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军的执行力在搞事情这方面,堪称天赋异禀。
领了任务的第二天,他就发动了村里所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像撒出去一张大网,在周边好几个县城里展开了地毯式采购。
他不仅自己跑,还给每个出去的人都发了行动经费,并制定了详细的采购指南。
“记住,别一上去就买,先跟老板拉家常,问他这靠山村货咋这么便宜,是不是正宗的。”
“他要是吹牛,你就顺着他捧,让他多吹两句,旁边咱们自己人,就装作路人甲听着,这就是人证!”
“要是老板警惕,不肯多说,你就想办法让他开个收据,写上靠山村蘑菇几个字,这就是物证!”
这家伙把杨辰教他的那点侦查和取证的皮毛,活学活用,发挥到了极致。
几天下来,成果斐然。
靠山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从各处搜罗来的冒牌山货,五花八门,什么包装都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印着靠山村三个字,而且质量都差得离谱。
看着这堆积如山的假货,苏建军心疼得直抽抽:“妹夫,这可都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好几百块钱呢!就为了烧一把火听个响?”
“哥,这火不光是烧给别人看的,也是烧给咱们自己看的。”杨辰拿起一包散发着霉味的木耳,神情严肃。
“咱们要让村里每个人都记住,这牌子就是咱们的命,谁要是敢为了点蝇头小利,往咱们自己的锅里掺沙子,下场就跟这些货一样。”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个村干部,话说得掷地有声。
与此同时,杨辰也没闲着。
他亲自去了一趟县工商局。
局长一听是靠山村的杨辰来了,热情得不得了,亲自泡茶。
可当他听杨辰说要注册山珍商标,还要办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大会时,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有些为难。
“杨辰同志啊,你的想法是好的,有品牌意识,这是大好事!”局长搓着手,面露难色。
“但是这个打假大会,影响是不是太大了点?现在全县都在学习你们靠山村的先进经验,你这么一搞,把县里其他商户都得罪了,这不利于安定团结嘛。”
“而且,你说的这个商标注册,流程很复杂,要报到市里,再报到省里,没个一年半载,根本下不来。在你这个商标没被批准之前,你去打别人的假,于法无据啊。”
局长的话,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和稀泥心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杨辰笑了。
他知道,跟这些老机关讲市场规则,是对牛弹琴。
他们只认一样东西——红头文件和上级指示。
“局长,您说的我都明白。”杨辰不急不躁,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了一样东西,轻轻放在了局长的桌上。
那是一份合同的复印件。
北京红星供销总社与靠山村合作社签订的《特约农副产品直采基地共建协议》。
合同上,那个鲜红的、带着国徽图案的公章,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烫着了局长的眼睛。
“局长,您看,红星总社在协议里明确要求,我们作为直采基地,必须保证产品的唯一性和品牌纯洁性。”杨辰指着其中一条款,慢悠悠地说道。
“他们还说,如果市场上出现大量仿冒我们基地的产品,而地方政府不予配合打击,他们就要考虑,我们县的营商环境,是否还适合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杨辰顿了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继续说:“刘青山主任还特地嘱咐我,让我把打假大会的盛况,拍成照片,写成报告,连同这次查获的所有假冒伪劣产品样品,一起寄到北京去,作为他们市场调研的参考资料。”
工商局长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听懂了。
杨辰这哪里是来跟他商量,这分明是拿着尚方宝剑来下命令的。
什么叫营商环境?
什么叫市场调研参考资料?
这要是让首都的大领导觉得,他们县里假货横行,政府不作为,那顶乌纱帽还能不能戴得稳,可就不好说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这是政治任务!
“杨辰同志,你看看你,怎么不早说!”局长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一拍桌子,满脸正气。
“对于这种制假售假、扰乱市场秩序的恶劣行为,我们工商局的态度,向来是零容忍!必须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你那个打假大会,我全力支持,我亲自去给你站台讲话,不仅如此,我马上成立一个山珍品牌保护专项工作组。”
“以后谁敢在咱们县的地盘上仿冒你们的产品,抓一个,罚一个,绝不手软!”
“至于商标注册。”局长把胸脯拍得山响:“你放心,我亲自去市里、省里跑,特事特办,保证一个月之内,让你拿到正式的商标注册证!”
搞定了工商局,打假大会的准备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苏建军再次展现了他的导演才能。
他不仅请来了县报社的记者,还通过黄建业的关系,把省电视台的记者都给请来了。
长枪短炮的架势,比上次奠基仪式还隆重。
大会当天,县中心广场人山人海。
广场中央,用石灰画了一个大圈,里面堆满了那几天收缴来的、山一般的假冒伪劣山货。
旁边,十几条巨大的横幅迎风招展。
“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山珍品牌声誉!”
“昧良心的钱你敢赚,害人的货你敢吃吗?”
“今天你买一包假货,明天就断了农民活路!”
这些由苏建军亲自操刀的标语,直白、生猛,充满了冲击力。
杨辰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闪烁不停的闪光灯,声音通过高音喇叭传遍了整个广场。
他没有慷慨激昂地控诉,而是先给所有人讲了一个故事。
他讲了靠山村的村民,是如何在悬崖峭壁上采摘木耳,如何在荆棘丛中寻找蘑菇。
讲了一个叫柱子的年轻人,为了采到最好的核桃,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讲了村里的老人们,为了挑拣出最干净的山楂,熬得眼睛通红。
“乡亲们,朋友们。”杨辰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山珍的每一个产品,都浸透着我们靠山村人的汗水,甚至是血水。”
“我们卖的不是简单的山货,是我们农民的良心和尊严!”
“可是就是有人,把我们的良心和尊言,拿去掺上硫磺,拌上霉菌,然后用低廉的价格,来欺骗大家!”
他指着台下那堆假货,提高了音量。
“今天,我们把这些东西堆在这里,不是为了泄愤,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件事:我们农民可以穷,但我们的骨头是硬的!”
“我们的产品可以贵,但我们的品质是真的!”
说完,他从苏建军手里接过一个火把。
工商局长也走上前来,表情严肃地宣布了对第一批被查获的制假售假窝点的处罚决定,罚款、没收、停业整顿,力度空前。
“现在,我宣布,靠山村山珍品牌保护行动,正式开始!”
杨辰将手中的火把,高高举起,然后用力扔进了那堆假货之中。
呼!
火焰瞬间窜起,黑色的浓烟夹杂着刺鼻的化学气味冲天而上。
那堆积如山的罪恶,在烈火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为灰烬。
台下的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些曾经买过假货的市民,看着那熊熊大火,眼神里充满了后怕和愤怒。
而那些从十里八乡赶来的农民,则从那火焰中,看到了一种希望和尊严。
省电视台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当天晚上,这条新闻就在省台的晚间新闻里播出了。
杨辰手持火把,站在烈火前的那个画面,和他那句我们农民的骨头是硬的,传遍了千家万户。
山珍这个品牌,在一场大火中,完成了它最震撼的首次亮相。
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商标,它被赋予了诚信、品质和尊严的灵魂。
一个星期后,当杨辰从工商局长手中,接过那本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烫金的山珍商标注册证时。
他知道,靠山村的这艘船,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刻在龙骨上的名字。
他们的商业帝国,已经筑起了第一道坚不可摧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