠施工。

老支书协调无果,对方态度强硬,甚至叫嚣要上山找凌山这个“幕后老板”理论。

秦雪瑶派去的项目经理处理商业谈判一流,但对这种地头蛇式的纠缠毫无办法,只能上报。

苏芷晴有些担忧:“要不要我联系一下家里的关系……”她苏家在本地颇有名望。

凌山摇了摇头,目光投向崖外云海:“不用。有人会去处理。”

“谁?”

凌山没有回答。

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事后气象部门确认是极小范围的极端天气)冲毁了那几个闹事者家的果园和鱼塘,损失惨重,却巧妙地避开了小学选址和任何民宅。无人伤亡,但足以让那几个原本气焰嚣张的村民心惊胆战,认为是山神发怒,再不敢提阻挠施工的事。

消息传回,苏芷晴和秦雪瑶都感到一丝寒意和更深的好奇。她们都不相信这是巧合。

是凌山做的?他如何能精确控制天气?还是……他预知了这一切?

就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中,第三位女性,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闯入了这片逐渐变得不平静的深山。

她没有开车,而是背着巨大的行囊,风尘仆仆,沿着刚修好的路基走来。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明亮而坚定,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执着。她的相机镜头盖沾着尘土,笔记本的边角已经磨损。

她叫林静,是一名独立调查记者,常年追踪国际冲突和援助资金流向。她最近在调查一笔神秘的资金——数笔来源不明、但最终都汇入西南边境几个贫困地区教育、医疗项目的巨额捐款。捐款路径专业而隐蔽,但她凭借记者的嗅觉和韧劲,竟然一点点摸到了云岭村这个最终节点。

她听说这里有个奇人,捐建了很贵的学校。她想来采访,想知道钱从哪里来,目的是什么。是纯粹的慈善?还是某种洗钱或沽名钓誉的新手段?她见过太多黑暗,习惯性地保持怀疑。

她在村口遇到了正在指挥工人搬运特殊玻璃建材的苏芷晴,和刚刚下山了解小学进度的秦雪瑶。

三个风格迥异,却同样出色的女性,在云岭村这个小小的舞台上,第一次齐聚。

林静看着明显不属于这里的苏芷晴和秦雪瑶,又望了望云雾缭绕的鹰嘴崖,拿出了她的记者证和调查资料,单刀直入:“你们好,我叫林静。我想了解,‘萤火虫计划’和那些匿名捐款,与山上那位凌山先生,到底是什么关系?他的钱,从哪里来?”

苏芷晴和秦雪瑶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麻烦,似乎总是接踵而至。而凌山的深山隐居生活,也因为这三位的到来,即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具风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