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幻侠小说 > 青苍书院 > 第二十九章 冬日暖阳
换源:


       冬天很快便席卷了青苍城,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细碎的雪花如柳絮般飘落,触到南湖水面的一瞬便化作涟漪,悄然消融。顾里、张明宇、林晓晓三人围坐在张记面馆靠窗的木桌旁,面前是张建军刚端上来的阳春面,热气袅袅上升,模糊了窗外飘雪的景致。

“你们听说了吗?”林晓晓忽然压低声音,眼睛亮晶晶的,举起手机,“王建国那封信——李小花回信了!张强原来也在WLMQ,他们见面了,还决定结婚呢!”她滑动屏幕,照片上是两位白发老人并肩站在雪地里,牵着的手皱纹交错,却紧紧相握,笑得像两个孩子。

顾里低头笑了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腕上那根红绳铃铛,铃铛发出极轻的“叮”声,像是雪落下的节奏。“真好,”他轻声说,“王叔叔要是知道,一定很安慰。”

张明宇没有说话,只是从怀里取出那本皮质封面的笔记——那是他爷爷留下的守护者手记。他翻到最后一页,取出钢笔,沉吟片刻,然后工整地写道:“青苍城,四条灵脉已稳,怨念收集者首领封印完成。守护者仍在,此城仍在,爱与希望仍在。”

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寒风卷着几片雪吹入屋内,老板抱着一本厚实的古籍走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顾里,明宇,晓晓,”他走到他们桌旁,将那本书放在桌上,“谢谢你们。青苍城能如此安宁,是你们的功劳。”

顾里接过那本书,封面上“青苍守护者录”五个烫金大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流转着微弱而坚韧的光。他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守护者,非天生,乃心怀善念,愿为他人付出之人。青苍城因守护者而存,因爱而盛。”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整个世界仿佛被柔软的白毯覆盖。面馆里却暖意融融,铜锅里炖着的骨头汤咕嘟冒泡,阳春面的香气和潮湿的木柴气息交织在一起。张建军在柜台后忙碌地擦着碗,偶尔抬头朝他们笑笑。顾里望着身边的伙伴,望着老板温和的眉眼,望着这小小面馆中一切熟悉的景象,心里涌起一阵沉甸甸的踏实。

他知道,怨念收集者或许某日还会卷土重来,阴影也许仍会再次笼罩这座城市。可他不再害怕。他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青苍城里每一个默默守护平凡日子的人,他们的善意与信念,才是真正守护这座城的力量——那是比任何古籍记载的阵法、比任何灵脉都更强大的“心脉之力”。

腕间的红绳铃铛无声地温热起来,像一个熟悉的拥抱,一句低语:“顾里,继续守护下去吧,守护这座城,守护这份爱和希望。”

他轻轻点头,抬眼望向窗外——青苍山的身影在雪幕中朦胧如黛,忧民街那棵老榕树挂满了晶莹的雪凇,南湖像一面被悉心擦拭过的镜子,倒映着天空中无声飘落的雪花。一切都静谧而美好。

顾里的嘴角无声地扬起。他的使命还在继续,他的旅程也是。但他不再孤独。红绳铃铛的重量贴着他的脉搏,伙伴们的笑声回荡在耳边,而那份由爱与责任交织而成的力量,会推着他一直、一直走下去。

守护这座他深爱的城,守护每一个渴望安宁的灵魂。

***

张记面馆的玻璃窗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汽,顾里无意识地在上面画着简单的图案。他的目光穿过自己划出的清晰痕迹,望向窗外越下越大的雪。南湖的水面已经不再清晰可见,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偶尔有几只不怕冷的水鸟掠过,留下转瞬即逝的影子。

“这场雪可真大啊,”林晓晓轻声说,她的手指轻轻划过手机屏幕上那对老人的笑脸,“能在这个年纪重逢,一定很不容易吧。”

张明宇合上了爷爷的笔记,将它小心地收回怀中。“我爷爷常说,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灵脉,不是法术,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牵挂。”他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面馆里温暖的宁静,“王叔叔和李奶奶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板从厨房端来一壶热茶,茶香顿时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是青苍山特产的雪芽茶,每年第一场雪后采摘的最为珍贵。”他一边为每个人斟茶一边说,“尝尝看,能暖身驱寒。”

顾里捧起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递到掌心。他轻轻吹开浮在水面的茶叶,抿了一口,清冽中带着一丝甘甜,仿佛将整个青苍山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杯茶中。

“老板,您在这青苍城生活多久了?”顾里忽然问道。

老板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如同年轮般记载着岁月。“我祖父那辈就在这儿开了这家面馆。那时候青苍城还没现在这么大,南湖边只有几户人家。”他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时间和风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冬天的第一场雪。那时候总觉得,雪花里藏着魔法。”

张明宇忽然抬起头:“古籍中确实记载过,青苍城的第一场雪有着特殊的意义。据说雪花能净化灵气,为城市带来新的开始。”

林晓晓兴奋地凑近:“这么说,今天的雪岂不是有特殊作用?”

“某种意义上是的。”张明宇点头,“雪水融化后渗入土地,能滋养灵脉,巩固守护结界。”

顾里低头看向腕间的红绳铃铛,发现那些细小的铃铛在无人摇动的情况下微微颤动,发出只有他能听见的清音。他忽然明白,这场雪不仅是自然的恩赐,也是青苍城自我修复的方式。

面馆的门再次被推开,一阵冷风裹着雪花卷入室内。进来的是几位附近的居民,他们抖落身上的雪,熟稔地与老板打招呼,然后找位置坐下。显然都是常客。

“哟,这么大的雪,老板也不早点关门回家?”一个中年男子笑着问。

老板呵呵一笑:“总要等到最后的客人离开嘛。再说了,这么大的雪,若是有人路过想找个地方避避寒,喝碗热汤,我这儿关门了岂不让人失望?”

顾里心中微微一动。就是这样简单而坚定的善意,日复一日地汇聚成守护这座城市的力量。

那几位新来的客人点了面食,很快就被林晓晓手机上的照片吸引了注意。于是王建国与李小花的故事很快就在小面馆里传开了,引来一阵阵感叹和祝福。

“这就是青苍城啊,”一位老奶奶抹了抹眼角,“总是有这样温暖的故事在发生。”

顾里悄悄观察着面馆里的每个人,忽然意识到,守护者并非只有他们几个身负特殊使命的人。每一个心怀善念、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张记面馆的老板,每天为路人提供一碗热面;这些普通的居民,彼此关心照应;甚至那些他们曾经帮助过的灵魂,都在传递着这份守护的力量。

“我想看看那本《青苍守护者录》。”林晓晓好奇地说。

顾里将古籍推到她面前。林晓晓小心地翻开书页,张明宇也凑过来一起看。书中不仅记载了历代守护者的事迹,还有许多普通青苍居民的小故事——那位每年冬天自愿为独居老人送食物的面包师傅;那些在灾难来临时互相帮助的邻居;甚至还有南湖边那个总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老保安。

“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林晓晓轻声说。

“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青苍城的灵魂。”张明宇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看这里写着:‘守护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心意真诚。一粥一饭,一言一行,皆可成守护’。”

顾里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最初成为守护者时的忐忑不安,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现在他明白了,守护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所有心怀善意的人同行。

外面的雪渐渐小了些,但天空依然灰蒙蒙的,预示着更多的雪花即将降临。面馆里的客人来了又走,只有顾里三人仍坐在窗边,伴着那壶雪芽茶的余温,翻阅着《青苍守护者录》。

书中记载了许多他们不知道的青苍城历史——百年前的大火中,居民们如何互相帮助重建家园;战争年代,人们如何保护老弱妇孺躲避战乱;甚至还有关于怨念收集者上一次出现的记录,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当时的守护者们如何联手将其暂时驱逐。

“看来怨念收集者确实会周期性地出现。”张明宇凝重地说,“书里说,它们以人们的负面情绪为食,越是动荡的年代,它们的力量就越强。”

“但现在青苍城很和平啊,”林晓晓不解地问,“为什么它们又会出现呢?”

顾里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红绳铃铛:“或许正是因为和平年代,人们更容易忘记保持善意的重要性。小小的怨念日积月累,反而为它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老板正在擦旁边的桌子,听到他们的对话,转过头来说:“年轻人说得有道理。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明显的恶,而是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的冷漠和怨气。就像这雪,一片两片不觉什么,积得多了,也能成为雪灾。”

这话让三人都沉默了。顾里想起自己最初能够成为守护者,正是因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手。那不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选择善而非恶,选择爱而非恨。

“我们出去走走吧。”顾里忽然提议,“我想看看雪中的青苍城。”

三人穿上外套,告别面馆老板,推门走入雪中的世界。街道上已经积了一层薄雪,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路旁的树木挂上了银装,偶尔有雪花从枝头簌簌落下。

他们沿着忧民街慢慢行走,经过那棵老榕树时,顾里停下脚步。巨大的树冠被白雪覆盖,但仍能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顾里记得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守护者的使命。

“记得吗?我们就是在这里击退了怨念收集者的第一次袭击。”张明宇轻声说,仿佛也读懂了顾里的心思。

林晓晓打了个寒颤:“别提了,那次可吓死我了。要不是顾里及时...”

她的话没说完,但三人都心照不宣地想起那惊险的一幕。那时他们才刚刚发现自己身为守护者的能力,应对起来手忙脚乱。如今虽然经验丰富了,但每次面对怨念收集者,仍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去南湖边看看吧。”顾里建议道。

南湖在雪中显得格外宁静,水面如镜,倒映着灰白色的天空。雪花落入湖中,瞬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圈圈细微的涟漪。湖对岸的青苍山在雪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顾里站在湖边,闭上眼睛,能感觉到四条灵脉的能量在脚下平稳流动。经过他们的努力,之前被怨念收集者扰乱的灵脉已经恢复了平衡。这种平衡是脆弱的,需要持续的维护,但此刻,它强大而稳定。

“你们感觉到吗?”张明宇忽然说,“灵脉中似乎有一种...喜悦的情绪。”

顾里凝神感知,果然察觉到灵脉能量中流动着一种轻盈欢快的振动,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为这场初雪而欢欣。他腕间的红绳铃铛也随之轻轻颤动,发出愉悦的和鸣。

“雪净化了灵气。”顾里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古籍中记载初雪有特殊意义。”

三人沿着湖岸慢慢行走,偶尔有路人经过,都裹紧了衣服匆匆赶路,但不少人还是会向他们投来友善的微笑。青苍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陌生人之间也会有无言的默契和温暖。

走到南湖的北端,他们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试图够到树枝上的什么东西。见他们走近,女孩着急地跑过来:“大哥哥大姐姐,能帮帮我吗?我的气球卡在树上了。”

顾里抬头一看,果然有一个红色的气球卡在较低的树枝上,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他笑了笑,轻轻一跃就取下了气球,递给小女孩。

“谢谢大哥哥!”女孩开心地接过气球,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几颗包装精美的糖果,“这个送给你们,是我妈妈昨天买的,可好吃了!”

顾里接过糖果,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女孩蹦蹦跳跳地离开后,他看着手中的糖果,忽然明白了守护的真谛——善意的传递就像这糖果,你给予别人帮助,别人也会将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看来你又发展了一个小小的守护者。”林晓晓打趣道。

顾里笑了笑,剥开一颗糖果放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开,伴随着一丝果香,确实很好吃。

雪又开始大了起来,三人决定返回张记面馆。路上,顾里注意到街角有个老人正艰难地推着一个小摊车在雪中前行。他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张明宇和林晓晓也立刻跟上。

老人是卖烤红薯的,车上的炉子里还有余温,在寒冷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为了感谢他们的帮助,老人坚持要送他们每人一个烤红薯。推辞不过,三人只好接受。

“青苍城的好人真多啊。”老人感慨地说,“我在这里卖了十几年红薯,总是遇到好心人帮忙。下雨了有人帮我收摊,下雪了有人帮我推车。这城市啊,有灵性!”

告别老人后,三人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相视而笑。红薯的温暖透过纸袋传递到掌心,在这雪天里格外珍贵。

回到张记面馆时,天已经暗了下来。面馆里的灯光在雪幕中显得格外温暖,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归人。推门进去,里面几乎坐满了人,都是避雪的路人和常客。

老板见他们回来,笑着迎上来:“正好,我煮了一锅姜汤,驱驱寒吧。”

他们回到原先的座位,发现那本《青苍守护者录》还摊在桌上。顾里小心地收起古籍,决定好好研读其中的内容。作为守护者,他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守护者的职责。

热姜汤下肚,一股暖流从胃部扩散到全身。面馆里的人们聊着天,分享着各自的故事,气氛温馨而融洽。顾里注意到,几乎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彼此关联着——那个正在吃面的中年人是小学老师,教过很多在座的人的孩子;那位老奶奶是附近小区的居委会主任,几乎认识所有人;就连刚才他们帮助过的卖红薯老人,也是许多人心目中冬天的一份温暖记忆。

这就是青苍城,一个由无数细小的联系编织而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彼此支撑,彼此守护。

夜幕完全降临,雪依然在下。面馆里的客人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顾里三人。张建军已经开始打扫厨房,准备打烊。

“我们该走了。”顾里站起身,“谢谢您的款待,老板。”

老板笑着摆手:“该我谢谢你们才是。有你们在,青苍城就能一直这么安宁。”

走出面馆,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街灯亮起,在雪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三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是享受着这份雪夜中的宁静。

走到分岔路口,林晓晓忽然说:“你们看,星星出来了。”

顾里抬头,果然发现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云层散开,露出深蓝色的夜空和几颗稀疏的星星。明天的青苍城,将会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今天感觉真好。”林晓晓轻声说,“没有战斗,没有危机,只是...平常的一天。”

张明宇点头:“但正是这样的日子,最值得守护。”

顾里抚摸着手腕上的红绳铃铛,感受到它传来的温暖。他知道,怨念收集者可能会再次出现,平静的日子不会永远持续。但当挑战来临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不是因为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整座青苍城的力量。

回到家中,顾里点亮台灯,翻开《青苍守护者录》。在灯下,他仔细阅读着历代守护者的故事,发现每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同样的真理:真正的守护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疾苦的感同身受,以及愿意为之付出的勇气。

合上书页,他走到窗前。雪后的青苍城静谧如梦,远处南湖的水面反射着星月的微光,忧民街的老榕树披着银装,青苍山巍峨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顾里的手轻轻按在玻璃上,仿佛能感受到整座城市的心跳。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还在继续,但他的心中不再有恐惧和疑虑,只有坚定与平静。

红绳铃铛贴在腕间,温暖而安心,像是在轻声承诺:无论前路如何,都会与他一同守护这座城,守护这份爱和希望。

雪又开始下了起来,细碎的雪花在夜空中翩翩起舞,宛如无数守护的誓言,轻轻覆盖着这座沉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