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19章 亩产翻倍,报纸头条
换源:


       开春的风裹着土腥味,菜地里的豆角架沙沙响。苏瑶提水桶往菜苗根上浇灵泉水,指尖刚碰水面就觉出不同——掺了新化肥的水格外清亮,浇下去没多久,蔫头耷脑的黄瓜苗就挺直了,嫩黄芽尖顶着重露,看着就精神。

“娘,你看这西红柿!”陆宇轩举着红透的果子跑过来,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滴,“比上次摘的甜多了!”

苏瑶擦了擦他嘴角的红汁,自己咬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比城里供销社的罐头还鲜。她心里有数,掺了灵泉水的新化肥,效力比预想的还好。

这阵子合作社的菜地像被施了魔法。茄子长得比拳头大,青椒挂满枝头压弯了架,连最娇气的生菜都绿油油的,一掐能冒水。二柱子蹲垄沟里数黄瓜,数着数着笑出声:“苏知青,这一茬收下来,能顶过去三茬的量!”

苏瑶没接话,心里盘算着。上次领的十吨化肥快见了底,灵泉水也得省着用,要是能稳住这个产量,年底分红时,家家户户都能添件新棉袄。

正想着,李书记踩着自行车来了,车把上挂着帆布包,老远就喊:“苏知青,好消息!县报的记者来采访了!”

苏瑶迎上去,帆布包里钻出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捏着记事本,见了她就笑:“苏瑶同志吧?我是县报的小林,听说你们合作社的蔬菜亩产翻了三番,特意来看看。”

小林跟着苏瑶往菜地里走,眼镜片很快蒙上水汽。他蹲在西红柿架前,举着尺子量果子,又扒开叶子数挂果,嘴里啧啧称奇:“真是奇迹!去年我来采访时,这片地还只够自给自足呢。”

“都是社员们肯下力气。”苏瑶笑着说,指挥陆星辰把刚摘的蔬菜装筐,“您看,这是今早摘的,新鲜着呢。”

小林掏出相机,对着满筐的蔬菜拍了几张,又让苏瑶站在豆角架前合影。她穿件蓝布褂子,手里捧着大茄子,笑得有点腼腆,阳光透过叶子洒在脸上,亮得晃眼。

采访耗了一下午,小林问得细,从播种时间问到施肥方法,连灵泉水的事都差点漏了嘴。苏瑶打着哈哈应付过去,只说是改良了种植技术,又用了新化肥。

临走时,小林握着苏瑶的手说:“明天的报纸,您准能上头条!”

第二天一早,陆星辰举着报纸冲进菜地,纸角都攥皱了:“娘!你看!是你!”

苏瑶接过报纸,头版头条印着黑体大字——《知青苏瑶带领红旗大队创奇迹》,下面配着她举茄子的照片,笑得一脸灿烂。旁边的文章写得细,把她从下乡到办合作社的事都写了进去,连陆宇轩发明剥壳器都提了一笔。

社员们围过来看报纸,你传我我传你,很快就翻得卷了边。王寡妇摸着照片上苏瑶的脸,笑得合不拢嘴:“咱们村也出名人了!”

苏瑶把报纸折好,想寄给陆战野,又有点不好意思。正犹豫着,李书记又来了,手里捏着一沓报纸:“公社给每个大队都发了几份,苏知青,你这可是给咱们红旗大队长脸了!”

苏瑶趁机多要了一份,仔细叠好塞进信封,又写了封信,把亩产的事说了说,特意提了记者采访时,陆星辰和陆宇轩都帮着递工具,只有陆诗涵怕生,躲在豆角架后面偷看。

寄完信的第二天,菜地里来了群陌生人,是附近公社的干部,跟着李书记来参观。苏瑶干脆在菜地里搭了简易台子,给大家讲种植经验,讲着讲着瞥见台下有个熟悉身影——李寡妇正拿着小本子认真记着,头发梳得齐整,再不是那个愁眉苦脸的样子。

过了几天,苏瑶收到个部队寄来的包裹。她以为是陆战野的回信,拆开一看,是件新织的毛衣,藏蓝色,针脚有点歪,像是手工织的。

正纳闷,李寡妇红着脸走过来说:“苏知青,那毛衣是我织的,看你总在地里忙,怕你冻着。”

苏瑶心里一暖,把毛衣往身上比了比,大小正合适。她拉着李寡妇的手说:“谢谢你,正好天冷了能穿。”

李寡妇笑得腼腆:“报纸上写你是大英雄,我也没啥能报答的……”

苏瑶没再说啥,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原来被人记挂着,是这么暖和的事。

这头苏瑶穿着新毛衣忙秋收,那头的部队里,陆战野正跟战友们在训练场上匍匐前进。铁丝网刮破了袖口,胳膊肘蹭出了血,他像没感觉似的,爬得飞快。

“陆战野,出列!”连长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

陆战野站起来敬礼,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下巴往下掉,砸在地上溅起点尘土。

连长递给他个信封:“你的信,通讯员刚送来的。”

陆战野接过信,见是红旗大队寄来的,心里莫名一紧。拆开信封,先掉出来的是张报纸,头版头条的照片晃了眼。

照片上的苏瑶站在菜地里,笑得眉眼弯弯,手里举着大茄子,看着比上次见面时胖了点,气色也好。他的手指在照片上轻轻摩挲,像能摸到她脸上的阳光。

“看啥呢?脸都红了。”连长拍了下他的肩膀,凑过来看了眼报纸,“哟,这不是你说的那个苏知青吗?都上报纸了,厉害啊!”

陆战野把报纸折好,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口袋,胸口能感觉到报纸的边角硌着肉,却不觉得疼。他低声说:“她一直很能干。”

训练结束后,陆战野躲在营房里看报纸,连看三遍才舍得放下。他想起苏瑶信里写的,孩子们都好,李寡妇也能自食其力了,合作社的蔬菜堆成了山。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报纸,突然想快点休假。上次寄去的照片不知她收到没,孩子们会不会喜欢?还有苏瑶,冬天快到了,她的手会不会又冻裂了?

正想着,战友老马凑过来说:“战野,下个月探亲假,不回家看看?”

陆战野摇摇头:“不回,去趟红旗大队。”

老马挤眉弄眼地笑:“是不是看了报纸,想去找那位苏知青?”

陆战野没说话,耳根却红了。他从枕头底下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几块水果糖,是上次执勤时省下来的,本想寄回去给孩子们,现在却想亲手交给他们。

“你说,带点啥礼物好?”陆战野问老马。

老马想了想说:“给孩子带点城里的零食,给女同志嘛,带块花布准没错。”

陆战野点点头,把铁皮盒收好,心里开始盘算。花布要选苏瑶喜欢的颜色,她总穿蓝布褂子,换个红色的会不会好看?孩子们的零食得多买点,陆诗涵喜欢吃奶糖,陆宇轩爱吃饼干,陆星辰懂事,给他带支钢笔吧。

盘算着盘算着,天就黑了。陆战野躺在床上,摸着胸口的报纸,听着窗外的哨声,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这么慢。

他想起那个雪夜,送军大衣给苏瑶时,她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想起陆诗涵拉着他的手说要跳舞,陆宇轩举着剥壳器问他好不好用,陆星辰把烤红薯偷偷塞给他……

这些画面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像放电影。陆战野忍不住笑了,黑暗里,他的眼睛亮得惊人。

几天后,苏瑶收到了陆战野的回信,字还是那么刚劲,却说得简单:“报纸收到了,很好。下月准时到。”

苏瑶看着那几个字,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她把信递给陆诗涵,小姑娘不识字,举着信纸跑去找李寡妇:“李婶,你看!是陆叔叔的信!”

李寡妇笑着接过信,给孩子们念了一遍,最后说:“你们陆叔叔要回来了,高兴不?”

“高兴!”孩子们欢呼着跑出去,在菜地里追逐打闹,笑声传得老远。

苏瑶看着他们,又看了看手里的报纸,突然觉得这半年的辛苦都值了。从刚下乡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带着全村人致富,她好像真的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秋风卷起报纸的一角,露出照片上她的笑脸。苏瑶摸了摸脸,有点发烫。不知道陆战野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是啥表情?

她转身往家走,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还得把家里打扫干净。陆战野回来那天,一定要让他看看,红旗大队现在有多好,他们的家,有多温暖。

路过合作社的仓库时,苏瑶看见李寡妇正在缝麻袋,缝纫机踩得飞快,嘴里还哼着小曲。旁边堆着刚摘的蔬菜,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有生气。

“李婶,忙着呢?”苏瑶笑着打招呼。

“苏知青啊。”李寡妇抬起头,脸上带着笑,“这不是看蔬菜收得多,赶紧缝点麻袋好装货嘛。”

苏瑶走过去,拿起个麻袋看了看,针脚细密,比商店里卖的还好。她赞道:“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寡妇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你教得好。对了,我攒够钱买缝纫机了,等陆同志回来,给他做件新衬衣。”

“那太好了。”苏瑶说,“他的衣服袖口都磨破了。”

两人说着话,太阳慢慢西沉,把菜地里的影子拉得老长。苏瑶看着满场的蔬菜,心里全是希望。

她知道,好日子还在后头。等陆战野回来,一起把合作社办得更大,让红旗大队的名字,不止上县报的头条,还要让更多人知道。

晚上,苏瑶坐在灯下给陆战野回信,写了孩子们的新衣服快做好了,合作社又进了批新化肥,李寡妇的缝纫机也买回来了。

写到最后,她犹豫了很久,才写下一句:“我们都等着你。”

放下笔,苏瑶看着窗外的月亮,觉得今晚的月色格外温柔。她仿佛能看到陆战野收到信时的样子,看到他摸着报纸上她的照片,露出浅浅的笑。

夜深了,苏瑶把信放进信封,贴好邮票,放在桌上。明天一早就寄出去,能让他早点收到。

她躺在床上,想着陆战野回来那天的场景,嘴角忍不住上扬。或许,他会带很多好吃的给孩子们,或许,他会穿着李寡妇做的新衬衣,或许,他会像上次那样,站在门口,笑着说一句“我回来了”。

不管怎样,他要回来了。这个念头让苏瑶心里暖暖的,连窗外的风声,都变得温柔起来了。